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iLABMED|白蛋白和乳酸脱氢酶与细胞角蛋白19片段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为非小细胞

已认证的机构号 · 最后编辑于 2 天前 · IP 北京北京
1175 浏览
img

白蛋白和乳酸脱氢酶与细胞角蛋白19片段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比较

点击此处获取完整论文原文

img

一项关于血清白蛋白(ALB)和乳酸脱氢酶(LD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应用的研究在iLABMED上发表。该研究纳入了1048名NSCLC患者、503名良性肺疾病(BPD)患者以及1152名健康对照者,旨在评估这两种生物标志物的诊断准确性。

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人群的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NSCLC和BPD患者,而LDH水平在NSCLC和BPD患者中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通过将ALB和LDH与已知的肺癌标志物CYFRA21-1和NSE联合应用,可显著提升NSCLC的诊断效能。单独使用ALB和LDH时,其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和0.681;而当它们与CYFRA21-1或NSE结合时,AUC值可分别提升至0.862和0.804。当四种指标联合应用时,AUC值最高可达0.903,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潜力。

此外,研究还发现ALB和LDH在NSCLC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低ALB水平与患者较短的总生存期(OS)相关,而低LDH水平则与较长的OS相关。

尽管该研究为NSCL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缺乏患者随访数据,未能将ALB和LDH纳入现有的NSCLC预后模型中,也未探讨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与治疗反应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收集相关数据,以验证ALB和LDH在不同病情阶段NSCLC患者中的临床适用性。

总体而言,该研究强调了ALB和LDH在NSCLC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将这些标志物与现有肿瘤标志物结合,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有望改善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关键词:

albumin

biomarkers

lactate dehydrogenas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文章信息

作者信息

Xiaodong Feng1, Ning Yuan2, Wei Xu3,4, Yingying Ji3,4, Xiaoyan Yu1, Zhijun Zhang3,4*

1 Medical Research & Laboratory Diagnostic Center,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Jinan, Shandong, China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Fourth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China

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ffiliated Tai'an City Central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China

4 Shandong Provincial Key Medical and Health Laboratory of Anti‐Drug Resistant Drug Research, Tai'an City Central Hospital, Tai'an, Shandong, China


如何引用

Feng X, Yuan N, Xu W, Ji Y, Yu X, Zhang Z. Evaluation of albumin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in comparison with cytokeratin 19 fragments and neuron-specific enolase as diagnostic biomarker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LABMED. 2024; 2(4): 227–37.


注:本文文章概述由AI生成,人工审核,具体内容以文章原文为准。


关于期刊

img

iLABMED《智能实验医学(英文)》是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学术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Wiley全球发行的一本高质量的同行评议(Peer-Review)和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英文期刊,内容涵盖实验医学和相关学科研究的各个关键主题。

iLABMED致力于推广和传播关于临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检验医学各个方面高质量的原创性文章。目前,期刊划分了14个学术分区,涵盖检验医学、分子病理、智能医学、体外诊断、公共卫生、肿瘤分子诊断与监测、生物治疗、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病理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输血检验等多个领域。

iLABMED于2023年9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本刊名誉主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光辉共同担任,主编由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担任,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美国传染病协会会士、美国微生物学会新冠病毒资料馆馆员汤一苇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浅川哲也(ASAKAWA Tetsuya)教授,以及来自AffyImmune Therapeutics的Eric von Hofe 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编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刘杰教授担任。

期刊发表论文类型多样,包括Original Articles,Reviews,Commentary,Short Communications,Case Reports,Clinical Guidelines,Letters to the EditorEditorials

2026年前免收版面费;对已接收文章提供高质量的、免费的语言润色服务;采用自由格式投稿模式,减轻作者负担。

非小细胞肺癌 (33)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