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老情绪”让返聘成为舆论中心医生退休潮来临,还能被返聘吗?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这意味着未来5年有接近一亿的人口亟待退休。
在医疗卫生领域,根据中国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医护工作者退休人数达到18.3万人,其中医生退休人数为3.3万人。实际上,自1949年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7年三次“婴儿潮”。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62年开始的这个波峰,恰巧的是,这个波峰出生的人口近几年正处于“退休潮”,可以预估,未来每年将有不少于5万名的医生面临退休。
如果医生到了年龄该退休就退休,这么多空出来的岗位全部补给年轻人,那各方自然都是皆大欢喜的,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临近退休的医生是不想退休的,大多数都想继续发光发热。例如,在一项共有 1380 人参与的调查中,包括 1099 名医生和 281 名医学生,问及“是否愿意退休后被单位返聘?”,参与者中有 21.9% 表示十分愿意,46.5% 视情况而定,可能愿意。另外,45.9% 的参与者表示,如果退休后被返聘,会选择给病人看病,32.4% 则表示退休后想要返聘做医学院老师。那么多将要退休的老医生透露出想要被返聘的意愿,但是,在近期的多份调研中,青壮年医生已经对退休老医生返聘表现出了十足的厌恶,这类话题的热度总是在网上不断攀升。这可能不是单个行业的现象,在老龄化时代日益逼近的当下,各行各业的“厌老情绪”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其中折射的是不同年龄段的时代际遇和资源分配的不均,即“前辈吃完了一切,让后辈再无可吃”“前辈没留下任何遗产,却留了一堆问题让后辈解决”。
厌老情绪高涨,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也受到挑战,这是我们极为担忧的,青年和老年这两个群体似乎也有了某种矛盾,在医疗行业当医生,我们更能感受到这种毫不掩饰的冲突。例如,从去年开始,我们看到了各种反对医院返聘的言论,有些医生开始吐槽“就业很紧张,返聘却能拿退休金+医院工资多重收入,我们还有啥机会”。还有年轻医生指责老医生:“走路都费劲,为什么还要被返聘拿着高工资占着坑位呢?老的不走,对科室依然还有话语权,新生力量进不来,后辈们还怎么上进?那么大的年龄真的能看好病吗,这是不是倚老卖老在蚕食原本属于我们的权益?”
面对这样的质疑,相信已经有一些临退休的医生开始打消返聘的念头了,因为一旦有年轻人开始抱怨,那么返聘就会成为是非之地,返聘医生就会成为被非议的舆论中心,甚至还会被污名化。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