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失传已久的『口服补液』大法——难道大量饮酒能够『抗休克』吗?

修复重建和烧伤整形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10-05 · 来自 Android · IP 辽宁辽宁
1.9 万 浏览
icon飞跃迷雾1 等 5 位达人已点赞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男性患者,40余岁

【主诉】:液化气烧伤多处1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该患于入院前一天中午做饭时由于液化气泄露蓄积导致爆燃,烧伤双下肢、胸腹部、右上肢。自诉当时只有散在的小水泡形成,于当地的医院就诊后自行买烫伤药物回家涂抹。

当天晚上参加酒局饮酒一箱半(啤酒18瓶左右)。

第二天早上醒来双下肢大量水泡形成,多处泡皮破损大量渗液,有些担心,准备从岛上来到大连烧伤医院就诊,连乘船带坐车一共路途3小时余,到达我院门诊时已是伤后16小时了。(注:过程中自行前往医院就诊的,并没有家属陪同)

【专科检查】

当时就是穿着西裤、衬衫、大皮鞋这一身来的,进到诊室他说烧伤来看病,我当时还问患者呢患者本人来了吗?

万万没想到啊,他说他就是!脱掉裤子简直让我瞠目结舌啊!!!

img


img


img


img

就是上图这个烧伤创面,这个烧伤面积,还能跟没事儿人似的自己走来的!什么情况,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详细问了他具体受伤的原因和受伤以后的处理方式,基本情况也就是上面我描述的。

就这面积,都够入住烧伤ICU的。患者老哥一个没有家属陪护,经济困难。烧伤重症里费用较高,而且需要护工。鉴于患者目前情况相对稳定,那就住普通病房吧。

【临床诊断】:火焰烧伤35%TBSAⅡ°-Ⅲ°右上肢、躯干、双下肢

【治疗经过及结果】

1️⃣办理入院后稽查采血化验:

img

这么大的创面渗出这么多,血液并没有明显的浓缩


img

离子、蛋白、肾功、心肌酶也都没有明显的异常。

奇了怪,真少见,这么大的创面,从受伤到医院已经超过16小时了,按理论来讲,应该是明确的延迟复苏。这些指标均相对正常,患者的一般状态也很好。

难道是大量饮用啤酒,起到口服补液的效果了?在我脑海里产生了很多疑问🤔

2️⃣等待急查化验的时候同时处理创面:

img


img


img


img

以上就是本患者创面的情况,烧伤的面积我还是比较保守的算了35%。

这么大面积的患者,很多这么大面积或者是比这面积还要小的患者,受伤以后那绝对第一时间来医院,大多都是120车来的,而且都是痛的龇牙咧嘴的。急查采血化验大多会有明确的血液浓缩、低蛋白。大多需要补液抗休克,有的甚至需要输注血浆。

这么多年我都没见过这样的患者,面积足够的大,但是症状非常的轻。疼痛也不明显,跟没事人似的。

img

创面全部包扎处理后

3️⃣入院的第2天早上又急查采血化验:

img

血常规基本都正常


img

仍然没有低蛋白,离子也很好。

4️⃣入院第三天,没有家属照顾自己下床上厕所,包扎的敷料已经局部松脱,创面渗敷料好多地方已经渗透。惨不忍睹,今天换药

img


img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今天看着还不错,大部分创面转红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给他换完药,我的衣服全湿透了。

入院第3天复查采血化验

img

血常规还可以


img

蛋白没有明显的下降,只有钾离子有下降的趋势。


病例讨论

休克期平稳度过,整个化验指标非常不错,完全没有延迟复苏的症状。也完全没有创面大量渗出导致的低蛋白、离子紊乱等情况。

我觉得一个是个人体质比较好,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很大原因在于受伤当天饮用的一箱半啤酒。可能起到了口服补液的作用。并没有出现延迟复苏的症状。稳定了循环。

我推测可能饮用啤酒要比单纯饮水提供的渗透压更高。更接近于口服补液盐。但是不建议常规使用啤酒进行口服补液,尤其是那些没有酒量酒精过敏的人,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本例患者是个个例,平时酒量就特别大。

回顾一下相关知识点:

(一)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的概念:

①大面积烧伤:通常指烧伤总面积(TBSA)成人 > 30%,儿童 > 10%,或伴有Ⅲ度烧伤 > 10%。这种程度的烧伤会导致全身剧烈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②延迟复苏:指从受伤开始到开始进行规范化、足量的液体复苏治疗之间,存在一个不应有的时间延误(通常认为超过伤后2-6小时)。

(二)延迟复苏带来的严重后果(病理生理变化)

延迟复苏不仅仅是“补液晚了”那么简单,它会引发一系列比及时复苏更为严重和复杂的连锁反应,被称为 “休克期延长和加重” ,其核心病理生理改变包括:

①更严重、更持久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外渗到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

延迟复苏使这种低血容量状态持续时间更长,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更严重。

②内脏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这是延迟复苏最核心、最危险的并发症。

缺血期:器官(如肠道、肾脏)因持续缺血而受损。

再灌注期:当最终开始大量补液时,血流恢复,但反而会带来大量氧自由基、炎症介质等,对已经受损的细胞造成“二次打击”,加重组织损伤。

这种损伤尤其容易发生在肠道,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破坏,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引发全身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

③爆发性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持续的休克和再灌注损伤,会激活体内失控的、过度的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形成“瀑布效应”,攻击全身各个器官。

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上述所有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可能导致心、肺、肾、肝、凝血系统等多个器官功能相继或同时发生衰竭。MODS是烧伤延迟复苏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⑤感染风险急剧增高:

肠道细菌移位、皮肤屏障丧失、免疫功能抑制,共同导致脓毒症的风险大大增加。

职业生涯的难忘病例
16357 讨论
烧伤 (146)
纠错
86 64 62
同行评议(3)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4.9
病例完整5.0
临床实用5.0
诊疗科学5.0
学术价值4.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8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