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热?通过病例带你了解



病例信息
一般情况:患者男,70岁,农民,因“确诊肺鳞癌3月余,咯血1天”入院。
现病史:3月我院确诊其右肺恶性肿瘤并纵膈淋巴结转移(鳞癌 T3N3M0 IIIC期),并予以顺铂+白蛋白紫杉醇化疗1周期,化疗结束顺利出院。患者出院后感食纳差、精神差,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可,但拒绝下一周期化疗。入院1天前再次出现咯血,痰中带血为主,并伴有胸闷、咳嗽,予以当地卫生院行点滴治疗,症状无改善,遂经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肺癌”收入院。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3年。
入院转科查体:T 37.5℃,P 112次/分,R 22次/分, BP 119/87mmHg,SpO2 96%(未吸氧)神志清楚,胸廓桶状胸,右上肺叩诊呈浊音,闻及湿啰音。
入院诊断:1.右肺恶性肿瘤并纵膈淋巴结转移(鳞癌 T3N3M0 IIIC期)2.阻塞性肺炎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4.2型糖尿病5.2型糖尿病性肾病6.轻度贫血7.前列腺增生。
入院后我院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数目 3.53x10^12/L ↓,血红蛋白 87g/L ↓,中性粒细胞比率 79.40% ↑,C-反应蛋白 117.22mg/L ↑,超敏C-反应蛋白 >5.00mg/L ↑。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时间) 4.9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9.80秒 ↑,纤维蛋白原 8.64g/L ↑。生化:总蛋白 58.7g/L ↓,白蛋白 31.3g/L ↓,白球比 1.14 ↓,谷丙转氨酶 62U/L ↑,谷草转氨酶 88U/L ↑,肌酐94μmol/L。
肺部CT:

治疗过程:抗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静滴 Q8H)、纠正贫血、营养支持、止血。
病情变化:患者入院后咳嗽、咳痰,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且伴有低热,并且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进一步完善肺部CT提示肺癌并阻塞性肺炎,遂予以启动抗感染治疗,抗感染3天左右患者诉咳嗽症状稍改善,但仍反复发热,以夜间发热(6点左右)为主(体温变化可见图1、图2、图3),予以药物退热后,白天体温正常,热退后精神状态可。
在初步排外特殊菌感染、肿瘤热等其他发热原因后,予以停用所有点滴药物。次日发热峰值明显下降,接下来几天体温正常,顺利出院。

图1:入院体温为低热,进行抗感染治疗

图2: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体温峰值继续升高

图3:初步排外其他发热原因,停药后体温正常
最后编辑于 05-06 · 浏览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