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零右火 雷公助我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42岁,工地电工,1小时前操作380V工业用电时触电,当即意识丧失、倒地,工友予胸外按压后意识恢复,急送我院。
入院查体:T36.8℃,P132次/分,R24次/分,BP85/50mmHg,神志模糊,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伴散在湿啰音;心率132次/分,律不齐,频发早搏;双手掌、右足背可见2处Ⅲ°烧伤创面(2%TBSA),焦黑无出血。
急诊ECG示心室颤动,ST-T段广泛压低0.2-0.3mV;肌钙蛋白I 3.2ng/mL,CK-MB 56U/L;K+ 3.1mmol/L,Ca2+ 1.8mmol/L。
诊断:电击伤(中度)、心室颤动(电风暴)、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损伤、电解质紊乱、电击烧伤。
入院后立即开展多学科协同抢救过程(分阶段)
第一阶段:即刻复律与循环启动(0-10分钟)
接到急诊通知后,心内科、急诊科、麻醉科、烧伤科医护5分钟内到位,启动“电击伤多学科抢救预案”。统筹指挥,心内科主治医师操作除颤,急诊科医生建通路,麻醉科准备插管,烧伤科评估创面。
核心干预:
1. 心电监护示持续性室颤,立即予200J双向波电除颤1次,转为室性心动过速(180次/分);按2023年《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推荐,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10分钟内),继以1mg/min泵入——共识明确胺碘酮为电风暴首选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心肌损伤合并心律失常者。
2. 快速建立2条16G外周静脉通路+右颈内静脉置管,输注林格液500mL,中心静脉压从4cmH2O升至7cmH2O;同步补钾(10%KCl 10mL)、补钙(10%葡萄糖酸钙10mL)——低血钾(<3.5mmol/L)会增加室颤复发风险,需优先纠正(参考文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年电击伤救治指南)。
第二阶段:电风暴控制与器官支持(10-30分钟)
病情变化:15分钟时再发室颤2次,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110次/分),但BP90/55mmHg、SpO288%(鼻导管吸氧)。
多学科协作措施:
1. 心内科调整方案:胺碘酮加量至1.5mg/min,联合利多卡因50mg静推——《Circulation》2021年研究显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对心肌损伤性电风暴的控制率比单药高20%,且不增加心肌耗氧。
2. 麻醉科气道管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SIMV模式,潮气量6mL/kg,PEEP 5cmH2O),SpO2升至96%;同时监测血气,维持pH7.35-7.45——酸性环境会加重心肌细胞离子紊乱,需通过通气调整酸碱平衡(《麻醉与复苏杂志》2023年共识)。
3. 急诊科循环支持: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泵入,BP升至105/65mmHg;床旁超声(心内科超声医师操作)示LVEF35%,左室前壁、侧壁节段性运动减弱——提示电击导致心肌局部坏死,需避免血管活性药物过量(收缩压维持100-110mmHg即可,保证冠脉灌注)。
第三阶段:病因处理与并发症防控(30分钟后)
多学科会诊决策:
1. 烧伤科创面处理:会诊后予碘伏消毒+无菌纱布覆盖,暂不清创——2022年《烧伤外科临床指南》指出,电击伤Ⅲ°创面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清创易诱发休克,需待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再行焦痂切开(预防筋膜间隔综合征)。
2. 肾内科预警干预:监测尿量(目前50mL/h),嘱每2小时查肌红蛋白——电击伤可致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升高(>1000ng/mL)会堵塞肾小管,需早期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预防肾衰(参考文献:《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年电击伤肾损伤防治共识)。
3. 感染科抗感染建议:预防性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覆盖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电击伤创面厌氧菌感染率达30%(《中华创伤杂志》2022年数据),需提前干预。
救治难题与文献支持下的应对思路
1. 电风暴反复发作(核心难题)
难点:电击致心肌细胞膜损伤,Na+/Ca2+内流、K+外流紊乱,常规药物难快速控制。
应对:除联合用药外,备好临时心脏起搏(超速抑制)——2023年《JACC》研究显示,对胺碘酮耐药的电风暴,临时起搏(频率比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可使发作率下降50%,目前患者暂未需使用。
2. 心肌损伤与心源性休克平衡
难点:LVEF35%需提升心功能,但扩容易致肺水肿,缩血管药加重心肌耗氧。
应对: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65-70mmHg)+呼吸机PEEP5cmH2O——《欧洲心脏杂志》2022年研究证实,适当PEEP可降低左室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15%-20%,且不增加心肌耗氧。
3. 多脏器损伤连锁风险
难点:电流通路经心脏→肾脏→神经系统,休克叠加低灌注易致多器官衰竭。
应对:每小时监测尿量、每4小时查肝肾功能+肌红蛋白,目标尿量≥0.5mL/kg·h——2022年《电击伤救治国际共识》强调,早期维持足够肾灌注是预防多器官衰竭的关键。
目前患者窦性心律(105次/分),BP110/68mmHg(去甲肾上腺素0.05μg/kg·min维持),LVEF38%,无再发室颤,转入ICU持续监测。后续需动态复查心肌酶、心电及器官功能,由多学科团队每日会诊调整方案。
病例讨论
在进行电击伤患者的抢救时,“快、准、全”是核心,但更关键的是看透电流对人体的“隐匿性损伤”——它不只是表面烧伤,而是通过电流通路对沿途脏器的“全面性打击”。
电击伤致死的首要原因是心肌电活动紊乱(室颤、电风暴) 和心源性休克,比烧伤或脏器损伤更紧急。
各位同仁在诊治电击伤时,有哪些心得可以跟大伙分享,旨在提高对此类急症治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