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突破胰腺癌治疗困境,聚焦细胞器脂代谢网络,揭秘耐药与免疫逃逸新机制!「第一章」

医学生 · 发布于 08-08 · IP 山东山东
764 浏览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其凶险在于极高的侵袭性和对传统放化疗的顽固抵抗。尽管免疫疗法在其他癌种中取得突破,但在胰腺癌中疗效甚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腺癌细胞独特的代谢重编程,尤其是脂质代谢异常,是其恶性行为和治疗抵抗的关键驱动因素。近期本课题组在肿瘤学知名期刊《Cancer Letters》(IF:10.1) 上发表了题为 “Mitochondria-centric lipid metabolism and inter-organelle crosstalk in pancreatic Cancer: Unveiling novel therapies” 的综述。该综述创新性地从亚细胞器层面解析了胰腺癌脂代谢网络,揭示了线粒体作为核心枢纽与其他细胞器(细胞膜、内质网、脂滴)间的精密“对话”如何共同塑造肿瘤的恶性表型,并为克服耐药和激活免疫应答提出了极具前景的新策略。

【细胞器视角下的脂代谢交响曲】​

传统研究常将细胞视为均质整体探讨代谢变化。本综述的突破性视角在于,聚焦于执行脂代谢关键功能的​​特定细胞器​​及其​​动态互作​​,描绘了一幅胰腺癌脂代谢重编程的精细空间图谱。

img

在细胞膜层面,胰腺癌细胞如同一个高效的“采购部”,通过​​CD36​​、FABPs、LDLR、CLP1等关键分子大量摄取脂肪酸、胆固醇和胆碱等脂质。这种脂质获取不仅用于满足需求,更驱动了膜脂成分的重塑(如富含胆固醇的脂筏形成),显著增强了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并参与调控氧化应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CD36​​,其作用如同“双刃剑”,在胰腺癌的进展和吉西他滨耐药中扮演着复杂而重要的角色。此外,通过上调胆碱激酶等改变磷脂组成(如增加磷脂酰胆碱),癌细胞得以调控信号传导并调整对脂质过氧化的敏感性。

img

内质网(ER)则扮演着脂质“合成工厂”的核心角色。在突变KRAS等驱动基因的主导下,SREBP转录因子家族(特别是SREBP1和SREBP2)被异常激活,推动胆固醇合成(关键酶如SQLE、HMGCR)及酯化(如由SOAT催化),以及脂肪酸去饱和(关键酶​​SCD1​​生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CD1​​生成的MUFA对胰腺癌细胞存活至关重要,这些过程不仅为生物膜构建提供原料,还能通过缓解内质网应激、激活Src/PI3K/Akt等信号通路,直接驱动肿瘤生长、转移和耐药。

img

作为动态脂质“储备库”,脂滴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其主要储存甘油三酯(TAG)和胆固醇酯(CE),由SOAT和NCEH1等酶调节装载与释放。脂滴的形成在缺氧微环境下被诱导,其水平与肿瘤进展、干细胞特性维持(例如通过PPARα通路)及化疗抵抗密切相关。储存的脂质(尤其是脂肪酸)可被动员,通过紧密锚定(如Perilipin 2与CPT1A的连接)高效供应给邻近线粒体进行β-氧化供能,或用于膜合成,强力支持肿瘤的迁移和侵袭行为。

img

在所有细胞器中,线粒体处于脂质代谢的“终端”地位,并作为氧化应激的“核心枢纽”。其核心功能包括脂肪酸β-氧化(FAO)供能、酮体生成、参与部分脂质合成(如通过SLC25A1输出乙酰辅酶A)、以及活性氧(ROS)的生成与清除。本综述的核心亮点在于深入剖析了​​线粒体ROS在胰腺癌中的复杂双重角色​​:一方面,升高的氧化应激是吉西他滨耐药的关键机制,例如DHODH酶连接了嘧啶合成与氧化还原平衡;另一方面,过量的ROS本身亦可诱导癌细胞死亡。因此,胰腺癌细胞需精心调控以维持脆弱的氧化还原稳态平衡,这包括依赖​​SCD1​​生成的MUFA保护膜结构抵抗过氧化损伤、降低易过氧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及上调线粒体特异性抗氧化酶(如ALDH7A1, GPX4)。此外,线粒体特异性脂质如心磷脂(CL)和磷脂酸(PA)影响其融合/分裂动力学,进而与肿瘤干细胞特性和EMT过程相关联。线粒体胆固醇积累虽能破坏呼吸链超复合物并增加ROS,但ROS又可诱导EMT,形成复杂反馈环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分子亚型胰腺癌(如KRAS单突变 vs KRAS/GNAS双突变)对FAO的依赖性存在显著异质性,反映了肿瘤代谢的高度可塑性。

胰腺癌 (84)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