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β-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研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以淋巴母细胞异常分化、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疾病,约占15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的5%[1],并呈逐年升高趋势[2]。根据淋巴细胞来源,ALL分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目前ALL病因不明,HUANG等[3]报道交感神经系统异常持续的兴奋会增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进而激活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信号通路,导致肺癌的发生。CUI等[4]和LIU等[5]也提出精神压力及环境应激可通过β-AR影响肿瘤的发生及预后。然而,T-ALL与其他肿瘤的发病机制不同,且β-AR能否影响T-AL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阐明。
β-AR是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的一种,分为β1-AR、β2-AR及β3-AR 3个亚型[6-7],分布于人体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并在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及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多数肿瘤中也存在β-AR的表达[8-9],主要以β2-AR表达为主[3,8],且是影响肿瘤进展的主要功能受体[10]。但ALL,尤其T-ALL上是否存在β-AR的表达,其表达情况如何,目前未知。因此,为进一步明确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上β-AR的表达情况及β-AR与T-ALL患儿危险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拟检测T-ALL患儿骨髓中原代白血病细胞上β-AR 3个亚型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β-AR亚型与T-ALL患儿危险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同时进一步分析β-AR是否为T-ALL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明确β-AR与T-ALL患儿预后的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分析
检索基因表达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癌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TIMER)数据库,查询β1-AR、β2-AR及β3-AR在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同时查询β1-AR、β2-AR及β3-AR的表达水平对肿瘤预后的影响,并归纳总结数据。
1.2 临床资料
收集2019年—2022年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骨髓标本,共40例,根据诊治情况及疗效分为T-ALL初诊组及T-ALL缓解组,其中T-ALL初诊组23例,T-ALL缓解组17例;同时收集非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骨髓标本15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0~14岁;(2)均进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查;(3)符合《儿科学》[11]白血病的诊治标准;(4)T-ALL初诊者就诊时未接受过其他治疗;(5)T-ALL缓解者均为我院治疗后缓解;(6)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因各种原因未能按照规范治疗的患儿;(2)有严重的重要脏器疾病病史,如心、肝、肾等疾病;(3)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并影响疗效的患儿。本研究方案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KLL-2022-474)。
1.3 资料收集与分组
按照德国柏林-法兰克福-蒙斯特(Berlin Frankfurt Munster,BFM)及美国儿童肿瘤治疗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临床危险度分级标准[11],将T-ALL初诊组患儿分为中危亚组(9例)及高危亚组(14例)。同时将T-ALL初诊组患儿按预后结果进行分组,死亡及复发者为预后不良亚组(10例),疗效好并完全缓解者为预后良好亚组(13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初诊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诱导化疗8 d后外周血中有/无白血病细胞及化疗15 d后骨髓中有/无白血病细胞。
1.4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T-ALL细胞β-AR表达
1.4.1 人骨髓T-ALL细胞的提取:采用Human T Cell Enrichment Cocktail联合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提取T-ALL细胞。步骤为:收集患儿骨髓标本2 mL,加入100 μL Human T Cell Enrichment Cocktail并混匀,室温静置20 min。取离心管加入2 mL淋巴细胞分离液后将骨髓标本沿管壁缓慢铺于分离液上层;离心后吸取第1、2层交界处的白膜移入另一离心管,加入BSA液,混匀;离心后弃上清液,保留沉淀,先后加入1 mLBSA液及2 mL红细胞裂解液混匀;离心后弃上清液,加入10 mL BSA液混匀;离心后弃上清液,管底内细胞沉淀即为T-ALL细胞。
1.4.2 Western blot:收集蛋白上清液,进行BCA蛋白定量。定量后进行蛋白变性。进而制胶、上样、电泳、切胶、转膜、洗膜、封闭、洗膜、孵一抗、洗膜、孵二抗、洗膜、曝光,最后采用软件Image Lab检测蛋白的光密度值(IOD);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IOD(目的蛋白)/IOD(内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β-AR与T-ALL患儿危险程度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基于R语言Performance Analytics包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ALL患儿高危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β-AR基因在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分析
GEPIA数据库检索β-AR 3个亚型β1-AR、β2-AR及β3-AR在31种肿瘤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β1-AR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较高,β2-AR在血液及前列腺等相关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β3-AR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极低。通过GEPIA数据库、TCGA数据库及GTEx数据检索3种β-ARs基因在白血病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正常血液组织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液组织β-AR基因的表达较高,主要以β2-AR基因表达为主,其次是β1-AR基因,而β3-AR基因表达水平较低。检测结果未见β-AR在ALL上的表达数据。
2.2 β-AR基因表达与部分肿瘤预后的相关性
通过GEPIA数据库、TCGA数据库检索β-AR基因对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总结分析。结果共检索出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内的33种恶性肿瘤中不同β-AR基因对其生存率的影响,并发现β-AR基因可影响小部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不同β-AR基因对不同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影响不同,其中β1-AR基因可影响宫颈癌(CESC)、肺鳞状细胞癌(LUSC)、胰腺癌(PAAD)、肉瘤(SARC)及黑色素瘤(SKCM)患者的生存率,β2-AR基因可影响肾癌(KIRC、KIRP)、肺腺癌(LUAD)及胸腺癌(THYM)患者的生存率,β3-AR基因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KIRC)患者的生存率。检索结果未见β-AR基因对ALL患者预后影响的数据。
2.3 T-ALL患儿一般资料
共收集T-ALL患儿骨髓标本及非血液疾病患儿骨髓标本55例,其中对照组15例,T-ALL初诊组23例,T-ALL缓解组17例。3组男、女患儿分别为12例、3例,19例、4例,15例、2例,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808)。3组患儿平均年龄分别为(7.1±3.3)、(6.9±2.7)、(7.6±3.3)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1,P=0.749)。
2.4 患儿T-ALL细胞β-AR蛋白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组患儿T-ALL细胞β1-AR、β2-AR、β3-AR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ALL初诊组β1-AR、β2-AR、β3-AR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ALL缓解组(P<0.05)。
2.5 中危亚组与高危亚组临床资料及β-AR蛋白表达比较
高危亚组β3-AR蛋白表达高于中危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HB、PLT、初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诱导化疗8 d后外周血白血病细胞、β1-AR、β2-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T-ALL患儿高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危险度为因变量(赋值:中危=0,高危=1),以β3-AR(赋值:实测值)、化疗15 d骨髓白血病细胞(赋值:无=0,有=1)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3-AR升高及化疗15 d后骨髓中有白血病细胞是T-ALL患儿高危的危险因素(P<0.05)。
2.7 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临床资料及β-AR蛋白表达比较
预后不良亚组β3-AR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HB、PLT、初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化疗8 d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化疗15 d骨髓白血病细胞、β1-AR、β2-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8 T-ALL患儿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预后为因变量(赋值:0=预后良好,1=预后不良),以β3-AR(赋值:实测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3-AR升高是T-ALL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
2.9 β-AR与T-ALL患儿临床资料、危险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示,β2-AR与WBC、初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化疗15 d骨髓白血病细胞呈正相关,β3-AR与T-ALL患儿危险度、预后呈正相关(P<0.05)。
3 讨论
β-AR广泛存在于机体的正常组织和脏器上,不仅是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与多种G蛋白亚型(Gs、Gi、Gq等)结合,从而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β-AR分为β1-AR、β2-AR及β3-AR 3个亚型,其中,β1-AR主要位于心脏组织,可增强心肌收缩,增加心率等;β2-AR主要位于血管、支气管及胃肠道的平滑肌,可引起血管扩张及平滑肌舒张等;β3-AR主要位于脂肪组织,主要调节脂肪代谢等。β-AR在维持着机体正常活动及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对β-AR的深入研究,发现大多数恶性肿瘤上也存在β-AR的表达,如乳腺癌[12]、前列腺癌[13]等。本研究通过GEPIA数据库、TCGA数据库、GTEx数据库分析发现大多数肿瘤中存在β1-AR及β2-AR的表达,而β3-AR的表达极少,且不同肿瘤上3个β-AR亚型的表达存在差异。但白血病上β-AR的表达情况仅见于AML,为β2-AR异常高表达。ALL是不同于AML的另一类型白血病,ALL尤其是T-ALL上β-AR的表达情况目前未知。为此,本研究检测了T-ALL患儿骨髓中原代白血病上β-AR的表达,结果发现T-ALL上存在β-AR的表达;与正常对照者及T-ALL缓解者比较,T-ALL初诊患儿原代白血病上β1-AR、β2-AR及β3-AR蛋白均为异常高表达(P<0.05),而T-ALL缓解者上β-AR的表达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1)β-AR可能在T细胞分化早期为高表达,但在T细胞分化成熟后,其表达水平降低;(2)β-AR的表达在T细胞分化早期可能较低,而当β-AR的表达异常增加时,T细胞前体可能会恶变成T-ALL细胞。由此可推测β1-AR、β2-AR、β3-AR均有可能参与了T-ALL的发病。
结合文献报道及KEGG PATHWAY数据库分析,本研究发现作为GPCRs的一员,激活的β-AR可活化GPCRs所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进而促进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转化为环状3'-5'腺苷单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14]。cAMP主要通过调控两个下游的效应系统进而调节多种生物学功能,即cAMP可分别激活下游的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15]及环腺苷酸结合蛋白(exchange protein directly activated by cAMP,Epac)[16]。被激活的PKA可活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核因子κB(NF-κB)等转录因子[17];被激活的Epac可活化其下游的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信号通路[18-20],进而干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蛋白D1(CCN D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K-α)等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的分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分化[21-22]。此外,活化的β-AR还可激活Src家族酪氨酸激酶、上调炎症、生长等因子,进而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23]。这些信号分子及通路直接或间接参与肿瘤的增殖、周期、凋亡及侵袭等[24-25]。由此可见,β-AR及其下游的相关信号分子通路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与肿瘤的预后相关[26]。
对此,本研究再次通过GEPIA数据库、TCGA数据库检索β-AR对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发现β-AR可影响小部分肿瘤患者的预后,并且不同β-AR对不同肿瘤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此外,β-AR表达水平的高低对不同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影响亦不相同,如:低表达的β1-AR是CESC、PAAD、SARC及SKCM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而高表达的β1-AR是LUS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同样,低表达的β2-AR是KIRC、KIRP、LUA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而高表达的β2-AR是THYM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此外,高表达的β3-AR是KIR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此外,GAO等[27]发现β1-AR的高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相关,且为预后差的独立预测指标。OGAWA等[28]发现β2-AR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密切相关,结直肠癌中β2-AR阳性患者的OS及DFS远低于β2-AR阴性患者。由此可见,β-AR在恶性肿瘤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未发现关于β-AR对ALL尤其对T-ALL患者预后影响的数据。故本研究通过收集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β-AR对T-ALL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β1-AR、β2-AR与T-ALL患儿的危险度及预后无相关性,而β3-AR与T-ALL患儿的危险度及预后不良呈正相关;T-ALL患儿初诊时β3-AR表达水平越高,其发生高危的风险就越大,且预后也越差。因此可知β3-AR异常高表达是T-ALL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综上,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多种肿瘤存在β-AR的表达,且β-AR与部分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T-ALL上存在β-AR的表达,且T-ALL初诊者原代白血病细胞中β-AR为异常高表达,而T-ALL缓解后其原代白血病细胞中的β-AR的表达水平下降;β3-AR与T-ALL患儿的危险度及预后不良呈正相关,且β3-AR的异常高表达是T-ALL患儿发生高危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这为进一步明确T-ALL病因、预测T-ALL预后及其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