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医案

发布于 05-02 · 浏览 374 · 来自 Android · IP 广东广东

刻下证:梦多,噩梦,入睡困难,2点入睡,怕热,口稍干,不喜饮水,腹胀,饭后明显,肛门坠胀感,大便稀烂,2-3次/日,头晕,下午为主,尿日间多,不知饥饿,舌淡,舌下络脉瘀曲,边有齿痕,脉沉细滑。

img


六经八纲辨证思路:

一、表证:“有一份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患者目前无恶寒、发热,无脉浮,暂排除表证(太阳病、少阴病)。


二、半表半里证: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主题纲“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诊断标准:“1、口苦 2、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3、诸孔窍疾患:如眼、耳、鼻、头、咽。4、脉弦。”---患者无上述表现,故不考虑存在少阳病;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主题纲“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厥阴病实质是寒热错杂、上热下寒。患者无明显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的症状。故不考虑存在厥阴病。


三、里证:阳明病(里阳证)主题纲“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诊断标准:“1、口干 2、脉滑或数 3、大便干。”---患者虽有怕热,口稍干,但不喜饮水、大便稀烂,目前阳明病诊断依据不足。太阴病(里阴证)是指病位反应在里的一类阴性证候的统称,诊断标准“1、大便稀烂 2、胃脘部胀满 3、畏寒、肢冷、疼痛 4、脉沉弱无力”。---患者腹胀,饭后明显,肛门坠胀感,大便稀烂,2-3次/日,头晕,下午为主,尿日间多,不知饥饿,故考虑存在太阴病。


四、患者目前无嗳腐吞酸、大便酸臭味,暂不考虑存在食积;患者舌下络脉瘀曲,但无舌紫暗、面色黧黑、脉涩等瘀血征象,故暂考虑存在瘀血较少;患者大便稀烂,头晕,边有齿痕,脉沉细滑,考虑存在水饮。


主要病机总结:太阴+水饮,饮停化热。

病机分析:因太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饮内停,气机不运,故腹胀,饭后明显;脾胃功能受损,故不知饥饿;水饮内停,阻碍正常津液生成及输布,故口稍干,另又因水饮为阴邪,故不喜饮水;水饮上冲,故头晕,水饮下注二阴,故大便稀烂及尿多;水饮内停,阻碍血脉通畅,瘀血渐起,故舌下络脉瘀曲;饮停化热,热扰心神,故梦多、噩梦、入睡困难;舌淡,乃虚象,脉象分析: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虚证、湿证;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圆滑而似数。---痰饮、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痰食热壮妇)。脉沉细滑考虑太阴虚弱+水饮内停。患者病情繁多,病机复杂,警惕夸夸其谈、空中楼阁;切记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绝不可单根据某一两个症状直接开方;注意抓住主要病机:腹胀+太阴+水饮,故从太阴病中选方。再根据《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故选方如下。


方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龙骨、牡蛎”加减以“行气消胀、祛饮、安神”。

img


组方: 厚朴6g  生姜6g  法半夏10g  

炙甘草9g 党参10g 茯神10g 煅龙骨10g(先煎)

煅牡蛎10g(先煎) 白术10g

服法:日1剂,水煎400ml,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方解:厚朴行气消胀,生姜、半夏降逆,甘草、党参安中健胃,茯神、白术健脾祛饮,龙骨、牡蛎镇静安神。

复诊:连服数剂后,患者诸症状有所改善,继续调整用药。

img


  知识点: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厚朴(炙,去皮)半斤,生姜(切)半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二两,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阴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中气虚之腹胀满者。




以上仅为个案效果,建议线下就医。



文稿提供:许裕伟(高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治中医师)

里证 (-1)

最后编辑于 05-02 · 浏览 374

回复1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