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气胸的内科封堵治疗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者男性,63岁;
【主诉】:胸闷1年余,加重10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吸烟史:40年,每天30支,戒烟一周余。患者一年前劳累后出现反复胸闷,无头晕黑朦、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就诊于外院,自述完善检查(具体不详),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予以噻托溴铵吸入、孟鲁司特口服,胸闷症状较前缓解。近1年患者逐渐出现活动耐量下降,步行100米左右即需休息,不能耐受登楼、日常家务等轻体力活动,动则气促,遂长期家庭氧疗,每日1~2小时。于10天前饮一杯红酒后出现轻微胸闷,吸氧后未缓解,凌晨解大便后出现胸闷、气急加重,伴大汗。否认头晕、黑朦、心前区疼痛、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至外院急诊,完善胸部C检查,考虑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气胸”,予以穿刺抽气引流,头孢他啶抗感染、布地格福吸入等治疗,患者胸闷气急症状较前好转,现为行进一步诊治收治我科。
追问病史,患者3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促,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气胸”,抽气治疗后好转。3年前因“右侧气胸”发作于我院就诊抽气治疗后好转。
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胃纳可,大小便正常,半年体重减少5kg
【检查】:体温 36.3℃,脉搏56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2/73mmHg。神志清,精神可,消瘦面容,无眼睑水肿,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及明显肿大浅表淋巴结。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左侧第7肋间可见胸引管;左侧胸壁腋中线可扪及捻发感,右胸第6肋间以下触觉语颤减弱,叩诊鼓音,呼吸音明显减低。左侧未及捻发感,叩诊过清音,双侧听诊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浊音界消失,心音遥远。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未引出。
5年前胸片:右侧气胸引流后改变;两肺纹理增多,右肺及左上肺斑片条索影;右肺中上野肺大疱征象;主动脉迂曲(图A)
入院后胸片:左侧气胸引流术后;双肺纹理增多;右中肺野小结节,双上肺纤维灶(图B)。

入院后胸部CT:左侧气胸,左侧腋窝、胸壁皮下积气,左侧胸腔引流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伴肺大疱及肺气囊泡形成;两肺炎症改变;两侧胸膜增厚粘连:升主动脉旁小结节灶;主动脉及冠脉壁钙化;附右侧甲状腺右叶结节灶(图C)。


【临床诊断】:左侧难治性气胸,两肺多发肺大疱,慢性阻塞性肺病(D组)IV级。
【治疗经过及结果】:患者入院后8F“一次性引流管”更换为24F胸引管,接胸腔闭式引流瓶持续引流,同时积极抗感染、化痰治疗,但患者气胸愈合情况不佳,超过7天仍有气泡持续溢出,考虑“胸腔持续漏气”(Persistent air leak,PAL),即支气管-胸膜瘘形成导致难治性交通性气胸,常规胸腔引流效果较差。请胸外科会诊,综合评估后认为患者手术风险较大,需慎重考虑,同时患者肺内情况符合肺移植指征。再次评估胸部CT情况,考虑左侧气胸可能的漏气来源为左下肺,可以尝试气管镜下单向活瓣置人实施封堵。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暂不考虑外科手术,愿意接受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胸膜瘘封堵术。排除禁忌后, 在局部麻醉下行经气管镜左下肺支气管胸膜瘘封堵术,镜下见:双侧气管及支气管黏膜表面光滑,管腔通畅,可见少量白色稀薄分泌物,未见明显出血及新生物。首先进行封堵疗效评估,经支气管镜将封堵球囊依次封堵左上叶、左上叶固有段以及左舌叶管口,胸引瓶中均可及明显气泡溢出,考虑漏气口不在左肺上叶;继而依次封堵左肺下叶基底段以及背段,提示完全封堵左肺下叶后基本无气泡溢出,考虑漏气口位于左肺下叶。经内镜下测量,需要放置两枚5.5# EBV单向活瓣可以实施左肺下叶完全封堵。与家属进行沟通后,分别于左肺下叶基底段及背段开口放置5.5# EBV单向活瓣各一枚,放置位置理想,封堵后胸引瓶中气泡溢出较封堵前明显减少(操作过程见 图 D)。术后患者胸闷较前明显缓解,继续予以左侧胸引管负压引流,继续抗感染,化痰治疗。2周后,患者左侧气胸痊愈,拔管后顺利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