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痴呆
麻痹性痴呆(又称梅毒性脑膜脑炎)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实质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是神经梅毒最严重的类型。
潜伏期:初次感染后10-20年发病,平均6-12年。
约1%-5%的梅毒患者可能发展为麻痹性痴呆,占神经梅毒的10%-12%。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分为三期,症状复杂多样,核心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和人格衰退:
早期阶段
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
情绪不稳:易激惹、抑郁或欣快感。
发展阶段
精神症状:夸大妄想、被害妄想、道德观念丧失(如盗窃、放荡行为)。
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定向力障碍(时间/地点混乱)。
神经系统体征:瞳孔缩小且边缘不整(Argyll-Robertson瞳孔)、言语不清、震颤、腱反射异常。
晚期阶段
严重痴呆:无法辨认亲友、情感淡漠、本能活动亢进(如自残、异食)。
躯体功能衰退: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常因感染或衰竭死亡。
三、治疗方案
驱梅治疗
首选青霉素:苄星青霉素G 240万单位/周,肌注3周;过敏者可换用头孢曲松钠。
激素辅助:治疗前3天口服泼尼松,预防赫氏反应(青霉素杀灭梅毒螺旋体后释放毒素引发的急性过敏反应)。
对症支持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奥氮平控制幻觉妄想。
改善脑代谢:多奈哌齐、神经节苷脂等缓解认知障碍。
总结:麻痹性痴呆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识别梅毒感染并及时规范治疗。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认知衰退、人格改变或神经系统症状,应尽早至神经内科或皮肤性病科就诊,完善梅毒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