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怎么补?
李佳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参与机体钙、磷代谢,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以及肾小管内钙的重吸收,同时参与激素分泌、神经肌肉功能、炎症系统、细胞凋亡等多个通路[1]。活性维生素D与钙息息相关,它可以刺激上皮钙通道和细胞膜钙泵的合成,并诱导钙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促进小肠上皮细胞上钙结合蛋白的形成,进而增强机体钙吸收[2]。严重维生素D缺乏和代谢异常会导致佝偻病/骨软化症,而维生素D不足与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等疾病密切相关[3]。
在我国,在不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且光照十分充足的情况下,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1]:对儿童而言,因饮食结构的不同,我国儿童日均钙摄入量仅约330mg,远低于推荐摄入量,其主要与奶制品摄入较少有关[4];同时,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也逐渐下降,因此老年人体内的钙缺失也较严重[5]。科学补充维生素D对于我国人群而言有着较为广泛的意义,本文将对不同年龄人群给予不同的补充建议。
婴幼儿至青春期的补充
针对维生素D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作为重点,并持续到青春期[6]。维生素D的补充主要包括阳光照射、制剂补充和食物摄入:
- 在阳光照射上,建议尽早带婴儿到户外活动,逐步达到每天1~2h,以散射光为好,裸露皮肤,无玻璃阻挡[7],同时兼顾防晒;
- 在制剂选择上,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800U/d(10~20μg/d)、0~1岁400U/d、1~18岁400~800U/d(10~20μg/d)[7];
- 最后,在食补上建议多摄入动物内脏、豆制品、海产品、乳制品等食物。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的平均需求量(EAR)与成人相同,为8mg/d,推荐摄入量(RNI)为10mg/d[8],均衡的摄入各类食品能有助于充足的维生素D的摄取。
成年人的补充
对于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状的成年人需要进行维生素D检测。目前评估维生素D状态的最佳方法为检测血清25OHD(血清25羟维生素D)[9],当血清25OHD<30nmol/L,或血清25OHD 30~49.9nmol/L,伴有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负面情况时,建议补充维生素D[9]。
推荐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给予维生素D3或D2每周50000IU,每周一次,共8周(6000IU/日),使其25OHD达到30ng/ml以上水平,然后进行1500~2000IU/日的维持治疗[9]。另外,日常的饮食中多摄入动物源性食物(鱼和蛋黄等)和植物源性食物(蘑菇等)也有助于补充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
老年人的补充
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34.1%的男性和44.0%的女性患有维生素D缺乏症[血清25(OH)D<50nmol/L][1]。对于老年人而言,维生素D对于维持和改善肌肉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1],同时由于老年人皮肤老化,70岁以上的老人在接受同等程度的日照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量不足年轻人的30%[1]。此时,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维生素D的RNI为15mg/d[8]。因光照对合成维生素D的促进较年轻人弱,对老年人建议食物摄入量与制剂使用应当相应增加。
对老年女性来说,缺乏维生素D往往更常见。这是由于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快速下降,此时如果户外活动减少,肠道吸收及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功能下降,面临着更大的维生素D缺乏风险[10]。有研究认为,维生素D为血脂及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维生素D水平越低,血脂异常及骨质疏松风险越高[10]。因此绝经后女性更应当主动检测检测血清25OHD,预防疾病风险。
维生素D不可盲目多补
值得一提的是,维生素D并非“多多益善”,当维生素D持续到达高水平,如25OHD>150nmol/L(>60ng/mL),有可能出现潜在副作用;持续血清25OHD>500nmol/L(>200ng/mL)可认为是潜在维生素D中毒[9]。故在剂量上,常需控制补充维生素D低于10000IU/日[9]。
结语
无论对于那个年龄段人群,“食补”“药物”“日照”都是补充维生素D必备的三大“法宝”。而其中,日照无疑成本最为低廉,最适合于健康人群中进行普遍推广,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对于已经缺乏维生素D的患者,则需要根据年龄和个体的不同状况,以合适的治疗剂量补充,方能达到最合适的效果。
[1]李昕蔚.中国高龄老人维生素D与日常活动失能及死亡风险的因果关系:前瞻性队列和单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24.DOI:10.27162/d.cnki.gjlin.2024.0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