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IMed | 纳米材料助力脊髓损伤修复:轴突再生的机制与前景

发布于 6 天前 · 浏览 461 · IP 北京北京


img

点击此处获取完整论文原文

文章信息

img

轴突再生建立新的功能性连接是脊髓损伤(SCI)后功能恢复的关键。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进步,基于纳米材料(NM)的疗法已成为促进SCI后轴突再生的有前景的新方法。纳米材料不仅能限制损伤扩展,维持受损轴突周围细胞外环境的稳态,还能最终促进轴突生长。特别是,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如氧化铈、二氧化锰)能够清除损伤区域的活性氧,进而促进轴突再生。此外,具有电磁特性的纳米材料还能在磁场或电场作用下促进和引导轴突再生。本文系统总结和讨论了纳米材料促进轴突再生的生物学机制,探索了基于纳米材料实现SCI功能恢复的潜力策略。阐明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质及其促进SCI后轴突再生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完善纳米材料治疗SCI的理论,并推动其临床转化。


文章解读

一、脊髓损伤:难题与挑战

脊髓损伤(SCI)是一类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治疗成本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统计,仅中国就有近76万人正受脊髓损伤困扰,每年新增病例约6.6万。SCI后,神经元死亡、轴突断裂、髓鞘脱失以及炎症反应等复杂病理过程,极大限制了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当前治疗方法包括:

  • 脊髓减压、内固定等传统手术
  • 干细胞移植、生物支架等新兴技术

但由于成熟神经元轴突再生能力有限,以及损伤区不利的微环境,现有疗法往往难以实现功能性恢复。


二、纳米材料:SCI修复的新希望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基于纳米材料(NMs)的治疗策略为SCI轴突再生带来了新曙光。纳米材料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 靶向性强:可精准递送至损伤部位并长时间滞留
  • 多功能性:具备抗炎、抗氧化、调控细胞生物学过程等多重作用
  • 微环境调控:改善损伤区外环境,促进轴突生长


三、纳米材料促进轴突再生的关键机制

1. 酶样特性--清除氧化应激,优化修复环境

SCI后,活性氧(ROS)大量产生,导致细胞损伤和再生受阻。部分纳米材料(如CeO₂、MnO₂纳米颗粒)具备“纳米酶”活性,能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天然酶的功能,有效清除ROS,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

案例:

  • CeO₂纳米颗粒可同时模拟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SCI损伤区炎症水平,提升神经元存活率和运动功能恢复。
  • MnO₂纳米颗粒点缀的水凝胶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植入,可协同促进神经组织桥接与功能恢复。

提升纳米酶活性的策略:

  • 调控纳米材料的形貌(如纳米球、纳米片等)、尺寸(越小活性越高)和表面结构
  • 复合天然酶或引入仿生识别位点,增强底物特异性和抗氧化能力

2. 电磁/机械/光学特性--引导和激活轴突再生

  • 电磁特性:部分纳米材料(如磁性纳米颗粒、导电聚合物)可在电场或磁场引导下,促进轴突定向生长和神经网络重建。
  • 机械特性: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机械强度,有助于构建仿生支架,提供物理支撑和生长通道。
  • 光学特性:某些纳米材料可通过光热/光动力效应调控细胞行为,辅助神经修复。

3. 微环境调控--改善损伤区不利环境

纳米材料可持续调控损伤区的外部环境,如调节pH、释放生长因子、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等,为轴突再生创造有利条件。


四、代表性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img

五、未来展望与挑战

尽管纳米材料在SCI修复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如下挑战:

  • 生物安全性与长期效应:纳米材料在体内的降解、代谢及潜在毒性需进一步评估
  • 靶向精准性与功能多样性:如何实现多功能集成与精准调控
  • 临床转化难题: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还需大规模系统验证


发展趋势:

  • 智能响应型纳米材料(如可控释放、环境感应)
  • 多学科融合(材料科学+神经生物学+工程学)
  • 个体化、精准化神经修复方案


六、结语

纳米材料正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功能,成为推动脊髓损伤修复和轴突再生的前沿利器。未来,随着材料设计和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有望为SCI患者带来更加高效、安全和个性化的治疗新方案。


引文格式:

J. Liu, Z. Huang, X. Tan, W. Du, Z. Wang, X. Zhou, H. Pan, L. Chen, Y. Kang, L. Shao, Interdiscip. Med. 2025, e20250025.


期刊简介

img

Interdisciplinary MEDICINE (IMed) 是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与WILEY出版集团联合创办的一本开放获取学术期刊。IMed致力于报道以多学科交叉为研究手段的医学创新科研成果。IMed期刊已被DOAJ、CAS、Scopus、ESCI数据库收录,将于2025年6月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期刊秉承标准Peer-Review流程,稿件处理及时,2025年8月前免收版面费,并为优秀文章提供免费文章摘要制作和宣传推广

脊髓损伤 (15)

最后编辑于 6 天前 · 浏览 461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