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如何做


















Western blot
蛋白质的提取
(低温、?在冰上进行),提前预冷离心机:
1单层贴壁细胞总蛋白提取:培养瓶内的细胞消化下来,900rpm离心3min,用加 100μl含 PMSF 的蛋白裂解液(PMSF+RIPA,1:99)重悬,冰上裂解30min。也可以用生理盐水洗2遍,然后直接加入裂解液。可以使用枪头刮细胞,一般细胞直接裂解就可以下来了。(加裂解液的比例:细胞15cm皿满的1/4,加300μl的裂解液(按照底面积换算,这个裂解液加得好少,换算成6孔板是加16.7μl)。花姐一般6孔板的细胞,加入100μl裂解液或者300μl(看心情加),只要?终蛋白上样的浓度不小于1.5μg/μl,就可以)
如果是需要抑制磷酸化,抗氧化等需要添加以下试剂:PPIC(抑制磷酸化)和DTT(抗氧化)。
4度12000g 离心15min。将离心后的上清(即蛋白质)转移到新 EP 管中,可进行定量。
加?处理的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由于受?的影响,一些细胞可能会脱落下来,所以除了按照上述?作外还应收集培养液中的细胞。将细胞培养液收集起来,于 4 度 2500rpm 离心 5min。
(2)弃上清,然后加入 4 ? PBS 并用移液器轻轻吹打沉淀物,弃上清。重复 3 次,弃上清。
(3)加 100 μl含 PMSF 的裂解液,冰上摇动(可以直接放在冰上裂解)裂解 30min。
(4)将裂解后的液体与培养瓶中得到的裂解液混合,4度12000g 离心15min。将离心后的上清(即蛋白质)转移到新 EP 管中,可进行定量。
裂解液加入多少,按细胞量来估计,一个6孔板长满大约加入100μl。
上清蛋白收样
加刺激前把细胞培养液弃去,用生理盐水洗一遍,换成减血清培养基(opti-M,无血清蛋白干扰),刺激完成后,贴壁细胞弃去培养基,加入裂解液50-60μl,冰上裂解20分钟;悬浮细胞刺激完成后离心去上清加入裂解液(可全部吸入EP管中,离心分离上清和沉淀)50-60μl,冰上裂解20分钟。
上清(无血清培养基):?醇:氯仿=4:4:1比例加入?醇和氯仿,混匀,4℃ 12000g 15min离心,液体分三层,中间白膜层为蛋白质,弃上清,加入等体积?醇,吹打均匀,4℃ 13000g 15min离心,此时蛋白质沉在底部,大枪套小枪弃去上清液体,晾干,加裂解液和5x loading煮蛋白。)
蛋白变性:提前预热变性仪至100℃,加入loading buffer(按体积来,蛋白:loading buffer=4:1),变性仪变性8-10min(10min),放到不那么烫的时候,收至-30℃冰箱。
在中大实验室会用1×loading 来平衡不上样的孔,以前在省?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用过。这个loading 是自己配制的,不是买的那种,比较便宜。(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用的话,比如有的样本只有10μl,可以10μl样本上完,再上10μl的1×loading,1×loading放在4度就可以,这样也不用每次提前拿出来融化)
进行BCA定量之后跑胶,如果是定性分析,可以不需要定量。定量分析要确保上样蛋白量一样,使内参齐平。1.5mm,15wells的胶每孔体积是30μl,上样量?多20μl,上样量可以是5-20μl,如果蛋白浓度很低,可以酌情增加体积,但是上样要小心,防止蛋白逸出。蛋白marker上1-2μl。一般是2μl。(DNA跑小鼠鉴定的时候一般上样2-3μl marker,一般上2μl)
凝胶配方
一般配胶,下层胶(分离胶)一块8?就很足够了,多余的液体不要丢掉,用来判断胶是否凝了。等到凝固再丢掉,凝固毒性才能降低。(配胶的50?离心管可以直接丢掉,也可以清洗干净,里面的胶敲击即可掉落,下一次用来配制同样浓度的胶)配胶?是现配先用,可提前一天配制,配好用ddH2O浸泡在盒子里,4度冰箱保存。其实一个月的胶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长菌,看起来干净。但是?尽快使用,不要增加不可控的因素。
如果配胶出现泳痕,会对结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如果那个分子量大概在那里的话,如果分子量不在泳痕,可以酌情使用。出现这个情况大概率是下面的封口胶条(灰色的)损耗了,密闭性不好。胶上有气泡,大概率也是这个封口胶条的问题,更换新的胶条即可。
(1)配胶之前需要用洗洁精把玻璃板子洗干净,一般使用1.5mm厚的板子,15wells的。用海绵洗玻璃板,不可以用试管刷,容易对板子造成划痕。每次用完把玻璃板冲干净,板子的侧面放在架子底面晾干,因为用另一面晾干,长期以往会使那一面不平齐,以后配胶容易漏。用ddH2O验漏,一般验漏15min以上,如果还是漏,可以重新验(浪费时间,也可以直接不验漏,但?还是验一下),或者直接夹多一个大枪头在夹子的位置。把玻璃板夹在配胶架上,记得厚玻璃板这样子的|\_/|一端,朝上。
(2)验漏完之后,倒掉水,用吸水纸稍微吸干水,移到通风橱内配胶(temed是有挥发性毒性的),将试剂分别加入50?离心管中,摇匀后注入玻璃板,或者直接倾倒入玻璃板,用枪头注入的方法比较好,因为这样不容易在玻璃板外壁形成凝胶。但是之后也可以洗掉,只是比较麻烦。按配方来进行,?后再加入APS,??后加入Temed。因为凝胶原理是temed催化APS产生自由体,从而促进凝胶,一旦加入这两个物质,凝胶过程开始。不过分离胶(下层胶)凝固的速度比较慢,相对于上层胶来说。
(3)分离胶加到绿色夹板的?即可,如果会漏,可以稍微多加一点,给一点漏的空间,但是也不要太多,浓缩胶压缩得不好,样本的起点不一致,会导致后续裁膜不准确。加完之后用1?或者更多的纯水或无水乙醇液封压平(无水乙醇可以消除气泡,注入胶的时候吸二档打一档,就几乎不会有气泡,除非是粘在枪头外壁的,可以更换枪头),液封的时候用力小点,防止胶被荡起来,导致不平。大约15-20min(跟温度和风速有关系,可以看多余的胶是否凝固来判断)可以凝固,但是保险起见还是30min(1-2h也没有问题)。
(4)把梳子洗干净,擦干晾干(记得看清楚厚度和孔数)→先将浓缩胶的前部分配好,除了先不加APS和temed,倒干液封的液体→用吸水纸擦干,加满(吸二档打一档)后马上插梳子,用力均匀不要着急,垂直着插进去,不要一高一低,如果发现没插好,立马擦干净梳子,摇匀玻璃板里的胶,重新再插,实在不行就放弃这块胶。→30min后将胶取下,水龙头的水洗掉外壁多余的胶(也可以不用),纯水保存于4度,用大枪头盒装着(?使用),或者也可以用湿的吸水纸包着,放到PE手套里。
上样和电泳:夹好胶(胶外壁多余的胶要洗掉,不洗也没事),2块胶对面夹,若1块胶,对面夹蓝色塑料板,薄玻璃板(即短面)朝内→红对红,黑对黑,对好槽→1×电泳液加满电泳槽中间,外面1-2块胶加至2片刻度,3-4块胶加至4片刻度(若中间槽漏液严重,直接都给加满到4片刻度)→上样,左右两边角落各加marker(一般是10-180kDa(省?和黄曦实验室常用),还有另一种是10-245 kDa(省?))(都是2μl,或者左边6μl,右边3μl,marker明显的是左边,这样就可以分清左右)→从左往右加样本(正面来看),如果是要一块胶上要裁成2块膜,在分隔的地方加1个marker分开,可以分得开,如果还有位置,可以中间隔2个marker。→上样时沿厚玻璃板向下,进入孔1/3位置缓慢打,打到二档,离开电泳液再放手。吸样品后枪头外壳用吸水纸擦干,避免污染电泳液导致上样量不准。(电泳液里的样本会沉积一些到孔里,导致上样量不准。)要避免样品逸出,导致上样量不准。上样时枪头勿碰胶。→连接电源,红对红,黑对黑。
电泳:先恒压80V×20min(大概20min),待样品跑完浓缩胶,marker条带出现分层(时间要设置九一点,不要刚好20min,可以设置1h40min,因为如果有时间的话,?全程跑80V,跑出来的条带会更加好看)→然后换成恒压120V×80min(大概80min),注意偶尔去观察一下,不要让样本跑出胶,可以直到溴酚蓝跑出胶(?下方的红色或蓝色的,比较厚的就是溴酚蓝,跑出去是没事的)。也可以样本跑到下方绿线(距离跑出去大概1cm远),停止,关掉电源(电泳时间稍微设置长一点,要及时观察,千万不要让样本跑出去)。跑到多下面,得看蛋白的分子量,如果蛋白分子量很小,需要跑得开一点,就需要跑下面一点。如果蛋白分子量很大,为了分得更开,也可以跑出去。电泳液可以回收4-5次,写上“正”字和回收日期。一般在黄曦实验室,?多用2次。
转膜
转膜液要提前预冷,可以直接埋在制冰机里。跑完胶尽快转膜(省?要尽快,但是黄曦实验室可以让它转完,午睡之后再来处理,其实可以早上早点跑上,这样就可以在中午下班十二点之前转完膜)。剪下PVDF膜8cm×4cm,?醇活化5min(大概就好,先活化上,再浸泡转膜滤纸在转膜液中,活化剩下的?醇,省?会回收,下一次继续活化用,没避光,直接放在50?离心管中,黄曦实验室是直接倒入转膜液中,?后者,省事)。手不可以直接触碰膜,避免膜污染。要用镊子,感觉铁镊子比塑料的镊子更加好用(弯镊,是白师兄给的),用镊子可以夹4个角。海绵(黑色)、滤纸薄(可以不要)和滤纸厚各2张,用纯水冲洗一下,先泡在转膜液中,膜白胶黑,夹子中间的滤纸要足够多,太少转膜会发生位移,转不好。太多的话又夹不上,?还是紧一点。如果有薄的膜,黑的那面放在铁盘上(因为没有那个夹子多出来的部分,所以可以稳固地放在铁盘上),然后放海绵,接着是厚滤纸,薄滤纸,胶,膜,薄滤纸,厚滤纸,海绵,白色的那一面(三明治夹法),转膜的话我喜欢海绵靠上黑白板的连接处,之后放的时候,这个连接处朝下放进转膜液中,这样就可以?转膜液浸没胶和膜。(如果需要标记不同的膜,可以用圆珠笔在膜上没有蛋白的地方做标记,也可以在转膜架子上标记,但是因为转膜液中有?醇,很容易掉色)。→用绿色的片子轻轻固定住膜和胶,用小滚轮?膜胶之间的气泡,其他地方的气泡(滤纸与胶,滤纸与滤纸之间的都无需理会)无需理会→夹子放进去转膜槽,黑对黑,白朝红,(至于上下其实无所谓,因为是水平电流,只要转膜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即可,正极到负极,红到黑(方法是对的,但是电流是正极到负极,电子是负极到正极)
转膜方向:
胶拿下来,短玻璃板朝向自己,用绿色的片子挑开短玻璃,截掉浓缩胶的部分。用绿色的片子把胶不更改方向地滑到滤纸上即可。膜与胶中间接触的那一面是正面,用剪刀在正面的左上角剪个角作为标记,如果有很多张膜需要转,也可以用半干转的机器,这个机器需要的转膜液很少,一次性可以转膜6张,甚至更多张膜,省?实验室有,但是黄曦实验室没有。只能用湿转,一个电泳槽只能转2张膜。目前实验室只有2套可以转膜的仪器,也就是说一次性?多转膜4张。(23.4.25)
记得转膜的时候需要在冰盒里转膜,因为转膜会产生大量热量。转膜液先加一点,然后拿小冰盒放进转膜液中(加太多转膜液的话,加入冰盒会溢出),全称避免膜离开液体太久干掉。→转膜液加满,不要溢出来就好,越多越好,要浸没胶和膜的高度。铺一层冰在大泡沫盒里,挖一个洞,放上转膜槽,盖上盖子,红对红,黑对黑,在缝隙里加冰,先盖盖子再加冰,防止冰误入转膜液稀释转膜液。盖子盖好后,角落里加冰,越多越好,但是冰不要在盖子上,防止冰融化后顺着孔流进转膜液,稀释了转膜液。电流300mA,90min(省?),或100V,100min(黄曦实验室),跑小分子或者中间没时间过来处理,可以转成70V,2h(黄曦实验室,师姐说的,但是我没有试过)。设置时间为100min,跑完会自己停止的,记得检查S1的位置,确保只有一个程序在跑,不然跑完还会继续下一个程序跑。
提前配好牛奶,或者拿出来融化→关闭电源,用1×?ST洗掉转膜液(省?的话会洗3次10min,黄曦实验室是稍微涮一下),5%脱脂奶粉封闭1-2h(久一点也没事),摇床上封闭,速度小→洗掉牛奶(省?的话会洗3次10min,黄曦实验室是涮干净牛奶就好),封闭快结束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一抗。
裁膜:
膜的正面要朝上,放在PE薄膜手套里,切膜(选择蛋白分子量不要太接近,有写理论上分得开,但是实际上很难,也不好看,所以?还是分隔远一点),下面点一个厚的硬纸板(不硬的不好裁膜),用尺子和小刀子裁膜,全程不要使膜干掉。
开始孵育一抗,4度过夜(摇床上,慢速,只有洗膜速度是高的,封闭和孵育抗体都是慢速,因为时间长,太快会使蛋白摇出去),16h或者更长时间。一抗空管子可以放4度→一抗回收,1×?ST洗膜3次,每次10min。提前融化好二抗,孵育二抗(记得对好一抗的种属,看看是Mouse和还是Rabbit),常温摇床上1h或者更久。
牛奶可以回收5次,放-20,记得标记“正”。一抗和二抗也可以回收5次或者更多次,保险起见还是5次,可以用到孵不出来为止,但是有点浪费前面跑胶的时间,一旦发现抗体不好用,直接丢掉,不要放着混淆了。一抗和二抗都是用5%BSA(用?ST去配制的)稀释。
抗体管子上要标记的信息:姓名,配制日期,回收次数,抗体名称,稀释倍数,产商,二抗种属(Mouse和还是Rabbit)。
显影:
?是避光。显影液A(需要避光)和B液按体积比1:1配制好,用轻的铁盘(上面有白色的部分)显影,拿走filter。手动曝光,一般刚开始使用少的秒数,慢慢增加,如果蛋白是熟悉的蛋白,就知道大概要多久,可以记下来每个蛋白的曝光时间。一般内参GAPDH和actin曝光时间很短,大概3/10s就可以。普通型发光液曝光时间长,增强型发光液曝光时间短,如果是容易曝光的,直接用普通型(比如内参,刚开始不熟悉的蛋白也直接使用普通型,摸索之后发现时间久的才用增强型)。
外泌体表征的蛋白:
1Calnexin:普通型:40-50s,增强型:15s。
2 CD63:普通型:2min30s,增强型:1min15s。
3CD9:普通型:5min30s(还是很微弱的条带,还要延长时间),增强型:2min45s。
其他蛋白:
1PD-L1:普通型:40-50s,增强型:15s。
2GAPDH:普通型:3/10s,增强型:没必要。
3actin:普通型:3/10s,增强型:没必要。
补充:
外泌体表征用到的蛋白及相关信息:一般只挑三个就可以,一个阴性指标,两个阳性指标。(小韦给的抗体)
GAPDH大小是37kDa,Actin大小是45kDa。
明师姐说CST的抗体,红盖子一般1:2000稀释,蓝盖子一般1:1000稀释。
广东省?院实?时的wb笔记(刘师姐教我的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