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读《台州援藏医生“托举”生命线》联想2012年台一医的西藏之旅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06-20 · IP 浙江浙江
259 浏览


读《台州援藏医生“托举”生命线》联想2012年台一医的西藏之旅

2025-06-20. 20:14 收录,辛药师

按:

读《台州援藏医生“托举”生命线》台州日报,2025-06-20(3)

http://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506/20/content_230751.html

报道台一医援藏医生任一群,援藏那曲,指挥组织抢救那曲地区交通事故重伤员的事迹(见下全文附件1)),马上想起2012 台一医旅藏团队,抢救外宾高原反应在的事迹(附件2:天路上的天使【1】。当时,澳大利亚外宾处在唐古拉山口高原反应,台一医团队出手相救,救回危局,但并未完全脱离危险,前方那曲,又说海拔高,医疗条件差,估计难以接受救援任务。而本人倒是脑子一转,医疗条件 差,现在氧气不够,支援氧气,总该有的吧?

一句提醒,给救援方案,开通了新思路。到了那曲车站,只见一辆救护车在站 台上,氧气送来了,病人顺利到达拉萨。等我们整理好行李,只见救护车载着外宾,飞驰而去,第二天,新闻就上外文报纸了。


附件1,全文

台州援藏医生“托举”生命线

台州日报,2025-06-20(3)

台传媒记者颜敏丹 通讯员黄 君 郑烨璐

“青龙乡、新吉乡方向连发两起车祸,大批伤员急需救治。”6月10日0时40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寒意袭人,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划破班戈县人民医院的宁静。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医院骤然启动。

班戈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来自台州的浙江援藏医疗队专家任益群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应急预案,担任抢救现场总指挥。在他调度下,医院各部门骨干力量闻讯而动,应急医疗队集结待命。

随后,一支由23名精兵强将组成的应急医疗队已全副武装,床位迅速腾空,抢救设备就绪,生命救援网络瞬间织就。

1时44分,第一批3名伤员抵达。急诊团队人员立即开始急救,1名右臂骨折的7岁儿童和2名轻伤患者快速完成处置。

紧张未消,更大的考验降临。

2时45分,第二批8名伤员送达,其中一名29岁女性伤员情况危急。

“重伤员,优先抢救。”这位女伤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骤降至85%,右侧胸壁塌陷。在任益群精准调度下,各项检查以最快速度完成,经诊断患者患有右侧严重血气胸、多发肋骨骨折、颅底骨折。

“必须立即解除胸腔压迫。”任益群当机立断,协调专科力量支援。一场手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抢救室迅速开展。随着引流管置入,积血积气排出,患者呼吸渐稳,血氧数值从85%一路攀升至100%。在医护团队的高效配合下,生命通道重新打通。

这名重伤员转危为安后,转往拉萨的医院,这场惊心动魄的“黄金一小时”争夺战,胜利告捷。与此同时,其余伤员也得到妥善处理。5时左右,藏北高原晨曦微露,最后一名伤员处置完毕。

短短4个多小时,11名伤员全部获有效救治。彻夜奋战的医护人员疲惫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附件2:【原创】天路上的天使【2】

【原创】天路上的天使

【原创】天路上的天使

辛药师

丁香评论员 · 最后编辑于 2012-06-05 · IP 浙江

686 浏览

龙寒唯有月 达人已点赞

这个帖子发布于 13 年零 1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天路上的天使

辛学俊

随团参加青藏高原之旅,目睹我院白衣天使主动抢救列车上高原反应的外宾和台湾同胞,我要报道出来,让大家分享我院年轻白衣天使在天路上精神风貌和精湛业务水平。


5月28日凌晨,上海—拉萨进藏列车离开格尔木,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全列车就开始供氧,每节车厢都设有制氧机,仪表盘随时显示海拔高度,供氧流量等信息。


餐车设在7号车厢,本团一位团友就餐经过5号车厢,听见列车员在说:有个外宾旅客高原反应,有点危险。出于职业的本能,即向列车员了解情况。


原来,一位澳大利亚小伙子,在5号软卧车厢,上午就出现高原反应症状,现在中午时分,出现头痛、流汗,两腿抽搐等症状,团友依据专业知识,立即判断他有脑水肿病理基础,如不尽快控制病情,发展下去就会有生命危险。并向随车医生了解病情发展经过和现有治疗措施。随车医生忙于紧急联系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回应咨询。


团友返本车厢(1号),与其他团友谈起刚才所遇情况,另一团友立即提议:再去看看病人是什么情况,看能不能给他们有什么帮助。两位团友再返5号车厢,见病人病情未见缓解,随车医生仍在紧急电话联系。本团团员表明身份:“我们都是来自医院的医务人员,如需要帮助,1号车厢找我们”。约过十几分钟,只见列车长在1号车厢门口高声呼叫:病人快不行了,谁是医生,快来抢救。

本团十几位医生护士,呼拉一声,奔向5号车厢。根据病情和患者体重(105kg)分析,必须加大脱水剂和利尿剂量。在经过一番紧急治疗措施后,患者排出500ml左右尿量,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自我感觉好多了,垂起大拇指:OK!OK!


随后,本团团友返回本车厢,又聚在一起讨论分析,如何保证患者安全抵达拉萨1,病人仍没有脱离危险,离拉萨还有6-7小时路程。应建议随车医生继续维持脱水剂甘露醇的应用,根据症状调整滴速剂量;2,应观察尿量;3,应观察体征变化,是否因利尿作用引起低钾症状;4,加强补钾,列车上没有氯化钾,可用含钾饮料(橙汁)替代。5,前方停车站那曲,医院有否抢救条件?如没有能否提供氧气(因备用氧气对该患者难以保证维持到拉萨)。6 ,应回访病人治疗效果情况,交流我们的建议,提议随车医生作好病情和用药记录,利于后续抢救医生及时准确了解情况。


派出2名资深代表,前往5号车厢,与列车长、随车医生交流我们讨论的处理建议。他们愉快接受。


同时,二次回访了同车厢的台湾同胞高热反应(40℃)后的处理结果,给测量体温,已回落腋下37.5℃,交谈嘱咐注意事项。


当列车进入那曲车站,只见一辆救护车停在站台。原来是送氧气瓶来援助救护。


19:15,列车进入拉萨车站,只见站台上早已停了一辆救护车,待我们取下行李跨出车门,救护车载着病人呼啸而去。


第一位团友:即领队卢群(脑外科)护士长(很有临床实践经验;)

第三次派出两位资深团友:辛学俊主任药师卢群护士长

讨论分析:6 条意见,系辛学俊主任药师,听取汇报后,现埸归纳出6 条意见 。

保存下现埸2 张照片,辛学俊主任药师建议。

一个缺陷,没有录下视频 。带去了录像机。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