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二级医院发布公告,决定暂停运营…
2025年以来,全国多地医院因不同原因停诊、注销,涵盖康复、肿瘤、妇产、综合医疗等多个领域,且多集中在民营机构。
一家床位近400张的二级康复医院,近日发布公告,决定暂停运营了。
网友发布的照片截图显示,医院向员工及病友告知,因医院运营困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经医院研究,决定自2025年8月30日起,医院暂停运营。
据官网介绍,该医院是一家二级康复医院,位于安徽合肥市,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医疗床位530余张,现投入使用医疗床位380张,重症床位32张。

公开资料显示,该医院于2021年12月正式开业,2022年5月医院获批成为医保定点医院。
据悉,医院停诊的原因可能与医保违规后的大额罚款以及停用医保服务有关。
2025年1月,该市医保局发布了2024年四季度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其中该院也因违法使用医保基金被处罚。通报称,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市医保局对该医院进行检查,发现医院存在低标准入院、挂床住院、套取DRG康复病组费用、虚计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市医保局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省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障服务协议》对该院作出处理,追回违法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及30%违约金,共计约45万元,并给予行政罚款约26万元。
更为严重的惩罚是,医保部门暂停了老年病科室10个月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儿童康复科4个月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门诊慢特病医保结算服务。同时,责令整改,将该院存在问题通报市卫生健康委。
医保定点资质本质上是一种政府信用背书。一旦被取消,除了对医院资金流的直接影响,还会导致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会断崖式下跌。如今老年病科室暂停医保结算的惩罚周期还没过,医院已经发布公告要暂停运营了。
这家医院的停业并非孤立事件。
2025年7月21日,某市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布停诊通告,称「因医保定点资格被取消,自7月22日起暂时全面停诊,恢复时间另行通知」。该市卫健局一名官方人士称,初步了解,该院停诊与「欺诈骗保」有关。该医院已向当地相关部门提交了材料,目前这家医院已关门,以后可能不开了。

2025年2月中旬,西南某高端妇产医院因欠薪导致医生罢工,产科住院部停诊,患者预付费用无法退还。当地联合工作组调查确认,医院拖欠员工工资、违规收取预付费用,已协调4家助产机构开通绿色通道接收孕产妇,公安部门对法人及股东展开调查。该院2016年成立,曾以「国际化高端服务」吸引客户,如今却陷入经营危机。
2025年2月7日,某投资20.8亿的民营三级医院突然停诊,部分科室「放长假」,1400余名员工待岗,医院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680张,设有41个临床科室,却因资金链断裂破产,仅留部分医护值守处理患者退费与出院事宜。
上面罗列的案例,集中暴露了当前民营医院乃至部分中小型医疗机构的普遍困境。两类医院正在被淘汰:一类是依赖违规操作生存的“套保型”机构,另一类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低端同质化”医院。
在如此困境下,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欢迎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