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鼻根瘘管口有分泌物溢出,还有臭味!你能分辨出是什么疾病吗?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3 天前 · IP 浙江浙江
903 浏览

病例作者:李庆亮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二科

 

 

【病例基本信息】

患儿,男,因「鼻根部反复红肿半年余」入院。

现病史:患儿生后即发现鼻根中线处有一瘘管口。周围无红肿,无触痛,近半年反复出现鼻根部肿胀,有时瘘管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量少,有臭味。于2025年3月30日入住我院。

既往史:

2024年12月2日,因发现面部肿物4天入院,B超示骨膜下方紧贴骨质探及范围约3.2cm×2.9cm×1.1cm不规则回声,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前方骨膜明显增厚,约0.34cm,深方骨质呈虫蚀样骨质破坏。行穿刺活检后结果考虑炎性增生性病变,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

2025年2月22日因发现面部肿物7天入院,B超示骨膜下方紧贴骨质探及范围约5.9cm×3.7cm×1.3cm不规则回声,边界尚清,内见大片状液性无回声区,鼻根部骨质呈虫蚀样骨质破坏。行脓肿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

体格检查:外鼻无畸形,鼻粘膜无充血,双侧下鼻甲无肿大,鼻道内无异常分泌物。鼻根部中线处可见一瘘管口,挤压后无明显分泌物,周围略红,双侧眉弓中间略隆起,周围皮肤无红肿,无触痛。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1、颅脑+面颅骨CT示:鼻骨中部孔状缺损,向上与额骨骨质缺损区相延续,额骨正中局部骨质缺损,边缘不规则,相应区域见软组织团块影,其内密度混杂,呈高、低混杂密度影,范围约55.7mm×14.2mm×39.8mm,内见囊性较低密度影,周围邻近骨质略増厚,余颅骨骨质结构完整。

img

 

img


图1:颅脑+面颅骨CT

 

2、颌面部MRI示:额骨正中局部骨质缺损,边缘不规则,相应区域见团块状明显高信号,范围约32.3mm×15.8mm×37.0mm,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强化。

img
img


图2:颌面部MRI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结合患儿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鼻中线瘘管。额骨骨质缺损伴软组织肿块,考虑炎性病变伴脓肿形成。

  

Ø 治疗经过

1、沿鼻背中上段瘘口处进入探针,探查瘘管走行往鼻骨深面,沿瘘口注射亚甲蓝,鼻内镜下检查双侧鼻腔,均未见明显新生物及隆起、染色。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图3:术中步骤

 

2、以瘘口为中心,做梭形切口。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图4:做梭形切口

3、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囊壁,沿囊壁分离,直至鼻骨,见痿管穿过鼻骨体。沿鼻骨鼻腔面斜向上穿行,分离鼻骨,扩大缺损口。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图5:分离鼻骨,扩大缺损口

 

4、额部做斜形切口,探查至前颅窝底,部分骨质破坏,仔细清除病变组织。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图6:清除病变组织

 

5、探针于额部切口处深处下方向鼻根部切口处探及,于鼻根部切口处可见探针探出,清理探针所探及瘘管通道周围病变组织。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图7:理探针所探及瘘管通道周围病变组织

 

6、术后病理显示送检瘘管内见灰黄皮脂样物及毛发,瘘管内衬角化型鳞状上皮,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较多组织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灶坏死伴化脓性炎症,结合临床符合鼻中线瘘管伴炎症。

 

 

【医生个人治疗心得】[1]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

Ø 临床表现:

1、为鼻小柱至眉弓中线任意位置无症状的囊肿、无囊肿的真皮窦道或开口于鼻背皮肤的瘘管。

2、瘘管口见突出的毛发是特异性表现,但不到一半的患者可见毛发生长。

3、反复感染及病变的渐进性增大可导致鼻背部局部疼痛、红肿及畸形,当有颅内扩张时可能会出现头痛等症状。

Ø 鉴别诊断:

1、脑膜脑膨出:外观蓝色、软、可压缩,Furstenberg征阳性(患儿用力、啼哭以及轻压囟门或颈内静脉时肿块增大或张力增加),透光试验阳性,影像学上可见颅骨缺损,鸡嵴常常受侵蚀;眶内间距亦明显扩大,常有脑脊液漏等。

2、鼻神经胶质瘤:表现为鼻内或鼻外实性、不可压缩的肿块,可见毛细血管扩张,Furstenberg征阴性,不透光。鼻神经胶质瘤没有瘘管口,亦无局部炎症感染史,很少出现脑脊液漏症状及颅骨缺损,CT增强检查时,鼻神经胶质瘤无强化。

Ø 临床检查:

1、鼻部CT及MRI可了解病变的范围及其对骨质的影响,对明确是否伴有颅内病变非常关键。当CT扫描显示颅底盲孔扩大、鸡冠消失、偏移或呈分叉状,须注意瘘管与颅内贯通的可能性。

2、瘘管造影可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利于术前评估,指导手术切除的路径及范围。

3、瘘管在超声中可表现为始于外瘘口的低回声通道,可穿越远端鼻骨到达瘘管末端,对于评估窦道的末端具有一定价值。

 

二、治疗方式

该病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建议早期手术彻底切除皮样病变,以防止颅内外并发症、局部结构畸形和复发。手术的目的是彻底切除囊肿或瘘管组织,即使少量的外胚层组织残留亦会引起复发。

Ø 手术方式:

1、外鼻切开直接切除术:主要适用于颅外浅表部位病变的切除。

2、传统开颅术:当皮样病变累及颅内时,可选此术。

3、开放性鼻成形术:多用于鼻梁下段及鼻尖的病变。

4、鼻内镜手术:可用于鼻腔内及部分颅内扩张病变的切除,尤其当鼻背部皮肤未受累时。

 

三、诊疗重点

1、CT检查能评估肿物及瘘管的范围,并且可以观察周围有无骨质缺损。MRI检查能明确肿物的组织成份。

2、病理学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

3、最佳手术治疗方案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变的大小和位置、鼻额部解剖的完整性和颅内张力的存在。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55(3) : 230-235.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20.03.008

 

 

鼻神经胶质瘤 (1)
纠错
6 1 7
同行评议(3)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4.0
病例完整4.0
临床实用4.0
诊疗科学4.0
学术价值4.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