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张胜兵品《伤寒》第185讲:阳明病(206条 · 阳明经热不可攻)

中医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15 小时前 · IP 湖北湖北
117 浏览
推荐、达人点赞 2 项荣誉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学习和交流,另外为大家提供两个学习本免费课程的渠道:

1、喜马拉雅搜索“张胜兵品《伤寒》”,音频课程,正在连载,已更新至270余讲;

2、微信搜索“张胜兵中医”公众号,同步连载音频+文字课程,欢迎一起学习交流。

张胜兵品《伤寒》

 第185讲:阳明病(206条 · 阳明经热不可攻)

阳明火热熏面赤,攻之伤脾生湿滞,

热邪内陷与湿合,小便不利黄疸至。

第206条条文: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这条条文呢,其实是有争议的。嗯,当然我也有我个人的看法,正如我上节课所讲,第204条、205条、206条三条条文讲的是阳明病不可下,也就是不可攻。那么这三条条文呢,是从这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阶段,对阳明病的不可下的一些总结和鉴别,因此我们要联系起来看待问题,第204条呢,讲的是有太阳表证的情况下,即使有阳明腑实证,也不可攻,应该先解表后攻里。第205条讲的是阳明病,心下硬满,是指阳明有热,热未成实,弥漫于胃脘部,形成邪热壅滞的心下硬满的情况。这个情况呢,不可攻。紧接着第206条呢,讲的是阳明有热,火热上熏,循经上行至面部,而出现面部满面通红的这种情况。

因此啊,我们可以这么解读这条条文。阳明病,就是有患者得了阳明病,出现了满面通红,这个面合色赤啊。面合,合是指一共,合起来。就整个面部,面合就是指整个面部的意思啊。色赤,赤就是红色,那么说的就是满面通红,如果阳明病出现满面通红,这种情况不可攻之,不能用承气汤辈啊,承气汤系列来攻它。如果攻了呢,就可能出现发热,皮肤发黄的这种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发热,皮肤发黄的情况呢,是因为他小便不利。

由于第206条条文紧接着205条,因此啊,他有一点省文,省了什么呢?省略了什么呢?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攻之必发热,色黄,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啊,补充起来就是这样的。

因为第205条: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它有一个攻之,那么由于这个《伤寒论》用的是竹简所写,因此就能省则省,所以第206条的攻之两个字省掉了。不可攻之,攻之怎么样呢?攻之必发热色黄。那么由于发热色黄呢,又比较浪费竹简,因此发热色黄又省掉了。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其实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是一个什么?其实可以做一个补充说明,为什么会发热色黄啊,因为有小便不利的情况,所以它是省掉了部分内容的。

我们把这些省掉的部分加起来就好理解了,否则的话,好像读起来这一条条文不够通顺,甚至呢,有的人认为解释不通,那是因为没有联系上下文,把它省掉的补充起来。那么我们补充起来之后就这么个情况,但是这里还有争议,面合色赤这四个字有争议。那么我刚才已经摆明了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是这个面合色赤是指阳明火热邪气循着阳明经上熏至面部,而引起的面合色赤,这种解释我个人认为最合仲景本意。

因为这种解释和第205条的具有连续性啊,因为仲景不可能胡乱哪几条条文没有目的性的瞎说。那么他这个不可攻之的三条条文,它们肯定是具有连续性的,不然他没有必要总结在这里,所以这个面合色赤,我个人认为是阳明火热循经,循着阳明经上熏至面部而出现的面合色赤。

好,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先解释完啊,因为阳明经脉呀,布于颜面,火热之邪郁于阳明经脉,不得宣泄,熏蒸于上则面合色赤,热蒸于上,而这个阳明腑实燥结未成,所以它不可攻之,如果贸然攻之,就会怎么?就会伤其脾胃之气,脾虚不运则生湿气。由于他用了攻下之法,在上的这一个火热之邪就会什么?趁虚内陷。那么这个热邪内陷与伤脾所生之湿邪就会相合,形成湿热熏蒸。那么这个湿热熏蒸呢,就会影响三焦水道疏通湿邪。那么影响三焦水道疏通之后,就出现小便不利,湿邪就没有出处。湿邪没有出处呢,与热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湿热。那么这个湿热就形成什么?阳明的湿热黄疸。那么发热色黄的这种伴有小便不利的这个黄疸呢,仲景是有专门一条条文来说的。我们看第261条条文。

261条条文: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也就是说身黄发热四个字啊,是栀子柏皮汤的辨证要领。而本条条文,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攻之必发热色黄,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所以这个发热色黄其实就是第261条的身热发黄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栀子柏皮汤证。

而这个必发热色黄,必是有可能的意思啊,我们已经讲过多次,在这里就不说了,不是一定发生,是有可能发生啊。不可攻之,攻之必发热色黄。如果贸然攻下,有可能会形成什么?发热色黄的栀子柏皮汤证,那么既然是有可能,那么它就一定有条件。于是乎,就补充说明了一句,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就是小便不利的这种情况,才会出现发热色黄的栀子柏皮汤的这个黄疸,如果小便利就不会出现,因为湿气有出处嘛,所以就不会出现。

因此这里说的很清楚,这里其实是一个阳明火热循经上扰,熏蒸于上,导致面合色赤,这种情况不能攻,攻了之后有可能会生湿,伤脾生湿啊,这一个邪热内陷,形成黄疸。但是前提条件是要有小便不利,如果没有小便不利,就不能形成黄疸,因为湿气有出处的话,就不会形成黄疸了。那么第206条讲的就这个意思,和第205条刚好相补充,相呼应,它们的内容。

那么这条条文很多医家有另外的解读的,主要原因是有第48条啊。第48条呢,关于这个满面通红呢,它有一条相关条文,我们看一下第48条是怎么说的。

伤寒论第48条条文: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郁在表,当解之熏之。我们就看到这里。因为这里出现了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就因为这句话。有缘缘正赤,面色缘缘正赤,因此很多医家把第206条的面合色赤跟面色缘缘正赤相联系,认为它们说的是同一个东西。我们看一下第48条,面色缘缘正赤是二阳并病,是太阳阳明并病,太阳阳明并病呢,而且是太阳阳明的表证并病啊,说白了,经证嘛,在经表啊。那么这种经证呢?是从外感而来,外面的邪气在经表,而我们刚才所说的阳明火热,循经上扰是指什么?从内而来,火热并非从外而来,因此呢,它的来源是不同的。

如果说,第206条的面合色赤的的确确是第48条的太阳阳明并病而出现的面色缘缘正赤的话,那么我们接着往下看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面合色赤就应该是经表,是表证就应该解表,应该用发汗的方法,你可以用葛根汤发汗,甚至可以用麻黄汤发汗,是吧?只要把汗发了之后,那么这个面色缘缘正赤就解决了。因为他已经说的很清楚嘛,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说白了就解表发汗。

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用发汗解表,而用了攻法,会不会出现黄疸呢?也会啊,在逻辑上是可以的,是可以,误下了之后的的确确也可以形成黄疸,这个条文也能说通。

我们就别说太阳阳明并病,下之可以发黄,就是太阳病不与阳明病并病,就是说只有太阳病的情况下啊,如果我们误用下法,也有可能发黄。我们看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你看太阳病误下,本身就可以形成黄疸,它仍然是有小便不利。

如果说太阳病误下可以产生发黄,我们在第134条,已经有条文解读过了,我们在这里仍然说这个阳明病和太阳病,和阳明太阳并病来发黄,这个说实话显得重复,这是第一啊,那么就重复了嘛,都是小便不利,都能够形成黄疸,那太阳病,太阳表证本身用误下法就可以形成黄疸,那更何况太阳阳明并病呢,太阳阳明的经证的并病,表证的并病呢。所以说,当然误下也可以形成黄疸。

可是请注意啊,可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看这条条文本身。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后面是什么?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后面说可能出现发热啊,肤色会偏黄。那么我请问一下,如果说不可攻之,误攻了之后还出现发热色黄,难道不用攻法的时候就没有发热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否定了表证,也就是从外邪而来的表证,太阳阳明并病也好,阳明的经表证也好,是外邪入侵的这种难道就不发热吗?有太阳病有表证的不发热吗?太阳阳明并病难道就不会发热吗?肯定会发热的。

太阳阳明并病是要发汗的,它们肯定会发热,汗出热解。所以肯定会发热。那如果是肯定发热的话,那后面的必发热色黄那这两个字在这里岂不是浪费竹简吗?因此,如果说第206条所说的面合色赤是指太阳阳明并病,那么后面的发热这两个字是多余的,因为它本身就发热,你误用了攻下法,它才发热,那岂不是矛盾了吗?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这里的面合色赤并非是48条所讲的二阳并病的原因。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所以有很多医家,很多名垂青史的医家都认为这里的面合色赤是二阳并病,如果是这条条文也能讲得通。那么这个发热二字就是浪费竹简,多此一举就重复了嘛,其一。这是第一个原因啊,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如果说太阳阳明并病的面合色赤的话,那么就与第205条,阳明病,心下硬满……在连接上,在逻辑上就跑的有点远了,因为第205条讲的就是心下硬满是指胃脘部,阳明的热邪弥漫在胃脘部。它并没有与其他病并病,单指阳明的热。而206条也应该是具有连续性的,是指阳明的热,而这个阳明的热只不过循经络上扰至面部而出现的面合色赤而已。否则如果与其他病并病的话,那么从逻辑上就离的有点远了,可能不是仲景本意。更何况太阳病误下之后产生黄疸,仲景早就在第134条说过了,在这里,没有必要多此一举,浪费竹简。

因此啊,我认为这个面合色赤,虽然说无论是从表而来的,还是从阳明过来的,这个热反正它们都是在面部的经络,阳明经热。来源如果是表证,那么后面的必发热就多此一举。来源如果是阳明火热循经上熏至面部,那么就更合逻辑。无论是从条文的逻辑上,还是从仲景想表达的意思上,我想更能够服众吧,这种解读。所以我否认面合色赤是太阳阳明并病的说法。我个人观点是延续第205条的阳明有热,这个热上熏至面部,导致面合色赤,误用攻法,可能会出现发热身黄的栀子柏皮汤证,前提条件是要有小便不利啊。另外还有一条条文可以佐证我的这一观点。

哪一条呢?就是我们在前面不久的地方,第202条条文。202条条文它说: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这个我们已经讲过了,就是指阳明热,循着阳明经上扰至面部,他在面部有热,因此呢,他会口燥,但欲漱水。为什么不欲咽呢?因为阳明热已经不在阳明胃了,胃里没有那么多热了,它跑上来了,胃里不热当然不欲咽,他只是嘴巴里热嘛,就是头面不热嘛,所以他口燥,但欲漱水。那么这个热没有地方跑,到了一定程度,它就会什么?它就会以出鼻血的形式来泄热,所以就此必衄。

那么整个面部已经热到了要出鼻血才能解热的地步,请问它会不会面合色赤啊?显然会嘛。整个面部很红,有热,但欲漱水,不欲咽啊,然后呢,以出鼻血的形式来泄热,这就是阳明经热在头面部的临床表现。我们第202条啊,完全可以佐证面合色赤这四个字。

而且我们之前讲过第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这个呢,也是栀子柏皮汤证。他心中懊憹是因为这个阳明热呀,充斥在这一个胸部、胃部啊,而出现了心中懊憹,因为栀子柏皮汤里刚好有栀子,栀子呢,能够泄热啊,除懊憹。而我们本条第206条阳明病面合色赤,面合色赤是阳明热在面部阳明经的一种表现,如果说误用攻法之后,这种阳明经热内陷,如果到胸部,一样可以出现心中懊憹,如果到胃部啊,到肠部,到身上与湿气相合,当然就是黄疸,前提条件是有小便不利。

好,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开篇诗:阳明火热熏面赤,指阳明有热,这个火热之邪呀,循着阳明经上熏至面部,导致面合色赤。攻之伤脾生湿滞。如果我们误用了攻法,那么伤及脾阳而生湿,湿气留置于体内。邪热内陷与湿合,或者说热邪内陷与湿合,那么攻之之后伤脾,那么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既然脾虚了,那么在面部的火热就会什么?就会内陷。内陷了之后呢,与所生之湿气相合,就形成湿热。而三焦水道不通,小便不利,湿气没有出处,因此啊,那么湿热熏蒸就可以形成什么?黄疸。因此,最后一句是小便不利黄疸至。

好,以上呢,就是我对第206条这条条文的理解,感谢大家的收听啊,如果大家大家觉得这节课讲的还可以,嗯,可以到喜马拉雅关注“张胜兵品伤寒”并订购啊,订阅可以反复的听,如果想看到文字版本啊,我们将陆续的出成书籍《张胜兵品伤寒》。我们前面讲的条文已经出版成书啊,在淘宝,京东,当当网,新华书店都有售,如果需要签名书,请大家和我的助理联系。

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伤寒 (23)
黄疸 (77)
表证 (1)
回复收藏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