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认识登革热

老年病科医师 · 发布于 07-21 · IP 河南河南
1919 浏览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img

登革热的病原学特征: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有包膜,直径45—55nm,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均可导致人类感染,引发重症,其中DENV-4型病毒传播力较弱,累及范围较小。

img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pH值小于3的条件、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均可灭活病毒。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病程可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多数病例病情较轻,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表现,少数病例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

img
img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

登革热东南亚、南美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流行。我国虽尚未形成稳定的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源地,但境外输入病例常年可见。

夏秋季高发,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少数情况下也可经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

img

(三)潜伏期

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

(四)传染期

感染者在发热期及前后1—2天对媒介伊蚊具有感染性,一般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感染性强。

(五)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登革病毒感染后,对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可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可增加重症风险。

img

预防措施:

我国尚无上市的登革热疫苗。

1.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媒介伊蚊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

img

2.居民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如使用蚊香、驱避剂、纱窗纱门、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3.外出时使用驱蚊剂,避免伊蚊叮咬。

img

4.一旦出现登革热疑似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主动告知医务人员2周内的旅居史;对于居家隔离患者,应指导其实施防蚊隔离措施,控制登革病毒传播。

5.做好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向进出境人员宣传疫情信息和防病知识,提升进出境人员主动健康申报和科学防病意识。引导疑似病例及时主动就诊和采取防蚊隔离措施,提醒病例减少跨区域流动,避免疫情传播扩散。

6.登革热是可防可控的,通过群防群控,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阻断蚊虫孳生,可有效控制登革热的传播。

img
登革热 (2)
回复2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