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动症发作OR眼心反射?一例晕动症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引发的思考
循迹不识途
危机暗潜伏
一朝若不慎
满盘皆可输
老年女性患者,67岁,以右眼渐进性视力下降4 年入院,既往晕动症病史多年,自幼心率偏低,入院完善检查,心率44次/分,血压183/83mmHg,后复测心率44次/分,血压158/69mmHg,未口服药物治疗。患者自诉不能乘车远行,晕动症发作时症状严重,护理诉患者来院时状态较差,精神萎靡,休息后好转。患者至手术前未见其他明显禁忌症,遂于入院后第二天行右眼白内障手术治疗。
手术顺利无特殊,超乳、注吸可能有一定压迫眼球,灌注会增加眼内压力,抛光阶段IA针头的晃动可能对眼球有一定牵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人工晶体植入,因为是切口外植入,固定困难,对眼球有较明显的牵拉,病人出现不适症状恰恰正是植入人工晶体的操作后,患者诉恶心头晕,查看心电监护仪心率40次/分,血压189/93mmHg,幸亏手术马上结束,结束手术包扎术眼撤掉手术洞巾,见患者大汗淋漓,患者平躺一会后出现呕吐,休息平稳后护送下起身返回病房。回病房后患者又食生冷水果,后又呕吐两次,血压偏高,心率低但平稳,期间吃晕车药一次,降压药一次,少量饮水,进食稀粥少量,头晕缓解,夜间平稳,未再呕吐。术中未用卡巴胆碱,粘弹剂冲洗干净,眼压适宜结束手术,病房观察期间询问患者亦无眼部不适,我个人对术中及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还是有一定自信的。术后第一天的查体也印证了这一点,术后第一天视力OD 0.8,角膜透明,房闪(-),眼压20/19mmHg。同时侧面也印证了一点,如果是晕动症发作,术前及术后视力、视觉感受的改变可能会加重晕动症症状,然而患者在打开纱布之后并没有明显不适。病人及家属都自诉病人有非常严重的晕动症,此次症状表现与平时晕动症表现一致,但直觉告诉我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患者在手术台上诱发晕动症?我更担心是否发生眼心反射。
在相对安静、静止的手术室环境下,患者体位、头位固定不动,诱发晕动症的可能性低,但晕动症、低心率在眼部手术时出现眼心反射几率可能会更高。 使用DEEPSEEK,我相继请教了这几个问题,低心率会否加重晕动症不良反应,答案可能性较低,晕动症会否在眼部手术中诱发,答案依然可能性相对要低,那么晕动症合并低心率是否眼部手术中更容易出现眼心反射,DEEPSEEK给出的答案是几率很高,那么这例患者,我也更倾向于是否低心率、晕动症在眼部手术时诱发眼心反射?暗流汹涌,危机潜伏啊,虽然患者当时心电监护显示心率平稳,血压偏高,但患者头晕恶心大汗淋漓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依然不能排除眼心反射的发生,如果此时持续对眼球施加刺激,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症状的出现。
以下是DEEPSEEK给出的解析:
晕动症患者是否更易触发OCR?
晕动症的本质: 前庭-自主神经冲突(视觉与前庭信号不匹配)→ 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
典型表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约50%患者出现)
眼心反射的本质:
三叉神经刺激 → 迷走神经兴奋 → 抑制窦房结 → 心动过缓
共同通路:两者均通过“迷走神经介导的心率抑制 ”发挥作用!
晕动症状发作期迷走张力最高(此时若行眼科操作风险最大),但无症状期可能恢复正常。
风险分层决策表
近期晕动发作+静息心率<60 | 高危 | 阿托品预处理+术中HRV监测
偶发晕动+静息心率正常 | 中危 | 备用阿托品+避免眼肌粗暴牵拉
无症状期+心率变异性正常 | ✅ 低危 | 常规防护即可
晕动症患者若存在“持续性低心率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尤其症状活动期),确实更易发生强眼心反射,但需个体化评估。
重要提示:此类患者禁用"压迫眼球试验"评估OCR敏感性!曾有案例报道晕动症患者压迫眼球诱发窦性停搏>6秒。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为何风险更高:“迷走神经张力基础较高”
生理性窦缓(如 运动员 )常伴迷走神经张力优势。
病理性窦缓(如病窦综合征)本身存在窦房结功能异常,对迷走神经刺激更敏感。
白内障手术中:
器械对眼球的压迫不能完全避免,术中灌注会给予较高的眼内压力,包括眼球的牵拉、手术灯光的刺激,加之病人紧张的情绪,在晕动症、低心率的情况下,可能极易诱发眼心反射,而患者的基础低心率又可能更易导致心脏停搏,想想确实非常后怕。以此为戒,提醒大家警惕低心率、晕动症(特别是发作期、缓解期)患者眼部手术眼心反射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