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COPD 合并呼衰:那些被忽略的护理信号
病例信息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 岁,因 “反复咳嗽咳痰 20 年,加重伴气促 3 天” 入院,诊断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Ⅱ 型呼吸衰竭”。既往长期吸烟史,入院时神志清楚,T37.8℃,P112 次 / 分,R28 次 / 分,BP135/85mmHg,血氧饱和度(SpO₂)88%(未吸氧状态),双肺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及湿啰音。
入院后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 S/T,IPAP18cmH₂O,EPAP8cmH₂O)、抗感染、平喘等治疗。次日凌晨夜班巡视时,我发现患者虽 SpO₂维持在 92%,但频繁烦躁抓扯面罩,主诉 “胸口发闷、眼睛发胀”,且球结膜轻度水肿,尿液颜色深黄(尿量较前减少 1/3)。
查阅护理记录:前中班护士仅记录 “患者偶有烦躁,调整面罩后缓解”,未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急查血气:pH7.28,PaCO₂68mmHg,PaO₂62mmHg;电解质:血钾 3.2mmol/L。
二、护理关键发现与干预
非典型呼衰识别:患者无明显发绀,但球结膜水肿、烦躁、尿量减少,结合 PaCO₂骤升,判断为 “CO₂潴留加重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立即将 IPAP 调至 20cmH₂O,增加通气压力。
电解质失衡干预:发现低钾(3.2mmol/L)与呼吸机对抗相关,遵医嘱静脉补钾,同时指导患者缓慢进食香蕉、橙子等含钾食物,24 小时后血钾升至 3.8mmol/L,烦躁明显缓解。
液体管理优化:观察到患者尿量减少、尿色深黄,评估为 “有效循环不足合并肾功能早期损伤”,协调医生调整输液速度(从 50 滴 / 分降至 30 滴 / 分),记录每小时尿量,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入院第 5 天,患者 PaCO₂降至 52mmHg,顺利脱机;第 8 天病情稳定出院。
病例讨论
三、想和各位同行讨论的 3 个问题
早期识别盲区:AECOPD 患者呼衰加重常以 “烦躁、球结膜水肿” 为首发表现,而非典型发绀,如何将 “神志变化、尿量、结膜状态” 纳入常规护理评估清单,避免漏判?
呼吸机参数调整:无创通气患者出现面罩对抗时,除了调整固定方式,是否应优先排查 “血气异常、电解质紊乱” 等诱因?参数调整的安全边界如何把握?
多维度监测时机:对于 AECOPD 急性期患者,除每 4 小时测生命体征外,是否需要增加 “每 6 小时查电解质、每日监测尿量及尿比重”?这些监测项目如何与医生诊疗衔接?
这个病例让我明白:肺部疾病护理不能只盯 SpO₂,“尿量、结膜、情绪” 都是病情的 “晴雨表”。各位老师在 AECOPD 护理中遇到过类似隐蔽信号吗?欢迎分享识别技巧和干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