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比浊法检测前白蛋白,出现0或负值的元凶
病例信息

肝素锂抗凝血浆样本,血浆透亮,无乳糜,无溶血,日立生化分析仪检测前白蛋白为0

仪器报警<Test,查看反映曲线,发现R1试剂加入后初始浊度太高,有干扰?反复查看样本状态,确认为透亮

将样本稀释2倍复测,仪器值31,实际值31*2=62,查看反应曲线,初始吸光度从3600下降到1300

稀释4倍,初始吸光度下降到300,仪器值13,报警<Test,提示可能稀释过度

稀释8倍,仪器值3,报警<Test,初始吸光度下降到100,各个测量点不稳定,提示稀释过度
病例讨论
确认样本中有某种干扰物质,R1试剂加入后与样本反应导致非特异的浊度增加,可能是什么物质干扰呢?仔细查看说明书。
PA反应原理:人血清或血浆中前白蛋白与其相应抗体(羊抗人前白蛋白抗体)在液相中相遇,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形成一定浊度。分析仪按一定的体积比例将样品和试剂加入测试杯中,分析仪采用终点法在34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通过同样处理的校准品比较,即可计算出样本中前白蛋白含量。
说明书提示干扰物质在下表所示浓度范围内,对测定值不会造成影响。

此样本均无超过浓度的三种物质。
仔细查看此患者其他检验结果,发现纤维蛋白原异常高,为10.78g/L,难道是高纤维蛋白原影响?
我们用的是肝素抗凝血浆,肝素的抗凝机制是阻止纤维蛋白原激活,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患者纤维蛋白结果异常增高,血浆中存在大量纤维蛋白原,有很多报道已指出大分子蛋白对检测会有干扰。
于是找来患者的血清管分别与R1试剂混合,来做对比

至此真相大白,血浆样本确实是R1试剂反应导致了浊度增加。
R1试剂成分为40mmol/L磷酸盐缓冲液 和60g/L的聚乙二醇(PEG),缓冲液一般不会参与反应,那只能是聚乙二醇。
1、PEG 诱导蛋白质聚集:聚乙二醇的存在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集或析出,从而增加溶液中的微粒浓度,进而导致浊度增加 , 聚乙二醇与蛋白质之间存在不利的相互作用,这会促使蛋白质聚集以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2、疏水相互作用增强:聚乙二醇可能增强蛋白质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促使蛋白质聚集。研究表明,聚乙二醇与蛋白质之间存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其中氢键是主要作用力。
3、溶液稳定性降低:加入聚乙二醇可能改变纤维蛋白原的溶解度,导致其在溶液中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形成可见的颗粒或聚集体,增加浊度。
前白蛋白(PA),也称为转甲状腺素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 。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作营养和预后指标。前白蛋白的生化检测在评估营养状况、肝功能以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前白蛋白还是一种负性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反应中其合成会减少。因此,前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
此患者营养状况不错,可能与炎症有关,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都较高,包括纤维蛋白原,CRP,SAA和IL6,与较低的负向急性时相反应蛋白(PA,60mg/L左右)形成闭环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