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原代肝窦内皮细胞和肝星状细胞分离
之前在有个师兄的帖子下边留言,很多人问我要肝窦内皮细胞提取的protocll。现在发个帖子,有需要的自取,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顺便求一株TMNK1细胞,可以用其他实验室有的细胞系交换。下面是正文。
一、肝脏灌注
1.缓冲液配制
EGTA缓冲液(也有文章里用的是Hanks,加EDTA/EGTA)

酶缓冲液(可以用Hanks加氯化钙)

GBSS平衡盐溶液(gibco有售,可用Hanks替代)

2.消化酶的配制
2.1本人前期用了两种酶,结合实验结果。推荐使用liberase,效果更好。一只小鼠1mg,溶解于40ml酶缓冲液,可以用酶缓冲液一次性溶解5mg(罗氏公司,一瓶5mg)。
2.2链蛋白酶/胶原酶D
链蛋白酶7mg,溶于15ml酶缓冲液。胶原酶D 7mg溶于20ml酶缓冲液。先灌蛋白酶再灌胶原酶。
2.3DNase 1,分离细胞时使用。过70um细胞筛后,可以加0.02ml/mlDNase1 孵育5min。如果是提取肝细胞,可能需要加。肝窦内皮细胞,星状细胞这类非实质细胞,可能是因为细胞量较少,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影像并不大。
3.密度梯度介质
以往的文章中报道的密度梯度介质主要有以下几种,percoll、碘海醇、碘克沙醇。因为我目前实验中用到了碘克沙醇和percoll,就介绍一下这两种的配制。碘海醇附件里有介绍。
3.1percoll的配制:首先配10x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9体积的percoll原液加入1体积的10x生理盐水配成等渗的percoll(因为percoll是低渗的,所以要用10x生理盐水来配,这个时候所得的percoll后续计算时视为100%)。然后用生理盐水去稀释等渗的percoll,例如10ml 等渗percoll和10ml 生理盐水配50%percoll。
3.2碘克沙醇:我买的是optiPrep(60%碘克沙醇溶液),用GBSS稀释。例如实验中要用到的17.6%碘克沙醇和11.5%碘克沙醇,怎样配置?以配制50ml为例
17.6%:取optiPrep(17.6%×50ml)÷60%=14.667ml,取GBSS 50ml-14.667ml=35.333ml
4.小鼠灌注
灌注开始前,需要先将EGTA灌注液,消化酶都提前预热。水浴锅提前加热至42℃,提前预热灌注液和酶。使用蠕动泵灌注,灌注速度5ml/min是合适的速度。很多蠕动泵不是写的多少ml/min,可以自己先试一下大概5ml/min的转速就是合适的速度。
4.1异氟烷麻醉,用75%酒精喷腹部消毒。开腹做u型切口将皮肤掀开,可以避免沾上鼠毛。
4.2将胃肠等腹腔内器官扒开,暴露门静脉和下腔静脉。推荐采用24G留置针,头皮针也可不过容易扎穿血管。可以采用门静脉插管,剪开下腔静脉。这个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门静脉比较细不容易进针。也可以采用下腔静脉插管,剪开门静脉的逆行灌注的方法。这个方法的问题是需要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夹闭的时候很容易引起肝脏瘀血,后期冲不干净,先剪开门静脉再夹闭肝上下腔镜脉可能会有血干扰视野。实际操作中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两者均可,我个人习惯门静脉进针。建议带线将针固定在血管上,可以避免后期滑落,滑掉之后就很难再进针了。
4.3消化
一般如果进针没问题,可以保证有效灌注,将配好的EGTA和酶灌完即可。EGTA 一般灌注15ml,如果血液没冲干净可以适当多灌一点。换灌注液的时候需要暂停蠕动泵,避免空气进去管道。空气灌进去之后,一者会损伤细胞,二者会影响小分支末端的灌注。灌注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保证管道末端处于灌注液水平面以下,因为随着灌注液的减少,离心管会在水浴锅里飘起来可能会进入空气。
4.4消化的终点
一般消化良好,可以看见包膜下有裂纹。这个不好描述,可以看附件。
二、细胞分离
1.取肝
先剪开门静脉,避免有血液进去肝脏。用镊子轻轻拎起肝门Glisaon鞘,剪开膈肌离断肝上下腔静脉,并分离肝脏与胃、肾及周围其他器官治疗的韧带和结缔组织。注意避免肝包膜的破损,容易导致后期的细菌污染。尤其是后续如果培养肝细胞,非实质细胞因为要反复离心,可能影响会小一些。下肝时建议换一把剪刀和镊子,不要用开腹时用的剪刀和镊子。
2.取下肝脏后,将肝脏放在4℃的DMEM中,后续的分离操作建议在超进化操作。所使用的GBSS等溶液都需要4℃预冷。先将肝脏轻轻在DMEM中洗一下,去掉表面可能沾上的鼠毛等污染物。取一个新的50ml离心管,加入5mlDMEM,将肝脏转移到新的DMEM中
3.接下来是撕开肝包膜,游离细胞的操作。可以在小皿中操作,也可以在50ml离心管中操作。用镊子轻轻撕开肝包膜,用5ml巴氏管轻轻的搅动以促进细胞的游离。后续的移液操作均建议使用巴氏管操作,移液枪tip口径太小容易造成细胞的机械损伤。消化较好的肝脏细胞很容易就游离下来,只剩下包膜。游离下来的细胞悬液,过70um细胞筛。加入5mLGBSS轻轻冲洗细胞筛,以收集细胞筛上残留细胞。
4.加入GBSS补充到50mL,50g离心5min。上清液中主要是非实质细胞,沉淀主要是肝细胞。很多文章都是建议三次50g离心去除上清液中残余肝细胞。因为我需要的是肝窦内皮细胞,所以我没有进一步50g离心。用50mL GBSS重悬肝细胞,50g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相当于洗涤一次肝细胞,进一步收集里边混合的非实质细胞,有文章报道可以提高30%肝窦内皮细胞产量。收集第一次离心的上清液和第二次离心的上清液,400g离心5min,收集沉淀即为非实质细胞。
5.收集上步中得到的肝细胞重悬,并将肝细胞悬液加到25%percoll上。1250g离心5min。这一步是为了去除活性不好的肝细胞,活性不好的细胞会漂浮在上层。用肝细胞培养基(10%FBS DMEM)重悬肝细胞,选用合适浓度铺板。4小时后,用预热的PBS洗一遍,去除未贴壁的细胞。我不是做肝细胞的,提原代肝细胞的建议去看另外一个师兄的帖子,写的非常好。下边是链接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2109000?sf=1&sr=1
6.分离肝窦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肝星状细胞
取第4步收集的非实质细胞,用4ml 17.6%碘克沙醇溶液重悬,用巴氏管轻轻重悬。在细胞悬液上方加入4ml 11.5% 碘克沙醇,用注射器贴着15ml离心管壁缓慢加入,注意不能破坏分层。最后,在11.5%碘克沙醇上方加入2ml DMEM培养基。
在冷冻离心机4℃,1400g离心20min,确保0制动0加速。
离心结束后,HSC位于11.5%碘克沙醇和DMEM之间的界面,LSEC和KC位于17.6%和11.5%碘克沙醇界面之间。
巴氏管轻轻吸取HSC以及KC和LSEC混合物,用GBSS轻轻重悬。400g离心5min,HSC沉淀可以立即铺板(提前用鼠尾基质胶包被可以抑制HSC的自发性激活)。LSEC和KC需要在CD146磁珠下进一步分离纯化。
7.LSEC纯化
这里需要用到CD146磁珠,我买的是美天尼的,似乎好像只有美天尼才有。需要先配置一个MACS buffer,
MACS BSA stock solution:auto MACS rinsing buffer=1:20
取LSEC和KC混合沉淀,用180uL MACS buffer重悬,切记用巴氏管重悬,开始就提到了所有的移液重悬推荐使用巴氏管。加入20uL CD146 beads,4℃冰箱避光孵育15min。
孵育的同时,用500uL MACS buffer润洗MS collum。
孵育结束后,用500uL MACS buffer 轻轻吹打,然后在磁力架上过MS collum柱,收集过完柱子的液体,里边主要是KC,根据实际操作来看,里边还有大量红细胞。等柱子中液体流完以后,在用500uL MACS buffer 清洗三遍。
将柱子从磁力架取下,放在15mL离心管上,加入MACS buffer 用活塞推出LSEC细胞。
400g/5min,离心LSEC和KC组分。
KC培养在10%FBS DMEM培养基中
LSEC培养在(10%FBS+5ml ECGS Sciencell公司+1%PS)
提前用鼠尾机制胶包被可以促进LSEC的贴壁和抑制LSEC的毛细血管化。
下图是分离后第三天的LSEC

已经尽量写的很仔细了,附件有参考文献,小鼠消化的图片,密度梯度离心的图片以及原代细胞图片,包括免疫荧光鉴定的结果。
最后编辑于 05-15 · 浏览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