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如何感受疼痛?西安交大团队揭示全新神经传递机制(有奖直播)
突破性进展!2025 年 1 月,西安交通大学黄荣联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 PNAS 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了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一种独立于动作电位的新型神经传递机制。DRG 神经元的细胞体和轴突中表现出频繁的自发微区钙离子(smCa)活动,并通过 cAMP-PKA 信号通路触发持续性神经传递。在炎症性疼痛中,抑制这种神经活动可明显缓解痛觉过敏,为治疗慢性疼痛提供潜在靶点[1]。
那么基础神经活动如何参与疼痛等神经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神经疾病研究中,如何快速明确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如何基于基础发现,制定疾病治疗策略?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神经研究进展,掌握最新检测技术,Bio-Techne 将于 9 月 4 日 19:00 开展线上讲座《解码神经疾病:从机制到疗法的研究进展》,特邀西安交通大学黄荣教授和 Bio-Techne 现场应用专家黄秀艳博士,从神经系统分子机制、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到治疗策略开发,系统梳理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结合具体研究案例,总结实验技巧,做到举一反三。全面助力大家的课题研究,干货满满,不容错过!现报名还有机会领取星巴克代金券、爱奇艺会员卡等 100 份好礼!
点击链接立即报名直播:https://dxy.me/ZQsjJn

精彩内容抢先看:
一、基础神经活动的失衡与慢性疼痛的发生
聚焦基础水平神经活动,包括自发的神经钙活动和递质分泌活动,讲述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并以慢性疼痛为生理功能落脚点,解读基础水平神经活动如何调控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概况和治疗展望
神经疾病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
神经疾病治疗策略开发及展望
R & D Systems 技术方案助力神经研究

内容策划:邹礼平
内容审核:钟可可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Zhang Z, Yao J, Huo J, et al. Action potential-independent spontaneous microdomain Ca2+ transients-mediated continuous neurotransmission regulates hyperalgesia.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5 Jan 21;122(3):e2406741122. doi: 10.1073/pnas.240674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