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分析(2025.7.13):这种随访已经2年多了稳定的结节还要3个月就复查?有必要吗?
前言:查出肺结节到底要多久复查?其实严格说起来是有据可依的,我之前也总结过不同的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的意见:

但因为在临床中一是由于不同指南与共识本身也有出入,二是不同医生的理解与把握存在差异。所以真正在临床实践中,不同医生很容易给出不同的随访建议。但我想总体的倾向肯定是:病灶越稳定,越可以延长随访间隔。但今天分享的这个问诊病例却是已经2年都稳定的,却医生嘱其要三个月复查,这是否真的有必要呢?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男性, 36岁。
主诉:
肺部CT发现结节。
现病史:
2022年开始体检CT检查发现右肺下端有3 - 5mm的肺结节,近些年体检一直都有,且大小变化不大。2025.04在某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问诊过肺结节的问题,大夫口头说怀疑早期肺癌,建议3个月复查。 肺部ct 影像二维码,图片下方为对应拍摄的日期 (2025.06, 2024.04),dicom的拍摄日期为2025.04。
希望获得的帮助:
就肺结节病灶做诊断;判断是否是早期肺癌及其可能性;后续的诊疗如何开展?
影像展示与分析:
我们来看最早查出时的是2021年时的,但只有报告,没有影像:

当时描述是7毫米的结节。
我们再来看2023年8月时的影像:

右下叶结节混合密度,轮廓稍显糊,边上有小的空泡,灶内密度欠均匀。瘤肺边界也不太清晰。
再看2025年3月复查的影像: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列出了好几处结节,但多是微小实性及位于胸膜下的,真正要关注的仍只是右下叶这处。

横断面上看病灶边上有扩张的细支气管形成空泡征似的;血管邻近,且有发出小会支走向病灶;结节密度不均,不纯,轮廓欠清,瘤肺边界不清晰,灶内密度略杂乱。

冠状位上看结节不是典型圆形或类圆形,与邻近血管比较近,但血管显得异常增粗的位置与结节并不相关。

矢状位上看有小血管进入结节,但说不上异常增粗,结节密度较高,缺乏膨胀感。
我的意见:
后面检查医院提供的有标注的这些都是结节,但多没有意义,像良性的,只有我另外截图的有所怀疑。但对比2023年与2025年的,此灶并无明显进展,而且轮廓显糊,密度不均,与支气管之间没有间隙,更符合支气管周围慢性炎的表现。我倾向非肿瘤性质,加上两肺其他这些地方均考虑炎性,所以此灶也更要考虑同样是炎性的。我认为9-12个月复查就可以了,不必过于频繁复查,也不必近期考虑手术。意见供参考!
感悟:
肺结节的随访,对于恶性特征不太明显,已经随访过相对稳定的病灶来讲,持续太频繁的复查一是变化没这么快,二是也怕辐射累积的机体的影响。当然对于良恶性确实难定,或发现时间仍不长,若恶性过于长的间隔可能影响预后的,那也又是不能间隔太长的,否则怕进展错失最佳干预时机。所以才不断的出台指南与专家共识来告诉大家该如何随访。我之前也总结过这方面的意见(点击阅读:个人观点(2024.9.16):值得珍藏!肺结节到底该如何随访?不同指南与共识相互矛盾,专家们为何不事先通通气?),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再找出来看看。个人结合不同指南与共识的意见,并为了方便记忆,归纳为如下的个人版意见:

当然这表格中列的主要是初筛的,后续随访的总体思路是:随访有进展缩短间隔或进一步检查或多学科讨论决定;随访稳定的则继续随访或部分倾向恶性的要进一步检查或多学科讨论决定;随访好转的当然可延长间隔再复查。今天这例从报告2021年发现算的话都4年了,从有影像可查的2023年算起也已经2年了,对比并无显著进展的,现在再回到三个月复查肯定是必要性不强的。这会增加患者的焦虑与不安,也增加了无谓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