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腹症--结肠出血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儿女 ,12岁7月龄
【主诉】:腹痛一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儿昨日上午出现腹痛,以下腹部痛为主,腹痛呈持续性、渐加重,变更体位不能缓解,呕吐一次,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黄色粘液、量少,未见咖啡色物质,伴低热(腋温37.4℃),有反复便意,无腹泻,无头痛,无咳嗽流涕,无胸闷。昨日于外院就诊,查血常规未见异常,B超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阑尾未见异常,脐周及右侧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大约3.7×1.2cm。外院予开塞露通便,解出一次粘液便,量少,未见血丝,排便后腹痛未缓解。今至我院就诊,急诊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明显下降(91g/L),查腹部CT示降结肠可疑团片影,回盲部、腹腔多发淋巴结,部分增大,双侧附件区低密度影,考虑生理期改变,盆腔积液。遂收治入院。病程中患儿食欲、睡眠差,精神状态欠佳。
既往史:患儿去年年底因“左上肢动脉栓塞”于外院行溶栓治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检查】:腹部增强CT:降结肠前方团块影,大小约4.5×4.0cm,增强三期CT值均约64Hu,边界尚清晰,周围新增液性低密度影,腹、盆腔多发积液,较前增多,回盲部、腹腔多发淋巴结,双侧附件区囊性灶,考虑生理性卵泡。
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15.7s,国际标准化比值 1.20,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2.4s,血浆纤维蛋白原 2.71g/L,凝血酶时间 17.5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2.6ug/ml,血浆抗凝血酶III活性 122.2%
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淀粉酶等均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结肠出血(伴肠壁破裂)
【治疗经过及结果】:入院后紧急联系儿外科评估病情,与家长沟通后行开腹探查。探查见腹腔内大量积血及血凝块,降乙结肠交界处肠壁浆膜层、肌层破裂,破口长约8cm,可见大量血凝块,遂行降结肠切除+结肠造瘘术。术后病理回报:降结肠粘膜示慢性炎,肠壁全层及肠腔内弥漫性、广泛性出血伴血肿形成,肠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病例讨论
该患儿病情进展迅速,且初次就诊时未出现便血、黑朦等症状,较隐匿,幸而二次就诊及时完善腹部CT、监测血常规。目前不能排除其出血与长期口服抗凝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