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和眼轴有一定相关性吗?


对于近视防控,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几个参数,眼轴最多,还有些会看“轴率比”,这个懂得不多,但平时对于屈光度验光精准度不高的,或者验光不敏感的,我也会参考眼轴和曲率,但是偶然中发现屈光度除了跟这两个常用参数有关外,我们可能也忽略了另一个参数。
来看病例1:(这里先忽略散光)

验光单一致性都挺好,可信度也不错。

主觉验光和电脑验光一致性也很好。


这个患者如果先不看验光,只看生物测量眼轴和曲率的话,大于26的眼轴,基本属于长眼轴范畴了,曲率大致正常范围,双眼的屈光度推测的话,可能都要达到6D左右了,特别是左眼接近27的眼轴了,屈光度推测估计快8个D了,但是验光却没有那么高。
再看第二个病例


这个患者两个眼轴也查过了26,但是曲率偏平,根据曲率和眼轴推测度数可能5.5D左右。
或者我们以第一个病例为基础度数的话,眼轴和病例一差不多,但是曲率比第一个病例少了2D左右,那么推测度数应该比病例一低1.7D左右,但是实际呢??

电脑验光准确性好,基本排除误差吧。

主觉验光和电脑验光一致性也好。基本也排除验光不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两个患者的球镜差不多呢(右眼),我觉得原因在于ACD不一样,就类似与我们白内障当中的ELP、ALP。
第一个患者的ACD是4.26mm,第二个患者的ACD是3.67mm,另外晶体厚度也不一样。
因此对于,前房深度特别异常的,在估算屈光度的时候,可能就跟正常范围的不一样了。
最后编辑于 4 天前 · 浏览 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