悼念陈仲英同志
悼念陈仲英同志
2025-10-21,04:30,(05:26,完笔)辛学俊
10月19日,黄岩老科协医卫组,下乡义诊黄岩澄江梁棚岭,组内同事说起,3个退休老职工,同住ICU,都气管切开。又获悉,陈仲英10月10日,已病逝。
陈仲英是我的老同事,创建医院制剂室,我负责生产,她负责检验,是配合默契的好搭档。虽不是药学专业科班出身,但接受能力强,办事效率高,是我选择她做检验的原由。
在本人的医院药学研究生涯中,她的配合默契,少不了一份功劳。尤其是对《大输液的pH调查》专题研究中【1】,每个步骤的科研设计,都少不了她的检验数据提供。虽然她不懂我为什么这么繁琐,不断的送样品检验,但都认真执行,准确提供数据。最后,汇总成调研报告,出席浙江省药学会议(舟山召开)交流,叫她一起参会。她是第一次参加省里药学会议。
此调研报告论文,代表浙江省药学会,出席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医院药学会议交流,大会组织者,一看内容,邀请大会发言,刊登上海药学会内部刊物。
我上台发言,不按稿子,按自己的研究过程,简要说明研究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和我同住一室的南京鼓楼医院药学主任陈志一,说,你的口才极好。我说,只是凭记忆。
这个研究结果,为后续《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研究,打下了基础。几十年后,在一篇读健康报临床科研文章感言中,横向联系上葡萄糖注射液[2],说早就形成概念:这个糖,哪个糖,凡是带“糖”字,都存在着瓶间pH的不确定性,较低pH值的特性。它的临床意义,就构成了临床抗菌用药中,对含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抗生素的水解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就导致分解产生多少杂质水平的不确定性,最后,结合人体过敏反应阈值的差异,引发过敏反应的不确定性。
这个基本观点,马上获得浙江省医院药学老前辈浙江省儿童医院药学主任江海碧主任的点赞。
(终于找到了江海碧主任老前辈,给我的首次发布含“糖”输液的点评出处文章,2025-11-11,21:43、,查获文献 【6】《卒中取栓后降压不宜太严格》和“临床药剂学”感言》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406328)
事情过去几年,在2024讲讲课件《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中,作充分论述,课件发至互联网,没有网友敢提出不同观点,提出异议。
这个课件,是我几十年临床药学研究的集中爆发,忍无可忍。也是后续转向人文医学,医患关系研究的内在动力的迸发,整个社会(包括各个层面)医盲,药盲,实在太多,不断发生的伤医,杀医事件,不断有“拍手叫好”,呐喊助威!
我说过一句:医学发展,始终在路上!
再伤医,杀医,医闹,医院赔钱,以后还是会出现医疗过程中死亡案例,医药学科学的发,就是在不断的曲折离奇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我化7个半月,为绍兴医院肿瘤科医生求助“肠外营养的临床药剂学”调研中,发现医学发展自成体系,药学研究发展紧随其后,最后两股道上跑的车,汇合到一起,促进医学发展的突跃!
临床药剂学,是医院药学发展史上短板。要促进它的发展,少不了医药护患联合体,协作发力,第一步,就是患者(或家属)第一时间发现用药异常反应,马上夹住输液皮管,不让下滴。第二步,报告护士,第三步,护士报告临床药学,第四步,临床药师开展调研,最后,写出报告,学术交流,后续,各地学习应用。
这过程,是个漫长的学术发展过程。
如果病人(或者家属),责难临床一线护士,没有用,她们不懂!!!
这就是我一早醒了,起来编辑悼念陈仲英同志的原由。
因为我的毕生医院药学研究,临床药剂学研究的始发地,是医院制剂室葡萄糖注射液生产中出现的调研报告,是陈仲密切配合默契的结果。
2025-10-21,05:26,完笔,辛学俊
文献
【1】








【2】对大输液pH的调查
【3】对大输液pH的调查
【4】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
【5】第三部分:《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临床药剂学(4 例)(照片+视频)
第三部分:《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临床药剂学(4 例)(照片+视频)
【6】《卒中取栓后降压不宜太严格》和“临床药剂学”感言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406328
(2025-11-11,21:43、,查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