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转载】无言的危机:现代牙科中,过时治疗是否有违伦理?

发布于 05-21 · 浏览 781 · 来自 Android · IP 广东广东

转一篇葡萄牙Dr. Miguel Stanley的行业公开信,显然某些行业现状具有全球性。

Miguel Stanley是知名修复 & 美容牙科专家,他最知名的身份来自:参与《国家地理》牙科行业纪录片拍摄、作为球星C罗的私人牙医。制作纪录片的经历,给了他从外界审视口腔行业的机会,他也自我定义为思想者(Thinker)。

去年在SEPES会议上,他的讲课里就有一些行业吐槽。

以下是公开信,全文刊登在Miguel Stanley的个人网站。

如今,口腔医学正处于技术变革与经济现实相互交织的关键节点。像 3D 影像(CBCT)、3D 打印手术导板、激光辅助治疗、数字化流程以及最新的生物相容材料等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医疗服务标准。然而,很多患者对此并不了解,仍在接受过时治疗,误以为这就是 “最好的处理”。谁定义的?

这里不仅涉及技术问题,更关乎口腔伦理。

处于经济压力中,牙医能否一边沿用落后技术与材料,同时宣称 “已经尽力” ?理想状态下,牙医应与时俱进升级设备、持续接受培训、治疗时间充足、拥有多学科网络,使用最近的材料。实际情况是,全球大部分诊所都难以承担这些费用。那么,牙医平常所说的 “尽力而为”,能等同于最好的治疗吗?

更关键的是,患者是否明白不同治疗方式的差异?保险公司能否分辨治疗质量的好坏,又是否愿意为更高质量买单?

经济压力下的牙科真相

在牙科领域,高质量、现代化治疗意味着高昂的成本。

  • 一台高端 CBCT 机,价格区间在 5 万到 15 万欧元之间。
  • 手术激光设备,价格轻松突破 6 万欧元。
  • 为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的进修培训,在一个牙医的职业生涯中,累计可达数万欧……
  • 秉持质量优先原则,会牺牲门诊量,降幅可达 50%-70%。

全球范围来看,口腔诊所平均利润率仅在 5%-10%,与其他专业服务相比,这一水平远远落后。简言之,当前的经济和社会体系并不支持 “慢而精” 的牙科治疗。然而,患者却期待,也应该享受现有条件下的最优治疗。

慢牙科和对品质的呼唤

为应对这一系统性难题,我创立了“全球慢牙科联盟”(Slow Dentistry Global Network):鼓励牙医放慢治疗节奏,在诊断与治疗中投入更多时间,将患者的安全与医疗质量摆在数量之前。

即便怀着这一理念,更大的经济现实迫使许多口腔诊所只能采用陈旧的诊疗流程,应用过时的材料,因为需要生存。

.这里存在着令人不适的现实:

.牙科毕业生在学院接触的是高标准;

.牙医在后续进修中也不断更新技能;

.可一旦进入临床,迫于商业压力,他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与低质低价妥协。最终影响的是患者。

这其实是很多人有感、很少人讨论的灰色地带。

我在全球巡回讲课,并推广“慢牙科”已逾十年,很多同行在讲座后私下找来,表示他们同样希望花时间好好治疗,可老板不允许。更伤人的是,我们仔细思考下,在口腔保险领域,不同治疗的质量高低,对结果并无影响。这意味着,差的治疗,与好的治疗,得到的“反馈”相同。

正因如此,二十五年来我始终没有与牙科保险开展合作。尽管我认可保险的价值。我自己也购买医疗保险,但对于口腔,显然涉及的更复杂。

牙科 vs 大医疗:失衡的对比

想象一下:

当你脑部被检测出可疑病灶,家庭医生不会贸然处理,而会谨将你转诊给神经科医生。必要的话,一位拥有最新 MRI的神经外科专家。

当你不幸罹患恶性肿瘤,负责治疗的绝非普通内科医生,而会由肿瘤专家牵头,并有多学科团队配合。

医学领域,(诊断出)大病总需要将患者向上转诊,由具备专科能力和最新设备的医生接手。

为什么这没被牙科明确采用?

口腔感染、根管失败、关节病变、过往治疗的并发症等,绝非是小问题。

口腔问题可能引发系统性炎症、慢性疾病、心脑血管问题,甚至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

严重程度超出大部分患者的认知。

这需要高水平诊断、跨学科团队、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先进的技术。但是如何找到合适的(治疗)团队?

“二星” 与 “五星” 的比喻

你预订二星旅馆时,能接受简朴的配套,因为这种(配套)透明、可预测。这给低预算旅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选择。

问题是,当一家(口腔)机构号称五星级的医疗服务,实际仅是二星水平,患者可能毫不知情。

口腔行业,假如没有明确标识,患者将无法区分:

基于过时的2D设备作出草率诊断VS 基于CBCT精确成像作出的谨慎评估;

未使用灭菌手工器械、无橡皮障操作的传统根管治疗VS 全套规范化、激光消毒、使用生物相容材料的根管治疗

低价牙冠VS 数字化设计、精确切削、生物相容的陶瓷材质牙冠按金标准粘接(耗费大量时间)

它们的区别并不明显,一旦出现问题,或许要过很多年。届时,患者的信任、时间、健康及金钱,都要遭受严重考验。数字时代的透明问题当今互联网环境,存在另一个问题:

牙科诊所的宣传内容未受到足够监管。通用图片、营销话术和夸大宣传构成的赛博传播,让几乎任何诊所都能自封 “国际领先”,无论实际应用的流程、技术、耗材。大多数患者缺乏专业知识,很容易被网络误导。官网的精美程度≠医疗质量高低。牙科保险让问题更加严重。

对很多保险公司来说,关注核心是销售量与可计费的治疗代码,而非诊断精准度、治疗精细度或患者长期健康。行业缺乏标准化评估体系,例如以下方面:

诊断工具可靠性

材料与技术先进性

操作生化安全性

长期治疗持续性

“以疗效为导向”在牙科是缺乏的,而我们这个时代科技明明使数据追踪、上报和审核都更容易。

不愿转诊的 “留客” 悖论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是:

很多国家和地区,由于牙科竞争激烈,全科牙医担心流失客源而拒绝转诊,而先进的诊断、手术和多学科合作显然对患者更有利。这种情况影响上百万患者。令我欣慰的是,不少牙医坚守 “该转必转” 的职业底线,我向他们致敬。

相较其他医学领域的全科医生遇重症必转诊,牙科行业对“影响生意”的担忧,似乎凌驾在患者最佳利益之上。

不愿转诊的做法不仅损害患者利益,削弱信任,还会使口腔体系支离破碎、无法形成有效整体。

眼界、信任与优质材料

我常强调牙科的眼界,不仅是看到现状,更是看到更好的可能性;

牙科的信任,是让患者能确信牙医将其健康而非商业放在前面;

优质材料不应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责任。

任何进入人体的材料都有生化影响,低质材料伴随着风险:或许开始并不显著,但随着时间可能很严重。

成本压力不应成为降低安全性与牺牲长期效果的借口。

更加透明与负责的未来

以下应成现实:

对公众提供机构分级信息,基于技术、材料、诊疗方案和临床标准,而非价格。

诊疗过程中,就诊断方法和材料选择的信息透明。

对那些持续投入、着力最佳治疗的诊所给予认证。

针对患者的科普,传递已淘汰技术和材料的风险。

牙科保险改革,不仅测算诊疗量,还要衡量实际临床结果和安全性。

建立监督机制,审核市场营销内容,落实相关责任。

鼓励转诊文化,将患者健康置于商业竞争之上。

患者应在充分知情下作出选择;牙医应基于优质、合规、技术优越获得激励——而非仅基于数量。

结语:呼唤进步,而非指责

指责很容易,但很多牙医承担运营压力。我们应该认识到,很多牙医都处在一流治疗与经济挑战的两难选择中。行业进步的前提,是直面现实与理想的落差,现在是时候:

发起技术可行性与临床现实的公开讨论。

推动行业标准化,目标是透明、可靠和基于结果。

鼓励险司重视整体健康,而非流程本身。(医疗)质量很要紧!

促进患者了解安全、现代的口腔治疗,以及其重要性。

事情很简单:患者值得更好(地对待)。牙医则值得基于信任、品质与可靠的更好生态。

文章来源:公众号 种植无国界

恶性肿瘤 (143)

最后编辑于 05-21 · 浏览 781

1 2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