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每日毅讯|EHJ:儿童期开始的收缩压升高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心血管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06-27 · IP 北京北京
483 浏览


img

高血压是全球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是患病率最大的慢性疾病。近20年来,高血压对全球心脑血管负担的贡献高居第一。然而,讽刺的是,高血压是一个完全可以控制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我们认为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从儿童期就开始了,但是对具体器官损害的影响,我们缺乏从儿童期开始的长期随访数据的支持。近期,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长期随访队列研究数据,探讨了这一话题。

本研究样本纳入了“芬兰青少年心血管风险研究”中的1889名受试者,他们在儿童期(6-18岁)、青年期(21-39岁)和中年期(40-56岁)测量了血压。结果指标为中年期的颈动脉斑块存在与否及面积。采用贝叶斯相关生命历程暴露模型来估计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的生命历程关联,并确定每个生命阶段的相对贡献。

研究结果显示:在38年的随访后,745名参与者(39.4%)出现了颈动脉斑块。从儿童期、青年期到中年期的累积收缩压(SBP)与中年期颈动脉斑块的存在相关[每增加1个标准差(约12 mm Hg),相对风险(95%可信区间):1.22(1.10-1.36)],每个生命阶段的SBP贡献大致相等(相对权重:儿童期39.4%;青年期37.9%;中年期22.7%)。累积SBP与颈动脉斑块面积相关[β(95%可信区间):0.16(0.08-0.23)]平方毫米,其中中年期SBP的贡献更高(相对权重:儿童期12.5%;青年期25.0%;中年期62.5%)。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也观察到类似模式。

img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对Finns研究人群从儿童期开始38年的随访数据分析发现,儿童期、青少年和中年期的收缩压升高都可显著影响中年以后颈动脉斑块的生成。同时,这些时期的高血压状态对颈动脉斑块的进展也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在这其中,中年期的收缩压影响贡献最大。本研究提示,我们需要注意从儿童时期开始的血压升高状态,建议对中小学生就开始血压的定期测量,并予以干预措施或建议,以减少高血压对人群水平的长期危害。

原文参考

img



高血压 (770)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