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乙肝与肝癌关系新解:哈佛研究刷新认知

丁香评论员 · 最后编辑于 07-07 · IP 浙江浙江
406 浏览

在医学界,乙肝—肝硬化—肝癌这一“三部曲”早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者众多,肝癌的发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然而,最近一篇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哈佛团队的研究论文,却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乙肝病毒(HBV)自身可能并不直接导致肝癌,而是通过增强致癌物的作用来增加肝癌风险。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传统认知,更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传统认知的局限

长期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重要诱因之一。然而,尽管乙肝与肝癌的关联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却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有观点认为HBV将DNA插入肝细胞基因组,可能引发突变从而导致肝癌;但另一方面,研究发现HBV基因组在肿瘤细胞中的整合率并不比非肿瘤组织高。此外,大部分HBV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甚至高达60%的感染者终身无症状。这些现象都让传统认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哈佛团队的新发现

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小鼠模型实验,揭示了HBV与肝癌之间更复杂的关系。他们发现,单独感染HBV的小鼠在12个月后并未发生肝癌,而当这些小鼠同时接触致癌物二乙基亚硝胺(DEN)时,肝癌的发生率显著上升,且生存时间缩短。这表明,HBV自身并不直接导致肝癌,而是与环境致癌物协同作用,加速了肝癌的发展。

更关键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了其中的机制:HBV感染会激活IL-33/调节性T细胞轴,进而促进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生。具体来说,HBV感染会通过HMGB1/TLR4/TBK1/IRF3信号通路,上调IL-33的表达。而IL-33则会作用于调节性T细胞,使其上调TGF-β和IL-10的表达,从而创造一个促瘤的微环境。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何部分HBV感染者会发展为肝癌,也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临床应用的曙光

这一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它为预防和治疗HBV相关肝癌提供了新的方向。研究团队发现,降脂药物匹伐他汀可以通过阻断甲羟戊酸途径,抑制IL-33的表达,从而降低HBV和DEN诱发肝癌的风险。在实验中,匹伐他汀治疗显著降低了HBV+DEN处理小鼠的肝脏肿瘤负荷。此外,基于人体数据的研究也显示,接受匹伐他汀治疗的患者患肝炎和肝癌的风险显著低于接受其他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

对临床医生的启示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这一研究提醒我们重新审视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在日常诊疗中,我们不应仅仅关注HBV感染本身,而应更加重视环境致癌因素的影响。对于HBV感染者,尤其是那些有肝癌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进行更全面的致癌风险评估,并考虑使用匹伐他汀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当然,这一建议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结语

哈佛团队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乙肝与肝癌关系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正如文中所述,仅凭这一研究还不足以改变临床实践。未来,我们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他汀类药物在预防HBV相关肝癌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Mei, Huang., Dongyao, Wang., Jiao, Huang., An-Na, Bae., Yun, Xia., Xutu, Zhao., Mahsa, Mortaja., Marjan, Azin., Michael R, Collier., Yevgeniy R, Semenov., Jong Ho, Park., Shadmehr, Demehri.(2025). Hepatitis B virus promotes liver cancer by mod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arcinogens. Nat Commun, 16(1), 0. doi:10.1038/s41467-025-60894-z

肝癌 (120)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