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140讲:太阳病(163条 · 桂枝人参汤)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学习和交流,另外为大家提供两个学习本免费课程的渠道:
1、喜马拉雅搜索“张胜兵品《伤寒》”,音频课程,正在连载,已更新至250余讲;
2、微信搜索“张胜兵中医”公众号,同步连载音频+文字课程,欢迎一起学习交流。
张胜兵品《伤寒》
第140讲:太阳病(163条 · 桂枝人参汤)
外证未除太阳病,数次误下里阳伤,
心下痞硬利不止,表寒未解利协热,
温里止利人参汤,解表桂枝后下当,
随证治之不二法,表里双解用此方。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3年的6月15号,现在是晚上的08:18,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今天我们讲《伤寒论》第163条条文。
好!我们先看163条条文的原文:
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炙甘草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日再夜一服,也就是说这种服用方法呀,和我们之前不一样。
那么我们从字面意思上来解读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去解读它,太阳病表证没有解除,而多次使用了攻下法。因此,邪气内陷于里,出现下利不止,胃脘部痞硬等里证。这是表证与里证啊,都没有解除,应该用桂枝人参汤来治疗。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四两、炙甘草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以上五味药用九升水,先煮四味药,等水煎到只剩五升时,再把桂枝放进去,继续煎煮至剩三升时,温服一升,白天服用两次,夜间服用一次。所以叫日再夜一服,就是白天两次,夜晚一次。
而这个桂枝人参汤的组成呢,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它其实就是理中汤加了桂枝,多用了一点甘草啊,炙甘草就这么回事。很简单,就是用理中汤来理中,用桂枝来解表,表里双解看起来是非常的简单。
但是这条简单的条文呢,我们要细细推敲。为什么这条条文会在这个地方?这条条文和《伤寒论》的其它条文有没有关联?我们如何去正确的理解这条条文呢?
好,我们先搞清楚第一个问题,这条条文为什么在这里?这个问题呢,很简单。为什么呢?因为这条条文里面有心下痞硬这个临床表现,而我们最近的一些条文,都是在围绕着心下痞来进行论述,所以呀,这条条文出现在心下痞这个地方是可以理解的,也很容易理解。
而且它紧接在161条旋覆代赭汤和第162条麻杏石甘汤的后面,也是有原因的,因为161条和162条讲的都是伤寒,发汗解后,若吐若下出现的不同情况,而163条说的是太阳病外证未除而出现痞证的情况。所以说这163条其实也和前面的条文形成了对比,前面是外证已解,这个是外证未除,所以外证未除,又有心下痞,很显然是一个表里不解的情况。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果说这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这里的桂枝起到的是解表的作用,那么这个人参汤,也即是理中汤,是不是可以治疗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呢?
那么它表里双解,分的很清楚,桂枝来解表,人参汤来解里,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认为这个人参汤,也就是理中汤,能够治疗里证的利下不止,心下痞呢?当然是可以的。我们之前就有一条条文讲到了这个内容,而且我在讲到那条条文的时候,也引用了第163条条文的内容。
哪一条呢?第159条。第159条说的什么?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它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我们在第159条重点讲了其中的一句话。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意思就是说,如果第159条的内容此利在中焦的话,那么理中汤是可以治疗中焦虚寒引起的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的。
当时为了佐证这句话,我们还用了第163条的条文进行了以经解经的这一个佐证。这样呢,我们再回头用159条和第163条进行啊,互证啊,互相佐证。进一步的来证明这个人参汤,也就是理中汤,是可以治疗利在中焦的,利下不止,心下痞硬的。
如果对这一个理解的不够深刻的人,请把《张胜兵品伤寒》翻到第159条的解读,我们当时已经解析的非常清楚了啊,在这里我就不啰嗦了。好,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协热而利,那么协热而利呢,好像很熟,我们之前讲过。那么我们之前讲过的协热而利和第163条的协热而利有什么异同点呢?
好,我们看《伤寒论》第34条条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那么我们在讲第34条的时候,也讲到了葛根芩连汤是治疗协热下利的,而我们今天所讲的第163条,仲景直接说遂协热而利。那么这两条都叫协热下利,区别在哪里呢?
很简单,我们要区分葛根芩连汤的协热下利和桂枝人参汤的协热下利,非常的简单。
葛根芩连汤的协热下利,很明显,葛根芩连汤也是表里双解剂,它既有表热,又有里热,是表里皆热。葛根芩连汤的热引起的下利,是热性的下利,兼有表热之证,它出现发热,恶寒,喘而汗出,下利黏秽,它是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很快,就是脉促啊,就是脉很快。所以葛根芩连汤,它的下利是热利,而它解表用的是葛根,它治疗利是用的黄芩黄连。都用的是清热的药,清表热,清里热,所以是表里同热,它的协热是协的真正的热,然后表里双解,葛根芩连汤。
而我们今天所讲的桂枝人参汤呢?它是恶寒发热,下利稀溏。它伴随有心下痞硬,而葛根芩连汤它没有心下痞。而且桂枝人参汤的下利呀,它肛门是没有灼热感的。为什么?因为它是寒湿下利。也就是说,桂枝人参汤是由寒所引起的下利啊,利不止,而葛根芩连汤是由热所引起的利不止。所以有热的就会有味道啊,这个大便,它的这个味道,难闻,有热啊。而桂枝人参汤呢,它是由寒引起的,因此它没有什么异味,肛门也没有灼热感。而葛根芩连汤有热,它的肛门呢,它可以出现灼热感。
另外,它们的表热也不相同,葛根芩连汤的表热是真的是热,而桂枝人参汤的表热呢,是表寒而发热。因此它解表用的是桂枝,用的是温性的药来去寒,来解表。而葛根,现在它用葛根啊,它是辛凉解表。一个辛凉解表,一个辛温解表,完全不同。但是它们有共同的点,就是什么?就发热,因为表证嘛,有表证有发热,就这么简单,只不过表证的性质不同,一个是寒,一个是热。
所以呀,桂枝人参汤的协热下利,这个热是指表寒而发热的热,而葛根芩连汤的协热利呢,是表热,里热,都是热,是真正意义上的热,而桂枝人参汤的热,只不过是有表证的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而已。其根本机理是表寒啊,有表寒,表寒而发热,桂枝人参汤。而葛根芩连汤它就是热,表热,里热,表里俱热。桂枝人参汤是表里俱寒,表里俱寒而表证发热。
所以呀,桂枝人参汤的协热利的热,不是真的热,而是由表寒正邪斗争,正邪斗争过程当中出现的热,而葛根芩连汤的这个协热利是真的热啊。
因此,葛根芩连汤是表里双解,都是解热的,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都是去寒的,一个是去表寒用桂枝,一个去里寒用人参汤。非常清楚啊,非常明白。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什么叫协热利。协热利是既有太阳表证,又有下利不止同时存在,称之为协热下利。而太阳的表证有可能是用桂枝来解的这种表,也有可能是用葛根来解的这种表。
因此,协热利的热不是指热邪、热证啊,而是指表证引起的发热,无论你是表热还是表寒,只要你是发热啊,又有下利,就称之为协热利。
而桂枝人参汤呢,其实就是人参汤加桂枝,也就是理中汤啊,那么用干姜、白术温中以去寒湿之邪,人参、甘草补中益气以治脾气之虚啊,是脾气之虚,而桂枝呢,以解太阳在表之邪气。
那么治里的我们说温补。温补,那么这个药呢,就要时间熬久一点,而解表的药只要熬开就可以了,而温里的药时间熬长一点呢,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温里作用,所以呀,这一个桂枝人参汤的煎煮要求是先煎这个人参汤的四味药,使其发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效用,后下桂枝呢,是使这个桂枝啊,越出表邪,而不受人参干姜它们的这个羁绊。
如果说这个桂枝啊,不是后下和他们一起熬的话,那么这个桂枝时间熬久了之后啊,它的解表作用就会减弱,它的温里作用就会加强,从而达不到解表的作用。
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同样是误用了下法啊,同样是没有解表,为什么第34条用葛根芩连汤,而第163条却形成了桂枝人参汤证呢?
我想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第34条说的是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医反下之,也就是说医生误用了下法,误用了下法之后呢,引邪入里化热,而形成了葛根芩连汤的这个表热里热。表里双热的这么一种协热利。
而163条呢?他说: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数这个字读shuò,是多次的意思,多次的下,那么有可能下一次的时候,它真的是葛根芩连汤证。你继续下,下到什么地步呢?下到伤及脾阳,你有可能下一次啊,脾胃阳气没有被你伤的这么重,它可能还真是一个葛根芩连汤证。那么你多次下了之后呢,直到你把脾胃阳气损伤,这个时候呢,就可能会出现表里双寒的桂枝人参汤证。这是第一种可能,就是而数下之,就是多次下了之后伤了脾阳。
还有一种可能是什么呢?是第34条和第163条,这两个人同时感受了太阳病之后,都是桂枝汤证。但是他们的体质不一样。什么体质不一样呢?第34条的这个人可能本身体内就有湿热,所以他用了下法之后呢,他容易出现葛根芩连汤证。而第163条的这个患者呢,可能平时本身就是这个脾胃阳虚的基础体质,用了下法之后呢,他立刻就成了表里双寒的桂枝人参汤证。
所以呀,第一种情况说的是这个误用下法的力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不一样,也就是外因啊。第二种情况是两个患者的体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个叫内因。
所以说啊,这个人得病,得什么样的证,用什么样的药,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内因和外因合在一起,才产生了某一种证型,某一种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两种协热利,刚开始是一样,而结果完全相反的原因。34条结果是表里双热,用葛根芩连汤来表里双解。第163条是表里双寒,用桂枝人参汤来表里双解,就这么简单。
那么这个桂枝人参汤,我们是不是就局限于163条所讲的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协热利呢?显然不是。
那我们在临床当中,这个桂枝人参汤还可以治疗哪些方面呢?比方说桂枝人参汤,它可以治疗脾阳虚啊,本身就脾虚,脾阳虚的这个患者得了感冒,西医可能叫胃肠型感冒。当然胃肠型感冒在中医里面有很多种啊,比如说有的用藿香正气液的啊。那么有的呢,就可以用桂枝人参汤,比方说他拉肚子,而且呢,明显的拉的肚子呢,这一个是寒湿利,怕冷的,拉肚子,味道又不重,是清稀的,那这种人的胃肠型感冒就要用桂枝人参汤。
还有啊,比方说有的人头痛,而这个头痛呢,他又伴有拉肚子。我们可以勉强称它为太阴头痛吧,有脾虚,伴随脾虚的头痛,这个时候呢,可以用桂枝人参汤,我们不一定要看到心下痞硬,利下不止,就要用桂枝人参汤。只要是脾阳虚而兼有表证的,都可以用桂枝人参汤。那么比方说有人拉肚子又头痛,这个呢,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太阳太阴合病,可以用桂枝人参汤。用人参汤来温脾阳治里,用桂枝来解表治头痛。
比方说有一次我碰到这么一个患者,他这个头啊,头痛了很久。有人呢,给他用了小柴胡汤,有的用吴茱萸汤啊,有的用羌活胜湿汤、九味羌活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都用过了,全部无效,甚至吃有些方子的时候头痛还加重。
那么我给他看了一下,我发现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我就问他,我说你平时大便是不是便溏啊?一天不止两三次吧?他说是的,但他总是拉肚子,更加不能吃凉的,吃凉的拉的更多,次数更多,拉稀。我说你这脾阳虚啊,湿气困体。那你这个头痛是不是有重浊感呢?感觉有东西裹在头上的一种,那种痛呢?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我不仅知道,我还必须在三付药之内,让你的头不痛。于是乎,我就给他开了桂枝人参汤,三付药,不到两付药,疼痛就基本上好了个八九不离十。
然后他就问我,他说,因为他是个中医爱好者,他说我学中医也学了十几年,《伤寒论》、《金匮要略》,我有读过十几个版本了,这个桂枝人参汤它的条文我是知道的,而且我还查过的。我刚开始开桂枝人参汤的时候,我(他)就有些犹豫。您刚开这个方子的时候,我就有些犹豫。这患者说的啊。我说你不用犹豫了吗?他说是。我没说,我去查了资料,桂枝人参汤是治疗协热下利,表里双解的,我虽然一天有个几次大便偏稀,但是也不至于是利下不止,而且我根本就没有心下痞硬,我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头痛,你为什么要用桂枝人参汤呢?
我说读死书,死读书,没有理解《伤寒论》条文背后的玄机,你当然会觉得我用这个方子你不可理解。
那么桂枝人参汤,人参汤也就是理中汤,是你本人的基础体质的汤药,也就是说,只要你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便溏。我一定会以理中汤来打底,无论你得了什么病。为什么呢?用你的基础体质就这玩意,那么我给你下这个方子,大方向一定是对的。但是你头痛,头痛这个东西呢,你运用了很多治疗头痛的方子,之前的医生和你本人都用过,无效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你很有可能曾几何时感受了一次风寒感冒,而没有彻底治愈,表邪久久积于你的经络,因为头部为诸阳之会,那么寒邪呢,袭击阳位,在你头部没有散去,用桂枝汤可以解决,但是由于你的基础体质是脾阳虚,桂枝汤呢,还需要借助你的强大的体质,才能够将这些曾几何时感受的表邪驱除出去。因此,我立刻选用桂枝人参汤。这个人参汤,也就是理中汤是你的基础体质要用的,而桂枝是来解表的,你就是曾经感了个冒,有个感冒没有被彻底赶出去。为什么赶不出去?是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你现在脾阳虚,正气虚弱,那么邪气就稽留在你这个诸阳之会的头上,久久不愿离去。你只要鼓动脾胃阳气,用人参汤打底,再佐以少量桂枝,邪气自然而然就出去。你这个头痛不就很轻而易举的就好了吗?
这个患者说:看来呀,我这十几个版本,十几年的《伤寒论》白学了。我说你也不能这么说,学《伤寒论》的人古往今来,可以说只要学医的人都要学,你别说十几个版本,有的人可以把《伤寒论》正背、反背、倒背如流,真正运用到临床的时候,却没见他治好过几个病。为什么?因为《伤寒论》背后的玄机他没有参透,只是学了字面意思而已。如果说学到字面意思,就能够把《伤寒论》运用到炉火纯青,那我们的中医的名家,岂不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吗?而真正能成名成家,能够用小方来治疗大病的又有几人呢?所以呀,我们学习《伤寒论》,一定要于无声之处听惊雷,于无字之处读经典。
我是张胜兵,感谢您的收听,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如果大家觉得我讲的还不错,请大家关注喜马拉雅《张胜兵品伤寒》并转发我们的课件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同道啊,为发扬传承中医药献出自己的举手之劳!
好,谢谢大家!我们下节课,不见不散!
最后编辑于 3 天前 · 浏览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