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下段骨折伴下胫腓分离、距骨脱位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病例信息
患者HL,男,18岁,左踝外伤肿痛畸形活动受限1小时于2025-4-18来诊。
初步诊断:左腓骨下端粉碎骨折;左下胫腓关节分离;左距骨脱位。
患者家属诉求,要考军警校,怕手术留疤,强烈要求保守治疗。
治疗理念:能保守不微创,能微创不开放。
治疗方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首诊肢体照

首诊片

复位后

6天复查,更换夹板纸壳外固定

10天复查

17天复查

健侧对比

健侧关节间隙

夹板+石膏外固定

23天复查

患侧关节间隙与健侧一致。

37天复查

2个月复查

2.5个月复查

继续加油锻炼吧

100天复查



病例讨论
以下科普文献来源:中华创伤杂志2015年第31卷第2期作者:陈雁西。
据报道,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发生率约15/100000,约10%的踝关节骨折和超过0.5%的非骨折性踝关节扭伤可伴发下胫腓联合损伤。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关节结构的稳定及传导运动时的应力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下胫腓联合是一个复杂的关节,其骨性结构由凸起的腓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远端外侧关节面组成,它的完整是踝关节功能完善的基本条件。此外,下胫腓联合还包含了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胫腓骨间韧带及横韧带。过去,下胫腓联合分离往往采用内固定治疗。但现有观点认为,当踝关节内侧结构稳定时,下胫腓联合的分离对踝关节稳定影响较小。当外踝骨折线低于腓骨中下1/3时,骨间膜的撕裂也不足以导致踝关节不稳。Michelson认为,只要内、外踝骨折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在三角韧带完整的情况下无须固定下胫腓联合。此外,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案也存在较大争议,如选择何种类型的固定材料、使用金属螺钉还是生物可吸收螺钉、螺钉尺寸、螺钉数量、穿透骨皮质层数、螺钉取出的指征等。本期专题中,芦浩等比较了下胫腓钩与Suture—button技术治疗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下胫腓钩或Suture—button技术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而Suture—button技术在手术入路的选择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方面较下胫腓钩更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