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医的底气来自于哪里?(92)——中医学是“个体疗法”1

中医内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1 天前 · IP 天津天津
961 浏览


img

 

时下有关中医学方剂的书籍很多,甚至有些中医书籍大谈所谓“专门治疗某种疾病的方剂”,甚至还有人专门搜集所谓的专门治疗某种疾病的偏方、秘方,中医学里面会有这样带有“普适性”的方剂吗?

这样的认识和做法,好比是让“乞丐与龙王比宝”、还好比是让“志愿军与范弗里特比弹药量”!更像是让“草根、树皮与西医的手术刀比锋利”!这实际上是用开飞机的规则来要求一位马车夫!并以开飞机的要求来衡量马车夫技术的好坏一样可笑,二者根本就不是一同一类事物,也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二者的好坏!只有实践的结果之间的是具有可比性的,而其具体的治疗过程和方法却是不能比的!

我们拿几则眼病的医案来说明之:

(1),桂附八味丸(汤)与失明

据《治病法轨》一书记载:沈某之妻,年三十左右,患两目失明已经五载。求治于各处眼科毫无寸功,就诊于余。观其两目与正常人无异,不过瞳子无神而目光全失。其脉沉微,左手及两尺尤甚,知其肝肾之中水火两亏。即用八味丸改为汤剂,让患者服用。患者服10剂,两目即明亮如初。

余用此汤治愈两目失明并且目不痛,白翳遮睛,视物两歧等,约有数百人,均效验如神。以此汤而治一切目疾,为予之创见而人所不知。

盖人之两目,《内经》譬诸日月,且云“目受血而能视”,其目视失明者,犹日之火精不足、月之水精衰微。且肝为藏血之脏,开窍于目也。目之发光而视物者,全赖瞳子。瞳子属于肾,肾中所藏者一水一火;其肝亏即血亏,不能上荣于目,故因之失明也。又水能鉴物,火能发光。故古贤谓“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责其无火;“能远视不能近视者”,责其无水。其目光全失者,即水火两亏之证也!补其水火,则目光自然明矣。故治目之一切目疾而脉见沉微,左手两尺尤甚者或浮散无根者,无不效也。

 

(2),病毒性角膜炎与右眼恶风

《步入<伤寒论>之门》一书,有医案如下:

王某,女,病毒性角膜炎。右眼疼痛、视力下降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不效,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亦曾来我院以五苓散等方剂治疗不效。其后,曾赴广州请一位眼科专家诊治1年余,每月由安徽往返广州1此,花费颇多,却仍不效。后又来我院求治,诊察时知其仅右眼处恶风,当即决定用桂枝汤为其治疗,不想历时10年的眼病仅仅10剂桂枝汤竟然痊愈了。

 

(3),火眼与明目饮

《朱木通经方医案》说:

   俗语之风火热目者,中医学谓之肿眼,相当于现今之急性结膜炎之类。其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是细菌感染-如肺炎双球菌、链球菌之类-大致已成定则。但中医学则认为水毒之成分居多,水毒即痰饮。

现在专科医生发达,一般眼科患者很少访中医之门,即便有也都是经过专科医生治疗后而失望的。所以,中医虽有很高明的疗法,只好束之高阁。我平素治疗眼疾大都运用《伤寒论》或《金匮要略》的处方,大都收效显著。兹将近日用苓桂术甘汤者一例详记之以资参考。

青年工程师,许某某,身体虽不甚虚弱,但素有咳嗽宿疾,历经现代医学诊疗,皆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若以中医看则属痰饮。然经数年来虽经注射很多肺痨针,并不见效,在少康状态下照常工作。

去年年底由其友人介绍求我诊治,当时投以小青龙汤,据云数剂后咳嗽减十之七八,自是笃信中医药。

许氏谓建筑工程师,现服务于铁路局嘉义工务段。1960年6月初浊水溪桥强修,被派连夜督工,因冒雨指挥而患感冒。于是头痛、咳嗽、眼痛,同时并发,尤以右眼焮肿大如胡桃,眼眶糜烂灼痛、眼球充血、眼脂怒生,几至包尽整个右眼。脉沉紧。

综合上述症候即脉候,显然为苓桂术甘汤证无疑。然为期彻底排除水毒及消炎起见,乃加黄连、细辛、车前子。苓桂术甘汤加黄连细辛车前子名为明朗饮,方出和田东郭。据粟园口诀:“苓桂术甘汤不但治风眼而已,亦治逆气上冲,眼中血热,或生翳者。现今眼科所用薏苡汤、排云汤,皆此方之类方也。”根据上述理由乃投以苓桂术甘汤加黄连细辛车前子一剂,是为同年6月4日。翌日再来,则眼疾患消失净尽。头痛亦愈,唯咳嗽不差,于是复用小青龙汤治其咳嗽。

原按:苓桂术甘汤并见《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痰饮)运用苓桂术甘汤必须以上二条原文为准据才为正确。至于转用法,则视学力的程度而定。苓桂术甘汤为痰饮(水毒)的基本剂,而眼科疾患虽由于瘀血、水毒、食毒三种因素分别潴蓄为原因,其中以水毒居多。水毒与眼患的关系,我国古人已有详论。而西医能赞同此说者,首推日本千叶医科大学伊东教授、铃木宜民助教授,及藤平健教授。此数人皆为医学博士,现执教于千叶医大眼科。

 

运用苓桂术甘汤以治疗眼疾,最有科学理论者厥为藤平博士之“慢性轴性视神经炎之研究”。此论文载在日本眼科学杂志55卷4号。原文我未曾看过,不过,据《汉方治疗实践》的转载,大意如下:据藤平氏的报告,多年研究的结果,本症与水毒的关系极为密切,其重要的自觉症顺次列记之为“眼睛疲劳,注意力散漫,感情不安状态,头痛或头重,起首时眩晕,抽搐,容易疲劳,易动悸,易发汗,食欲不振,呼吸窒息,欠伸,不眠,耳鸣,呕气,上冲,咽喉干燥而不喜饮水,晕车晕船”,等等症状皆中医所谓的水毒的起因,也即为苓桂术甘汤证。藤平氏经过详细研究的结果,于四十九例之中苓桂术甘汤证占绝对多数,即用苓桂术甘汤视力复常者占95%,假性近视而轻减或治愈者有79%,调节时间而恢复正常者有60%,诸种综合症状之轻减者有88%。

此外如急性慢性泪囊炎转用《伤寒论》的“汗出”,投以越婢加术汤而流泪止;水泡性结膜炎亦用越婢加术汤,或苓桂术甘汤,或小青龙汤,这都是从水毒(痰饮)着想。

兹再通览现代日本从西医身份而开业中医之名人所治的眼科,则更加明了水毒之关系也。如越婢加术汤用于急性结膜炎、沙眼、内膜实质炎、白内障、绿内障。苓桂术甘汤用于夜盲症、白内障、水泡性结膜炎、麦粒肿等等,都是治水之剂。不过,随证撰方是在学者临床技术的问题。

 

    (4),失眠与一侧眼睛失明

     这是我自己十几年前的一则医案:

     患者张某某,女,30多岁,内蒙古人。因其夫喜欢夜里思考问题,还需要有人记录其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日久此人就导致了此人的严重失眠,同时一侧眼睛渐渐也看不见东西了,但是外观与正常人无异。

初诊之时,患者没有提及眼睛的问题,我也没有发现其眼睛的异常。患者食纳、舌象、二便等方面均无异常,说惟独因失眠而痛苦不堪!

我发现其人之脉象呈现出明显的左脉大于右脉的情况,与山西朱进忠老中医所说的“肝血虚”的脉象极为吻合!于是决定用“加味逍遥丸”改为汤剂,为其治疗,而用“加味逍遥丸”善后。

不想患者服用了5剂汤药后,不但失眠大为改观,而且已经失明好久的一侧眼睛也复明了。

这很出乎我的意料!我的思路原本是《内经》的“人卧血归于肝”,而患者因为长期夜寐不安,导致“肝血虚”;又因为“肝”乃属厥阴,且“肝藏魂”,是“闭阴启阳”的关键!今其肝血虚,以致不能很好地藏魂,每天晚上,都是“魂魄飞扬,处于持续的“闭阴启阳”的状态,所以失眠!

而“肝开窍于目”,加味逍遥丸疏肝养血,故其眼睛也得以复明!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