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突破胰腺癌治疗困境,聚焦细胞器脂代谢网络,揭秘耐药与免疫逃逸新机制!「第二章」

医学生 · 发布于 08-08 · IP 山东山东
752 浏览

【细胞器间“对话”:构建协同网络】​

img

该综述的系统性贡献在于阐述了细胞器间如何通过物理接触(如关键的线粒体-内质网膜接触区MAM)和分子传递进行功能性“对话”,构建一个协同的促癌网络:例如,细胞膜上的​​CD36​​可定位至线粒体直接影响FAO;脂筏变化和LDL介导的囊泡运输能调节线粒体胆固醇含量和氧化应激水平。MAM作为脂质(如心磷脂前体)和钙离子交换的直接通道,使得内质网增强的脂质合成和ER应激得以直接影响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状态。而脂滴则通过与线粒体形成物理锚定(如Perilipin 2与CPT1A的相互作用),高效动员储存脂肪酸以供线粒体β-氧化,其降解过程还与线粒体融合、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敏感性的调控相关。核糖体蛋白(如RPL10)和转运蛋白(如TSPO)等因子也参与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的精细平衡。

【靶向细胞器网络,克服治疗抵抗】​

基于对细胞器脂代谢网络的深刻解析,该综述提出了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创新治疗策略,旨在克服当前的两大治疗困境——化疗耐药和免疫逃逸。

img

在克服以吉西他滨为代表的化疗耐药方面,核心思路包括直接或间接破坏癌细胞的氧化还原稳态:一方面,可直接​​靶向线粒体氧化应激​​,如使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Devimistat​​等药物诱发病理性ROS爆发或破坏电子传递链,从而使耐药细胞对吉西他滨或放疗重新敏感。另一方面,可​​靶向上游细胞器,瓦解其支持网络​​,例如利用​​CD36中和抗体​​或抑制LDLR降低胆固醇摄取(靶向细胞膜);抑制关键合成酶如SCD (​​CAY10566​​)、SOAT (​​Avasimibe​​)、或HMGCR(他汀类如Lovastatin),或直接抑制主调控因子SREBP(如用Timosaponin A3),改变脂质组成和合成流,有效逆转耐药并降低肿瘤干细胞特性。更有趣的是,实验证据表明,单纯调节脂质组成(如增加棕榈酸、月桂酸,减少亚油酸)即可影响癌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

img

在增强免疫治疗(克服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方面,综述指出线粒体氧化应激是​PD-L1表达的上游调控者​​,可通过Lon蛋白酶、线粒体自噬(mitophagy)等机制影响干扰素信号和PD-L1稳定性。因此,​​靶向细胞器网络是调节PD-L1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细胞膜水平,抑制​​CD36 (如药物PLT012)​​ 或PCSK9(阻断LDLR通路)可有效下调PD-L1表达,从而增强抗PD-1/PD-L1疗效。在内质网/MAM层面,靶向相关蛋白如ATAD3A或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仅能下调PD-L1,还能逆转癌细胞的转移潜能。直接靶向线粒体自身功能(如用二甲双胍抑制ETC复合物I,或用Erastin诱导脂质过氧化)来破坏其适应的氧化应激平衡,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前景光明,但将靶向脂代谢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仍面临药物毒性(如抑制CD36潜在的心脏影响)、脱靶效应及胰腺癌高度异质性等挑战。未来研究应致力于开发精准递送系统,将药物特异性地递送至肿瘤细胞甚至特定细胞器;更重要的是,基于对细胞器互作关键节点(如MAM、脂滴-线粒体锚定)的理解,设计​​联合干预策略​​,同步破坏多个核心“对话”环节,有望更彻底地瓦解胰腺癌赖以生存的脂代谢网络,实现“一石多鸟”的治疗突破。

​【原文信息】​

Wang R, Gao C, Fan Z, Qin Q, Zhan H. Mitochondria-centric lipid metabolism and inter-organelle crosstalk in pancreatic Cancer: Unveiling novel therapies. Cancer Letters. 2025;632:217965. https://doi.org/10.1016/j.canlet.2025.217965

Mitochondria centric lipid metabolism and inter-organelle cro....pdf (5.55 MB)
胰腺癌 (84)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