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下血肿案例分享
病例信息
杜某,女,30岁,2021年结婚,2023年9月孕9周胎心消失,停育,未查胚染。
2023年10月于某中心医院查LA1.25阳性,叶酸代谢高风险,VD缺乏。变应性鼻炎。未系统治疗。嘱口服泼尼松5mg qd, HCQ0.1g bid,ASA25mg qd,同时备孕。
2023年11月起促排卵指导同房试孕,于促排卵第3周期妊娠,2024年2月28日查血HCG46.77IU/L,增加ASA为50mg qd,补加乐、地屈孕酮予以黄体支持。
2024年3月9日患者发现阴道少量浅褐色分泌物,于该院B超:妊囊8.8×7mm,卵黄囊0.23cm,盆腔积液3.3×2.0cm,医嘱续用补佳乐、地屈孕酮、泼尼松5mg qd、HCQ0.1g bid,增加固肾安胎丸一天三次、黄体酮40mg qd、磺达肝癸钠2.5mg qd,调整ASA为50mg bid。收入住院,使用地塞米松5mg iv qd ,共6天,人血白蛋白10g+丙球5g×3组,克林霉素、奥硝唑抗感染。
2024年3月14日复查B超妊囊21×9×19mm,见卵黄囊、点状胎芽及原始胎心搏动,出院。
2024年3月16日下午大量阴道新鲜出血,返回该院,加硝呋太尔片、裸花紫珠片,嘱余药同前。
2024年3月17日患者自行前往某妇幼B超:妊囊25×17×13mm,胎芽5mm,见胎心。宫腔内探及58×25×22mm液暗,透声差。复查ACA阴性,β2-GP1-IgG10 CU(0-6.5),LA阴性,遂告知“免疫问题不大”,嘱继用地屈孕酮,停用其余用药,1周复查B超。
3月29日胎心消失,停育。胚染检查提示正常,前来本院就诊,嘱续用HCQ,6周后复诊完善免疫相关病因检查。
病例讨论
1、保胎过程中,根据病史患者仅胎停1次,未查胚染,磷脂类抗体2次检查结果分别为LA阳性,β2-GP1-IgG阳性,虽无法诊断磷脂抗体综合征,但患者出现SCH,应当怀疑其与免疫紊乱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大量显性阴道出血后B超提示宫内血肿透声差,不排除血肿吸收进行过程中的高凝状态,未系统检查凝血状况,停用抗凝药物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2、患者3月9日第一次出现阴道少量浅褐色分泌物时,宫内未发现明显出血点,使用地塞米松+人血白蛋白+丙球是否指征明确有待推敲,人为造成血液高凝状态是否推动SCH的发生也值得反思。
3、患者于孕前查出LA1.25,维生素D缺乏,未在妊娠前予以充分检查和处理。狼疮抗凝物升高与自然流产、SCH的发生均存在密切关联,应当引起重视。
4、本次妊娠失败后,患者已自然流产2次,且第二次流产后胚胎染色体检查正常,考虑RSA诊断成立。下一步可考虑在计划妊娠前系统排查患者免疫、凝血、内分泌、宫腔、男方等因素,如非典型产科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成立,可在备孕前提前3个月启动免疫预处理,防止流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