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4岁男童全麻拔牙悲剧,背后的死亡原因逐一解读

麻醉疼痛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07-24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1373 浏览

近日,“4岁男童全麻拔乳牙后身亡”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大众认知中,拔乳牙是简单的小操作,为何会因全麻出现致命风险?今天我们就从医学角度,逐一解读可能的原因,帮助大家科学认识全麻拔牙的风险。

img


据家属描述,约半小时后孩子突发状况,手术尚未开始拔牙,医护人员随即展开抢救。而在家属等待过程中,医院始终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信息。网友还在多个视频中追问到底是哪个环节发生了错误,“是麻醉药量的出错?是操作流程的违规?还是医生根本不具备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一、麻醉本身的潜在风险:并非“绝对安全”

全身麻醉需要通过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患者失去意识、痛觉和自主反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对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来说,麻醉风险相对更高,可能涉及这些问题:

1、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对麻醉药物(如镇静剂、肌松药)可能出现罕见但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血压骤降、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


2、呼吸抑制: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加上儿童气道较狭窄、黏膜脆弱,若术中气道管理不当(如分泌物堵塞、喉痉挛),可能引发缺氧,而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就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3、循环系统影响:部分麻醉药物可能影响心率和血压,若儿童本身有未发现的心脏问题(如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加重循环负担,导致心跳骤停。

二、患儿自身健康状况:隐藏的“风险隐患”

很多家长可能忽略了,孩子的基础健康状态是麻醉风险的关键因素。以下情况可能增加悲剧概率:

1、未发现的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癫痫、肝肾功能异常等,这些疾病可能在麻醉状态下被诱发或加重。例如,哮喘患儿可能因麻醉药物刺激引发支气管痉挛,导致窒息。


2、感染或炎症状态:若孩子拔牙前存在感冒、发烧、喉咙发炎等情况,气道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全麻时更容易发生气道梗阻,且感染可能降低身体对麻醉的耐受度。


3、脱水或营养不良:低龄儿童对体液变化更敏感,若拔牙前禁食禁水不当(如未按要求禁食,或禁食时间过长导致脱水),可能影响循环稳定,增加麻醉风险。

三、医疗操作与管理:细节决定安全


医院的责任主要在这一天里边

全麻拔牙的安全,离不开规范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监护,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致命:

1、术前评估不足:医生需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包括过敏史、家族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心肺、评估气道),必要时做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若未充分评估,可能遗漏潜在风险(如未发现的先天性心脏病)。


2、术中监测不到位:全麻过程中需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若监测设备故障、医护人员疏忽,可能无法及时发现缺氧、低血压等问题,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3、术后复苏管理不当:麻醉苏醒期是风险较高的阶段,患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恢复延迟等情况。若此时监护不及时,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可能导致窒息,而低氧状态若未及时纠正,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四、为何儿童拔牙需要全麻?哪些情况需谨慎选择?

很多人疑惑:拔乳牙为什么要全麻?其实,全麻并非常规选择,主要用于以下场景:

1、患儿极度不配合(如自闭症、智力障碍或恐惧导致无法完成局麻操作);


2、需一次性拔除多颗牙齿,局麻可能增加孩子痛苦和心理创伤;


3、牙齿位置特殊(如埋伏牙),操作复杂、时间较长。

但需强调:全麻拔牙的风险与操作难度、患儿年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对低龄儿童(如3-6岁),尤其是健康状况不明的孩子,选择全麻需更谨慎,务必在正规医院(具备儿科麻醉资质)进行,且术前必须完成全面评估。

五、如何降低全麻拔牙风险?家长需牢记这几点

1.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优先选择有儿科麻醉专科、急救设备完善的医院,避免在无资质的小诊所进行全麻操作。


2. 术前充分沟通:主动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过敏史、近期健康状况(如感冒、发烧),不隐瞒任何细节。


3. 严格遵守术前准备:按医生要求禁食禁水(通常术前6-8小时禁食、2-4小时禁水),既避免术中呕吐误吸,也保证身体处于稳定状态。


4. 重视术后监护:麻醉苏醒后,需在医院观察至少1-2小时,确认孩子呼吸、意识、反应正常后再离开,回家后密切观察24小时,若出现持续呕吐、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立即就医。


写在最后


4岁男童的悲剧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这也提醒我们:任何医疗操作都有风险,全麻尤其如此。家长不必因噎废食拒绝必要的全麻治疗,但必须保持警惕,科学评估风险,选择正规渠道就医。同时,医疗机构也需严格规范流程,将儿童麻醉安全放在首位,让“小操作”真正远离“大风险”。

全身麻醉尽管现在成熟了许多,相比较以前选择的药物也很多,安全性也很高,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水平差异?比方说耗材有些医院还不能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bis?药品有些医院可能没有儿童专用的麻醉药物或者说相对安全的艾司氯胺酮?耗材儿童专用的喉罩,气管插管等等,?当然最重要的儿科麻醉和成人麻醉就不太一样,原则都是镇静镇痛肌松,但是儿童药物用量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因此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都需要密切监护,不可掉以轻心。

希望通过这次科普,能让更多人了解全麻拔牙的风险逻辑,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2 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