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JACC子刊:自动实时的冠脉介入危险评分系统


虽然在医学领域存在各种风险预测模型或者评分系统,但能真正广泛进行的临床应用的确实寥寥无几。一般而言,能够临床应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基本需要两个特性。第一是足够的简单,比如CHA2DSVas评分等等;第二是能够被指南推荐来指导临床决策。如果不具备这两个特征,风险评估系统鲜有实际应用。近期,JACC:Advances杂志发表了一项基于Mayo Clinic的单中心临床数据库的,自动实时冠脉介入(PCI)风险评估系统,为数字时代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新方案。
本研究利用Mayo Clinic 的 PCI 注册数据库,对梅奥诊所PCI风险评分中的变量进行了训练和测试,收集了2016年至2024年接受PCI患者的院内死亡、中风、出血和急性肾损伤(AKI)。采用 LASSO 回归来训练(数据构建)和测试(评估性能)预测模型,并估计加权并整合到评分系统中的效应大小。
研究结果显示:院内死亡、中风、出血和AKI的发生率分别为157例(1.8%)、43例(0.5%)、157例(1.8%)和682例(7.6%)。对于院内死亡、中风、出血和AKI,训练和测试数据集的C统计量(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3(95% CI:0.80-0.86)和0.84(95% CI:0.78-0.89);0.76(95% CI:0.65-0.84)和0.77(95% CI:0.65-0.86);0.80(95% CI:0.75-0.83)和0.75(95% CI:0.68-0.81);以及0.82(95% CI:0.80-0.84)和0.80(95% CI:0.77-0.84)。引导分析表明,模型并未过度拟合现有数据集。模型估计的概率与观察数据吻合良好,这从校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以及在包括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源性休克和糖尿病在内的亚组中均得到了体现。

「毅讯点评」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病历系统实时自动抓取的PCI风险评估模型,最大限度地做到了简便,也就是不需要临床医生做任何的操作,PCI风险评分就在术前自动显示在电子病案系统中。如果这样的评分再能够通过广泛应用来指导临床决策,那就太完美了。然而,这样的风险评估系统显然不能基于一家超级医院的资料,毕竟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是Mayo Clinic。但是,这样的尝试为未来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简单易行。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做到“临床有用“,就能有望进入临床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如果能这样,那这种风险预测模型的意义要比停留在纸面上来的大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