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医的底气来自于哪里?(89)——敢于独辟蹊径1

中医内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 天前 · IP 天津天津
1125 浏览


img

 

    大柴胡汤证之常

此方见于《伤寒杂病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又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按之心下螨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歌诀:

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两二大黄,

半夏半升枣十二,少阳实证此方良。

医案举例:

1, 刘渡舟医案:

 

(1)高热案

王某,男,57岁。外感后续发高热40℃,

持续2天而退。此后每隔十余日必发一次,很有规律性。发热时两目昏糊,不恶寒,伴心胸痞结,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此邪热伏于少阳募原,为“瘅疟”之证。

予:柴胡9克,黄芩9克,大黄9克,枳实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白芍9克,草果3克,槟榔3克,丹皮9克。

服一剂后,大便畅行3次,热退。改方为柴胡、黄芩、厚朴、知母各9克,大黄、草果、青皮各6克,槟榔3克,又服三剂后,余证全消,后追访三个月病证未发。

 

(2)自汗案

潘某,男,48岁。外感病后,遗下自汗一证,久治不愈,尤其以深秋季节更为严重。汗出多时,浸透衣被,换衣不迭。伴见胸闷,头目眩晕且胀等。舌质绛红苔腻,脉弦。

予: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9克,枳实9克,大黄9克,白芍9克,生石膏9克。

服药二剂后汗出减半,头胀眩晕亦减。改方为:柴胡12克,生石膏24克,丹皮、白芍各12克,知母、栀子各9克,炙甘草6克,又服二剂,遂汗止而安。

原按:汗出一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有在表在里之别。阳虚汗出必伴心悸气短,形寒畏冷;阴虚汗出多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若属表邪,营卫失和而汗出,则有恶风,头痛等证;若属里热,阳明之热外蒸而汗出,则有恶热,蒸蒸发热之苦。唯此少阳病汗出,一般不大引人注意。从此大柴胡汤治自汗案可见,汗出证属于邪在少阳者亦不少见。因此,临床上应多留心于此,方能不废柴胡汤治自汗、盗汗之法。

 

(3)惊狂案

李某,女,20岁。新产后20天,因与邻居争吵,气恼之余而发神志之病。精神失常,骂人摔物,或瞋目握拳,口中念念有词,时或叫唱,烦躁不安,已有七个昼夜目不交睫。曾服“冬眠灵”等药亦未能奏效。来诊时双目发直,两手躁动无休止。询知大便数日未解,左侧腹痛拒按,恶露亦停。唇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气火交郁,兼有瘀滞,肝胃皆实之证。

予:柴胡12克,大黄9克,枳实9克,半夏9克,生姜9克,桃仁12克,赤芍10克,丹皮12克,山栀12克,郁金10克,菖蒲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

服药仅一剂,则泻下黏腻黑色粪便甚多,当夜即能入睡,呼之不醒。逾一昼夜而寤,神志恢复正常,恶露又下。

2, 胡希恕医案:

   (1),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愈哮喘持续状态案

康某,男, 36岁,门诊病历号 143153,初诊日期为 1964年 4月 29日。

病情摘要:三年前因吃辣椒而发哮喘,虽常服中西药却迄今未愈。冬夏皆犯病,每每因偶尔咳嗽或喷嚏而发作。消化差,大便干燥时为将发之兆。发作时喘满、胸闷、倚息不得卧。曾在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各大医院治疗均不见效而来北京治疗。曾用割治疗法、两侧颈动脉体摘除等疗法,皆无效果;又以补肺补肾等方治疗七个多月,症状有增无减,告之“虚不受补”。他精神痛苦甚感绝望,到胡希恕先生这里做最后一试。

现症:喘闷,胸腹胀满,昼轻夜重,倚息不得卧,口干,便秘,心中悸烦,眠差易醒,苔薄白,脉沉缓。据证已用补虚无效当疑此哮非虚。再看哮喘发作时见胸胁苦满、腹胀、便秘等,稍加仔细分辨即知此证为实证无疑,乃为内有实邪阻肺之哮喘。

据证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 12克,半夏 12克,黄芩 10克,生姜 10克,枳实 10克,炙甘草 6克,白芍 10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桂枝 10克,桃仁 10克,茯苓 10克。

结果:上药服第二剂后症状减轻,服第三剂后大便通畅,哮喘未作,胸胁满、腹胀、心中悸烦均息,唯口干不解。原方再进三剂遂愈。停用西药氨茶碱等。经两年半随访,未见复发。

 

(2),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治疗高热案

秋某,男, 75岁,门诊病历号 86201。

 

1981年 1月 22日初诊:1980年 10月下旬感冒发热,体温达到 38. 7 ℃,用庆大霉素等治疗热不退,几天来每晚先手足发冷,继则身热,体温在 39 ℃以上,口干舌燥,两胁胀满,呕逆不欲食,大便干燥,舌苔黄但左半边白,脉沉细。

与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柴胡 18克,黄芩 10克,半夏 12克,白芍 10克,枳实 10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大黄 3克,炙甘草 6克,生石膏 45克。三剂症减,但大便仍干。上方增大黄为 6克,继服三剂,诸症消失,停药一个月未见复发。

   

(3),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案

郭某,男, 53岁,门诊病历号 25201。

1976年 7月 9日初诊:去年 8月经腰椎穿刺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经西药治疗七八个月仍午后低热,体温为 37. 3 ℃,神情呆滞,语无伦次,记忆力显著减退,两手震颤,走路不稳,伴口苦咽干,大便不爽日二三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指鼻试验阳性。

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 20克,半夏 12克,黄芩 10克,白芍 10克,桂枝 10克,茯苓 12克,牡丹皮 10克,桃仁 10克,熟军(熟大黄) 10克,枳壳 10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炙甘草 6克,生石膏 45克。

药服九剂后,手颤好转,说话较有条理,能自行,大便日一二行,体温在 37 ℃以下,指鼻试验阴性。继治二个月,精神及语言正常,除记忆力差外他如常人。

便秘 (70)
支气管哮喘 (96)
伤寒 (23)
2 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