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小说: 川滇姻缘一线牵
killer-dong 达人已点赞有朋友说,海天,你讲的故事写的小说,都是些让我们读起来比较沉重的,能不能来个轻松愉悦点的嘛。
那,今天我就换个口味嘛。
来个喜庆的。
海天所在的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是一个比较偏远的乡镇。
老百姓除了种地,就是打工。
外出,跑广州深圳进厂,到山西挖煤,去各个建筑工地当泥瓦工钢筋工木工泥工油漆工......
第一章 结缘澜沧江
王二第一次见到曼丽是在澜沧江边的工地上。那天傍晚收工后,他蹲在工棚外啃馒头,忽然听见一阵清亮的歌声从江边传来。他循声望去,看见一个穿着筒裙的姑娘正在江边洗头发,乌黑的长发像瀑布一样垂进江水里,夕阳把她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
"看啥呢?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工友老张用胳膊肘捅了捅他。
"那是谁啊?"王二咽了口唾沫,馒头渣卡在喉咙里,呛得他直咳嗽。
"寨子里的傣族姑娘呗,听说在景洪读过中专,现在回来在小学当老师。"老张吐了个烟圈,"别惦记了,人家能看上你这四川来的泥腿子?"
王二没吭声,但接下来几天,他总"恰好"在曼丽来江边时出现。先是远远看着,后来壮着胆子递了块香皂,再后来就能蹲在旁边聊上几句。曼丽的普通话带着柔软的尾音,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王二觉得比四川姑娘水灵多了。
三个月后,当王二握着曼丽的手站在她家竹楼前时,曼丽的父亲脸色铁青,母亲一直在抹眼泪。他们用傣语激烈地争吵着什么,王二只听懂反复出现的"四川"两个字。
"我爸说,四川太远了。"曼丽小声翻译,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他说你们那边吃辣,冬天冷,而且...而且不知道你家是什么样的人。"
王二急得满头大汗:"你跟他说,我们那儿现在通高铁了,八个小时就能回来!我家虽然不富裕,但有新盖的两层楼,地里有菜,圈里有猪..."他突然单膝跪地,"我保证对你好!"
最终是曼丽的坚持打破了僵局。她收拾了一个小包袱,跟着王二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火车开动时,她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熟悉的芭蕉树和竹楼渐渐远去,突然哭了起来。王二手忙脚乱地给她擦眼泪,发誓说:"等过年就带你回来!"
到了四川老家,王二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第一顿饭就出了岔子。王二妈特意杀了只鸡,炖了锅红油汪汪的麻辣鸡。曼丽吃了一口就呛得满脸通红,跑到院子里直咳嗽。王二妈撇撇嘴:"咋这么娇气?"
语言更是个大问题。王二妈说话又快又急,还带着浓重的方言。曼丽常常一脸茫然,只能求助地看向王二。后来王二不在家时,婆媳俩就靠比划和手机翻译交流,闹出不少笑话。有次曼丽把"把莴笋削了"听成"把尿倒了",提着尿桶就往菜地跑,惹得邻居哈哈大笑。
最让曼丽难受的是洗澡问题。老家没有单独的浴室,只有一个大木盆放在厨房角落。王二妈觉得天天烧水洗澡纯属浪费,曼丽只好趁夜深人静时偷偷擦洗。有次被起夜的王二爸撞见,老人尴尬得三天没跟她说话。
"我想家了。"有天晚上,曼丽蜷在王二怀里小声说。月光从窗户照进来,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王二搂紧她:"等秋收完,我就带你回云南。"
可还没等到秋收,王二就跟着村里的包工头去了广州工地。临走前,他偷偷嘱咐妹妹多照顾嫂子,又塞给曼丽一部新手机:"想家了就打视频,话费我充好了。"
王二走后,曼丽的日子更难过了。王二妈嫌她插秧太慢,炒菜不放辣,连她习惯午睡都被说成懒散。有次邻居家办喜事,曼丽穿上从云南带来的筒裙去喝喜酒,结果被一群小孩围着喊"外星人",王二妈气得当场拽她回家。
"我们王家在村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你别给我丢人!"王二妈把筒裙扔进灶膛,火苗一下子蹿得老高。曼丽跪在灶前哭,灰烬沾满了她的脸颊。
那天晚上,曼丽拨通了母亲的视频。屏幕那头的母亲看到她红肿的眼睛,立刻用傣语急切地问着什么。曼丽摇摇头,勉强笑了笑,转而问起寨子里的近况。当母亲说起泼水节快到了时,曼丽的眼泪终于决堤而出。
"我想回来..."她对着手机哽咽道,随即又慌忙摇头,"不,不是...我就是想你们了。"
挂断视频后,曼丽翻出藏在床底的小包袱,里面包着一块从家乡带来的彩布,几颗小贝壳,还有她和王二的合照。照片上,两个年轻人在澜沧江边笑得灿烂,背景是郁郁葱葱的芭蕉树。
第二天清晨,王二妈发现曼丽不见了。她骂骂咧咧地四处寻找,最后在村后的小山坡上找到了人。曼丽正对着东方升起太阳的方向,双手合十念念有词。晨光中,她穿着从火堆里抢救出来的半截筒裙,头发上别着一朵野花,美得不像真人。
王二妈突然说不出话来了。她想起自己当年嫁到这个村时,也因为想家偷偷哭过。那时婆婆是怎么对她的?好像是把唯一的一块腊肉煮了汤给她喝...
"回家吃饭吧。"王二妈生硬地说,转身往山下走。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头也不回地补充道:"今天煮了白粥,不辣。"
曼丽愣了一下,随即小跑着跟上去,扶住了婆婆的胳膊。两个女人的身影在晨光中渐渐融合,惊起了路边的一群麻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