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综笔记-生物化学-肝的生物化学
一、血浆蛋白质合成
肝合成的血浆蛋白
包括白蛋白、α 球蛋白、β 球蛋白等,是血浆蛋白的主要来源。
肝外合成的血浆蛋白
γ 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不属于肝合成功能。
二、肝生物转化作用
定义与功能
对非营养物质(如药物、毒物、激素等)进行代谢处理,使其生物活性降低或灭活(如激素灭活),或增加水溶性和极性,便于排出体外。
特点
双重性:既可解毒(降低毒性),也可能增毒(如某些物质代谢后毒性增强)。
反应类型
第一相反应:氧化(如羟化酶、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如葡糖醛酸基、硫酸基、乙酰基、甘氨酰基等结合)。
关键酶
氧化反应:肝细胞微粒体的 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羟化酶) 是氧化非营养物质的主要酶。
结合反应:UDP -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葡糖醛酸结合)、硫酸基转移酶等。
三、胆汁酸代谢
分类
[视频]
初级胆汁酸: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其结合型(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
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经肠道菌作用生成(如脱氧胆酸、石胆酸及其结合型)。
合成关键酶
胆固醇 7α- 羟化酶: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受胆汁酸反馈抑制。
生理作用
促进胆固醇溶解于胆汁中,防止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
胆结石成因
胆汁中胆汁酸 / 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失调,导致胆固醇沉淀:
胆汁酸合成减少(肝合成能力降低)、肠肝循环减少或消化道丢失过多,导致:排入胆汁的胆固醇过多(如高胆固醇血症)。
对胆固醇代谢的调节
胆汁酸升高可反馈抑制胆固醇 7α- 羟化酶(胆汁酸合成酶)和HMG-CoA 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四、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来源
体内铁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等)的分解产物,血红素代谢的终产物是胆色素(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胆素)。
运输与代谢
游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血液中与清蛋白结合运输,水溶性低,不能通过肾滤过,又称间接胆红素(IBIL)。
肝细胞内与 Y 蛋白、Z 蛋白结合,转运至内质网。
[视频]
结合胆红素:肝细胞内经 UDP -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双葡糖醛酸胆红素,水溶性高,可通过肾滤过,又称直接胆红素(DBIL)。
肠肝循环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入肠,经肠道菌还原生成胆素原,部分胆素原被肠黏膜重吸收,经门静脉回肝(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小部分经尿排出(尿胆素原)。
尿胆原排泄影响因素
增加:胆红素生成增加(如溶血)、肝功能损伤(肝细胞摄取 / 结合功能下降,胆素原重吸收后经尿排出增多)。
减少:胆道梗阻(结合胆红素无法入肠,胆素原生成减少)。
黄疸类型鉴别
通过DBil/TBil 比值判断:
溶血性黄疸:DBil/TBil < 20%(游离胆红素升高为主);
肝细胞性黄疸:DBil/TBil 20%~50%(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
梗阻性黄疸:DBil/TBil > 50%(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最后编辑于 1 天前 · 浏览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