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生要有敬畏之心


1995年高考,先报名后考试,结结实实的牛皮纸袋上密密麻麻填满了医院,一顺水的医学院,而且是和同座好友一起报名考入医学院。那时候,北京医学院招生简章就是一张白纸印刷的,却十分醒目的挤在一长排的招生简章里。年组前三名才有把握考得上。(不是我的高中底子不好,是北京医学院太牛。我的高中很好的,李雪琴是在我们的高中毕业。)至于协和医学院就像当时的中华香烟听说过,没见过。十分高大上。
如愿考入大连医学院,唯二的第二次,大医超过中国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三十分的那年。不过一点不后悔,没那个实力,中国医科大学是年组前三十名的尖子生的菜。十分感谢大医系统的规范的甚至是得天独厚的临床医学培养。大一实体解剖,八个人分两组,半年时间解剖一具完整的大体老师,我甚至习惯了晚自习在解剖室,大体老师身旁一边复习一边吃饼。大三下科见习,打杂,帮老师换药,推患者做检查取化验单,,,,老师是真严格,对我们也很好,心电图电生理,骨科解剖,呼吸科病理生理学临床鉴别诊断,全是手把手的教会。大四开始实习,规格等同于现在的本科生毕业后规培,只不过我们更严格,排班表是全年的,就是过年也是有事同学替班换班。那个时候都不爱换班,我们都是争着上夜班,有机会做急诊手术助手。大五就是下科室工作实习,我认为正规程度和强度比规培要高至少一个档次 手写七页半大病志。十二对颅神经查体必须写,一篇不能改两个字,每个字遮掩住前后左右必须能认出来是什么字。我们的同学大五毕业前腰穿已经不是令人羡慕的,四班有一位女同学已经可以独立做手术切胆囊,而且十分规矩,不是练手级别。十分佩服手技好的同学。
那时候1999年,报考临床医学的硕士必须工作经验两年以上。2000年放开了,不过考五科,很难,考上的几位同学,都是下了苦功夫,保送的同学更厉害,直接保送北京医学院解剖,这哥们基本就是门门第一名。感觉学医很累很难。十分佩服英语好的大能。
2000毕业后参加工作,市里企业大三甲,在医大闻名的那种,硬件比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还要好,不是吹哈。客观事实。内科外科妇科轮转四年,值班考试上手术,小心翼翼,大家轮转时有竞争,都是飙着劲值急诊班,能上手术涨见识。各科主任号称八大金刚。手术心痒痒,但胆子小不敢做。
四年轮训后考试分配科室,进入普外科,基本天天都来医院拉钩。对了,那时候没有MDT,不过有全院大会诊。现在看来就是级别更高的MDT。那时候手术签字不需要画押,讲明白就行。患者家属和医生,大家都是一个目的治病救人。手术开始胆子大了不是一点。
真正下功夫准备考研已经是09年了,学历必须放在日程上了,说实在的,考晚了。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硕士毕业,进入心心念念的肿瘤外科,没有或很少有夜班急诊,夜班能减减压了。这时候手术胆子又变小了。
医大学术水平,已经是高山仰止不能望其项背了,一起读硕士的同学,2016年已经是博导了。市级三甲医院还是需要手术技能托底的,没有上级医院的名气,但要有自己的特色,进修学习肿瘤整形重建手术。手术技能保守就是落后了。
机缘巧合,进修后考上了医大的博士,无非就是继续在老师身边手术,还能一举两得攻一个博士,事实证明,很难,很倒霉,入学时参加全国统考,2022年开始毕业时要求与统招博士同等无差别盲审,不过看到有统招的被淘汰掉,证明了自己的含金量也是一个安慰。
劝所有的同行,真心话,读博我博士别于硕士,有机会还是推荐读。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接触到真正的明医大院,例如天肿,例如复肿,华西。毕业都四十五岁了,有心查一下范进中举是五十四岁,还好。手术又敢做了,做一些先看后做,和跟随导师当一助一千五百例以上的手术,发现可以结合大一时的解剖课,考研时的解剖复习,考博时的解剖复习,隔着脂肪软组织透视血管及神经解剖位置了。这种感觉在毕业后回科里手术,尤其是带主治完成术者时,心中暗暗喜悦,手术技能有了一点点进步。博士毕业两年了,带出来两个主治医生单独完成四级手术了。还是小心翼翼又开始害怕手术了,不 ,是敬畏,有信心的一种敬畏。
回头望,临床本科五年+外科普外九年+硕士三年+肿瘤外科六年+进修一年+博士四年,二十八年。
灯火阑珊
希望,行政和科研分开,临床与科研并重但有区分。
4+4#28
最后编辑于 2 天前 · 浏览 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