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135讲:太阳病(158条 · 甘草泻心汤)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学习和交流,另外为大家提供两个学习本免费课程的渠道:
1、喜马拉雅搜索“张胜兵品《伤寒》”,音频课程,正在连载,已更新至250余讲;
2、微信搜索“张胜兵中医”公众号,同步连载音频+文字课程,欢迎一起学习交流。
张胜兵品《伤寒》
第135讲:太阳病(158条 · 甘草泻心汤)
伤寒中风医误下,下利数十谷不化,
心下痞硬腹雷鸣,心烦不安干呕频,
此痞下之更益甚,客气上逆胃虚困,
痞利俱甚用何方,唯我甘草泻心汤。
倘若狐惑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闭,
不欲饮食恶食臭,阴狐喉惑或声喝,
乍赤黑白卧不安,此汤服之亦可堪!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今天是2023年的5月21号,现在是晚上的07:45。
今天我们讲《伤寒论》第158条条文,这条条文非常的重要,因为这条条文讲的是甘草泻心汤。而甘草泻心汤呢,在临床当中的运用可谓是非常的广泛,而且如果用的得当,那么甘草泻心汤可以达到治疗很多疾病,而且效如桴鼓。
而我在临床当中用甘草泻心汤治过的疑难杂症不计其数。因此啊,这节课的病案我可能会举的多一些,也会很精彩。另外我还会联系《金匮要略》里面关于甘草泻心汤的内容,一起来给大家剖析解读,细品这千古名方甘草泻心汤。
好,我们先看第158条条文的原文。
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炙甘草四两,干姜三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汤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好,我们仅从这条条文的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它啊。患伤寒或者中风证,本来应该用发汗解表的办法来进行治疗,而医者反而采用了攻下的方法啊,就是误用了攻下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导致患者一天腹泻数十次,大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腹部肠鸣明显,胃脘部痞满硬结干呕,心中烦躁,不得安宁。医者知道了胃脘部痞硬的症状,以为是肠胃湿热阻滞的病邪没有除尽,再次采用攻下,导致痞证更加的严重。这种情况不是邪热内结造成的,而是因为胃气虚弱,邪气上逆,所以胃脘部痞硬应该用甘草泻心汤来进行治疗。
甘草泻心汤方,炙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黄连一两。以上六味药加一斗水煎煮至六升,去掉药渣,再煎煮至三升,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
林亿等人谨按,就是林亿等人谨慎的写了按语。上面的生姜泻心汤的治法本叫理中人参黄芩汤。经过我们这群太医研讨研究发现,我们认为这个泻心汤治疗痞证,痞气是由于内部有阴寒,所以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都是根据理中汤立法,方中都有人参,现在甘草泻心汤中没有,应该是脱落了。又根据《千金》,以及《外台秘要》这几本书,我们进行系统的考究,它们在治疗伤寒食的记载用了此方都有人参。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这个方子应该有人参,肯定是脱落了。
最后这段话呢,是林亿等人在这个《宋版伤寒论》,皇帝交给了林亿等人来写这本,整理这本书的时候呢,林亿等人附加的一段话啊,是呈给皇上的。
以上就是对第158条条文的字面意思的解读,那么是不是就这样解读就完毕了呢?显然不够。
首先我们看一下第158条的条文当中,它使用了一种语法叫插入语。哪里是插入语呢?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从这里开始一直到故使硬也,这一段是插入语。干呕心烦不得安后面应该紧跟着的就是甘草泻心汤主之。那么仲景使用了插入语,是为了说明以及对比这个痞呀,它并不是结热,而是客气上逆。
是为了解释说明的,因此这段话我们恢复它的原貌,应该是这样的,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甘草泻心汤主之。那么后面呢,就是补充说明了啊。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那么这个解释说明呢,是说这个医者呀,如果看到痞硬而满以为这个病,这个是谓病不尽,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呢,认为是实证。仍然还要用下法,复下之,其痞益甚。如果你用了下法的话,那么这个痞硬就更加的严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那么这个地方又运用了一个什么呢?用了一个省文法。什么省文法呢?故使硬也的后面省掉了一些内容。
省掉了什么呢?省掉了故使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这些内容都被他省掉了,他就用了一个硬字来表达。
也就是说,伤寒也好,中风也好,它都需要解表来解决,不能够使用攻下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以免引邪入里,导致其他的变证。但这个医生呢,他误用了下法,违背了常理,这是误治嘛。那么误下之后呢,损伤了中焦脾胃之气,表邪趁虚内陷。
其实际上啊,如果说这个患者脾胃平时特别的好的话,医生使用的下法,他不一定会出现下利日数十行,不一定会出现的。
比方说第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151条的这位患者是脾胃不错。平时脾胃还不错的患者,你用了下法,它仅仅是成了一个气痞,不会出现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那么第158条,为什么医生采用了这个误下法之后啊,这个患者出现了这么严重的下利呢?很显然,这个患者平时就有脾胃虚弱,一个平时就脾胃虚弱的患者,得了伤寒或者中风,医生用了下法之后呢,使本就虚弱的脾胃更加的虚弱,甚至乎出现了崩溃的现象。不然他怎么会日数十行呢?下利这么严重呢?所以呀,误下后损伤了本就虚弱的脾胃之气,表邪趁虚内陷。
那么内陷之后呢,一方面就导致了中焦寒热错杂,气机痞塞,升降失常。如果仅仅只是导致中焦寒热错杂,气机痞塞,升降失常的话,那就是什么?是我们前面说的半夏泻心汤证了,但是这个呢,比半夏泻心汤证更重。因为半夏泻心汤仅仅是心下痞,而我们本条条文的甘草泻心汤是什么?是心下痞硬而满。比第157条的生姜泻心汤还要严重。
第157条的生姜泻心汤,它是心下痞硬,而半夏泻心汤呢,仅仅是心下痞,连硬都没有。也就说半夏泻心汤心下痞,生姜泻心汤心下痞硬,甘草泻心汤是心下痞硬而满,这个程度是一个比一个重。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第158条这个患者脾胃本身就很虚,用了下法是虚上加虚,所以这个表邪内陷,不仅仅是陷到了胃而且他还陷到了肠。陷到了肠出现了什么情况啊?那么邪气内陷于肠道,就使之下利,日数十行,那邪气已经直接通过胃到达了肠道,出现了严重的拉肚子,下利。因此除了这一个有半夏泻心汤的寒热错杂,气机痞塞,升降失常以外,病人的下利次数很多,而且完谷不化。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食物都来不及消化,就已经被他什么?拉出去了。因此较之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下利更甚,说明这个脾胃气虚的程度很严重。
我们说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是中焦寒热错杂,气机痞塞,升降失常而引起的痞。而生姜泻心汤呢,心下痞硬,是因为有些食物来不及消化,所以它会硬,所以有痞硬。而甘草泻心汤呢,它是痞硬而满,痞硬而满,反而胃中虚。那么胃中虚为什么会痞硬而满呢?甚至比生姜泻心汤还要重呢?
是不是这个患者胃里的食物来不及消化,堵在这里,所以痞硬而满呢?非也。为什么不是食物堵在这里啊?因为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连没有消化的食物通通被拉出去了,你胃里还有东西吗?胃早就被拉空啦。因此仲景在后面说,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胃中虚,也就说胃里面早就排空了,胃里没有食物了。我们有些医家在注解这里的时候说,哎呀,胃里有食物顶着,所以呢,他是硬满的,请恕我张某人不敢苟同。仲景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胃里面没有东西啦,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一天拉个几十次,你那胃还不拉空啊?胃里怎么可能还有食物呢?是没有的,胃里空虚了,空虚了之后,这个胃就像一个皮球一样,中空无物。
那么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这个客气上逆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啊?很多注家呀,来解读这里的时候,模棱两可,甚至一带而过。他根本不知道这个客气上逆是怎么导致这个胃中虚而心下痞硬而满,根本就解释不通。那么如何才能解释通呢?且听我为大家分解。
好,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158条条文的这个患者呀,是脾胃平素就虚,医生误用的下法,表邪入里,入里不仅到达了胃,还到达了肠啊,所以表邪内陷于胃肠,肠道也有邪气,使之下利日数十行,那么这个肠道的邪气呢,仲景称之为客气。那么客气是与正气相对,正气视为主气。主气与客气相对,因此这个客气可以认为是邪气。所以客气是邪气,主气是正气。这个主客嘛,主和客之分,其实就是正和邪之分,客气上逆就是邪气上逆。这些在肠道的邪气上逆了,它为什么上逆呀?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为胃气虚弱,胃中虚,胃虚到一定程度,那么邪气呢,看你胃中这里这么虚,它就不来插一杠子吗?所以胃气虚,邪气聚。而这个邪气呢,正在迫使之下利,所以在肠道的邪气就会上逆来充斥胃部,因为胃虚了嘛。
胃中虚嘛,那么邪气上逆,充斥整个胃部。那么胃呢,这个空无一物的皮球,这个胃这个时候是像中空无物的皮球一样。那么邪气上逆之后呢,就充斥了整个胃部,充斥了胃部之后,就出现了什么?心下痞硬而满。充盈了整个胃部之后呢,还导致胃气不降反升,就出现了什么?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什么心烦不得安呢?因为这个地方充斥了邪气,而这些邪气是邪热之气,是表邪内陷入里化热的邪热之气。这些邪热之气又与脾胃虚弱夹杂于中焦,使之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出现了干呕,心烦不得安,腹中雷鸣,谷不化这些临床表现。
因此,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意思就是说胃中空虚,下陷之邪气上逆而充满整个胃部,使之像皮球一样硬而满。
我们可以观测一个皮球,如果没有气了,它是软的,如果它的气不够,它也不会硬满,当它的气足够的时候,它就会什么?硬而满。所以这个地方的心下痞硬而满,你可以把胃想象成一个皮球,一个充满了气体的皮球。而在158条里面所描述的是客气上逆,也即是邪热之气上逆,充斥于本就虚寒的胃中,使这个胃呀,像皮球一样,痞硬而满。
这就是为什么第157条只说痞硬,而158条说痞硬而满。只有气体充了才会满啊。如果没有气体充,只是食物水分不消化充在这个胃脘部的话,它可能会痞硬,它不一定会满。因为气体呀,它可以充斥一些小的空间啊,可以充满,无处不到,因此他会出现心下痞硬而满,那么这个客气上逆,其实际上就是邪热之气上逆。
邪热之气上逆,充满胃部则心下痞硬而满,胃气上逆则干呕啊,邪热有余会心烦不安。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脾胃本就虚弱的患者,他无论是感染了伤寒或者中风,医生误用了下法,进一步的伤及了脾胃,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出现拉肚子,一天拉个几十次,拉不消化的食物,腹中雷鸣有肠鸣音,那胃里面的痞硬而满,气体充斥在这里,还会出现干呕、心烦不得安,其实就是邪气既往上冲,又往下行,还充斥了整个胃脘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因为脾胃太过虚弱。导致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气机逆行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那么甘草泻心汤啊,是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的用量而成,半夏泻心汤本身就具有和胃消痞的功效,那么本方在其基础上,重用了炙甘草。用了这个炙甘草的甘温之性,温补中州之虚,缓客气之逆,得人参大枣之辅佐,则补中益气之力更增。诸药协同,寒热并用,使脾胃之气得复,升降调和,阴阳通达,进而收到消痞止利之功。
甘草泻心汤呢,在《伤寒论》的原文中没有人参,但是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都有人参,而且呢,它们的方义是层层递增的,都是以这个理中汤,以理中汤打底的,为基础的,再加上《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中的甘草泻心汤都有人参,所以林亿等人就认为在《伤寒论》里的甘草泻心汤的人参是脱落了,应该把人参补进去。
那么对于这个人参是否加进去呢?我张某人认为这一次林亿说的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同样是医圣张仲景的作品《金匮要略》里面的甘草泻心汤的确有人参,而且它们就叫同一个名字,就叫甘草泻心汤。那么我在临床当中用甘草泻心汤呢,也的的确确用到了人参或者党参,效果呢,只要用对了症,那是特别的好。因此。我表示附议,同意林亿等人的观点,把人参加进去。
林亿等人说,臣等谨按什么什么之脱落无疑。那么如果要我补一句,我就说臣附议,我也赞同他的观点。
那么既然我也赞成这一个甘草泻心汤里有人参,那么我们看一下《金匮要略》里面的原文,关于甘草泻心汤它是怎么说的呢?
好,我们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病治第三》这一节里面关于这一个甘草泻心汤的条文。
条文如下: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这个字有两种说法,我说这个喝其实是它叫喝水的喝,但它读ye,则声喝,另外一个叫嗄,另外读sha,不管它怎么读,写,反正它就是指声音嘶哑。)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狐惑病最开始不是惑啊,下面不是心,下面是个虫,读yù,狐蜮病啊。是一种虫毒感染,原意,本意是一种有毒的虫子。有个词语叫蛊惑。蛊惑,那么这个蛊啊,就是指有毒的虫子嘛,很多武侠小说里面,用蛊就是用毒虫,你看那个欧阳锋,西毒欧阳锋,他就是一个用蛊高手,就是用毒高手。
那么狐惑病,它是以咽喉部以及前后二阴溃烂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因湿热郁争,正邪相争,因此它会出现发热恶寒,跟伤寒很相似,但并不是伤寒,湿热蕴郁,扰及心神。这个病人就好像想睡觉,但是又不能够闭目安神,闭目安眠,又不能够真正的睡,因此他表现为坐卧不宁,所以这个默默欲眠,目不得闭,这个目不得闭不是指他的眼睛,闭不上,是指他不能安稳的睡觉。那么湿热阻遏脾胃气机,所以它出现的不适饮食,甚至连食物的气味儿都不愿意闻。湿热久郁,伤及营血,邪正相争,那么热势外溢或者上侵,就出现了目赤,或者面黑呀。那么湿热下行,主之营卫,气血不能上容,就可以导致面部发白,湿热运于上,导致血肉腐败的,可以见到喉咙部的溃烂,名曰惑。湿热流注于下,引起前后二阴溃烂呢,那么可以称之为狐。因为喉部溃烂而引起声音嘶哑啊,所以它有蚀于上部,则声喝或者声嗄,它都是声音嘶哑的意思啊。
那么这样的情况呢?应该选用什么?清热燥湿,解表扶正。那么清热燥湿,解表扶正是针对什么?针对脾胃虚弱兼有湿热郁滞,这个方子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甘草泻心汤。所以它既能够健脾胃,又能够除湿热郁滞。
但是《金匮要略》里面的甘草泻心汤和《伤寒论》里面的甘草泻心汤还是有那么一点区别。虽然我同意了《伤寒论》里的甘草泻心汤有人参,但是在《金匮要略》里面治疗狐惑病的甘草泻心汤,它的甘草是生甘草。
为什么《金匮要略》里面治疗狐惑病的甘草是生甘草呢?因为甘草是生的,它除了能够补脾气以外,它还具有什么?解毒的作用。而《金匮要略》里面的甘草泻心汤是治疗狐惑病的,它需要解毒这个功效,如果仅用了炙甘草,那么就偏向于什么,偏向于补脾胃之气而不具备生甘草的解毒的功效。我们今天讲的《伤寒论》的条文需要解毒吗?不需要。它的重点在哪里呀?重点在健脾胃之气,因此它要用炙甘草。炙甘草是生甘草用蜂蜜制过以后啊,它的补益作用加强。而第158条的甘草泻心汤是治疗痞证的,它的主要原因是脾胃气虚,因此非用炙甘草不可。而治疗狐惑病的甘草泻心汤以解毒为主,健脾胃为辅,因此这个甘草就要用生甘草啦。
因为这个狐惑病,虽然说把它跟这个毒虫相对比,其实际上是有没有毒虫都无所谓了,只要它什么?能够在体内诱发湿热,湿热之毒即可,不管它有没有所谓的毒虫。因此啊,我们这个甘草泻心汤可以用来治疗性病,比如说淋病,尖锐湿疣等等等等这些性病,我们是只要它属于脾胃气虚兼有湿热郁滞的,就可以用这个甘草泻心汤来治疗。那么你说淋病,尖锐湿疣这些性病,它是不是有毒虫子引起的呢?如果从古人的理解角度,你也是可以这么理解的嘛。西医叫病毒嘛,我们中医说它是一种毒虫子是吧,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好,那么关于《伤寒论》158条的甘草泻心汤证以及《金匮要略》治疗狐惑病的甘草泻心汤啊,我们就都介绍了一遍。现在呢,我们回到开篇诗,我们看一下开篇诗总结的。
因为这个开篇诗是我在讲课之前的几分钟之内写好的啊,什么押韵,韵脚啊,可能都不一定合格,但是它却完整的解读了甘草泻心汤的临床表现以及它的治疗范围。
好,我们现在来把这个这首开篇诗啊,通过我们刚才所讲的现在解读一下。伤寒中风医误下,就是无论是伤寒还是中风,医生误用了下法。出现了什么呢?下利数十谷不化,就一天下利几十次,而且下利出没有消化的食物。还出现了心下痞硬腹雷鸣,出现了心下痞硬满,腹中雷鸣。心烦不安干呕频,出现干呕,心烦不安。此痞下之更益甚,那么这种痞证呢,你如果用了下法,那么它就更加的严重。客气上逆胃虚困,也就说这是邪热之气上逆于胃,使本就空虚的胃充的像个这个皮球一样硬满,心下痞硬而满啊。痞利俱甚用何方,唯我甘草泻心汤。也就说他的痞很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啊,痞硬而满,比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都要严重,利呢,日利下利数十行,一天拉个几十次,你说厉不厉害。所以它是痞利都很严重,痞利俱甚用何方?这种情况之下,唯我甘草泻心汤。那么这一部分呢?讲的是《伤寒论》第158条条文。
那么下面一部分呢,讲的是《金匮要略》里面关于甘草泻心治疗狐惑病的内容。倘若狐惑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闭,不欲饮食恶食臭,阴狐喉惑或声喝,乍赤黑白卧不安,此汤服之亦可堪!也就是说,如果是由于脾胃气虚,兼有湿热郁滞的这样的情况。你得了狐惑病,出现了哪些临床表现呢?出现了,想睡睡又不能让你安睡啊,不想吃饭,还不想闻到食物的味道,还会出现溃烂,如果是出现在了阴部,私处溃烂,那叫狐,如果出现了这个喉部溃烂,称之为惑。而且如果出现在上部,可以导致声音的嘶哑,那么面部的色泽会有时候红,有时候黑,有时候白,让你坐卧不宁,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呢,此汤服之亦可堪,用甘草泻心汤来治疗也是可堪大任的。
那么这个狐惑病呢,类似于西医所说的白塞氏病啊。那么究竟这个甘草泻心汤能够治疗多少疾病呢?我经过了系统的这一个总结,当然可能也没有总结完毕。它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只要是脾胃气虚兼有湿热郁滞的,急性肠胃炎、顽固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各种胃病,比方说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等等等。白塞氏病、淋病、尖锐湿疣等性病,还有很多皮肤病,比如说湿疹、溃疡性皮肤病,另外还有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眼疮、耳疮、口腔癌、喉癌、胃癌、宫颈癌、结肠癌、直肠癌、外阴癌以及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神经官能症,等等等等等等,只要它属于脾胃气虚,兼有湿热郁滞的,通通可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甘草泻心汤来加减治疗。只要对证,它的神奇疗效会让你刻骨铭心。
在我本人的行医生涯当中,甘草泻心汤可以说是我平时用的最频繁的经方之一,因为我用它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不计其数。那么令我印象深刻的呢,非常的多。
我记得有一次我网诊的一个患者,因为在疫情期间嘛,不能面诊,只能网诊,这个患者呢,他是内蒙的,叫什么乌兰察布啊,那个地方。他是通过疫情之后了解到我之后啊,找到了我的助理,挂了个号,然后给他网诊了一下,他什么病呢?他是这一个顽固性的结肠炎。
他是应该有五六十岁了吧,他从20多岁就有这个病,也就说有三四十年,这个病得了三四十年一直没有治好,每天拉几十次。他拉的不是大便,他拉的是血,拉鲜血,老血,鲜血老血交替拉,每天拉,每次拉的也不多,就拉那么一点。拉几十次,拉了几十年。据他的说法是,他根本就不敢离开乌兰察布,不敢离开内蒙。为什么?因为他每天的事情就是到处找厕所,只能待在家里,根本离开不了家,外出极为不方便。
那么我刚开始呢,也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我在想这个病嘛,不就是桃花汤,黄土汤啊,芍药汤,白头翁汤,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吗?他拉血嘛。结果呢?一点效果都没有。那么多止血的药加上去,他仍然还是拉血。
这让我这一个算是有些知名度的医生感觉到很失败,说白了我觉得很有挫败感,想我张某人,无论是伤寒还是温病,无论是经方还是时方,无论是开药还是针灸,都不算是很差的。既然在他身上栽了跟头无效,这让我有很强的挫败感,于是乎啊,我就专门花了一个,花了点时间,我说我把所有的事情都落下啊,都暂时放一放,我要跟他详细的视频一次,把所有的细节全部要掌握,再给他开一次方。
由于是网诊的,摸不到脉,摸不到脉倒不要紧,我们还可以看舌象。但是看舌象呢,有时候一些细节难以观测到啊。那么我专门抽个时间跟他视频之后啊,进行了系统的问询,问到最后呢,有一个小细节被我发现了,他把舌头伸出来的时候,我问他,我说你舌尖上面有一个小白点,那是不是溃疡啊?他说是。他说这个在视频当中,你怎么发现了这么小的一个小白点,这么敏感,对这个白点有什么意见?我说很有可能,你这个病要想有效,就要从这个小白点入手了。
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个舌尖部有一个小白点的溃疡,你自己没发现吗?他说他发现了,但是没引起重视,因为这个溃疡很小,也不影响他生活,所以他没有跟我说。那么我就问了他,我说你是不是发作的越严重,这个溃疡就有可能出现,不严重的时候它还不一定出现呢?他说是,我说好,够了,我只需要这个细节就够了。我立马给了开那种方子,甘草泻心汤。
结果大家猜猜情况怎么样,没有想到的是一剂知,而二剂效,三剂他就给我报喜报的不得了。说从未有过如此的舒服,大便居然每天控制在一两次以内,而且血也没有了。
大家要知道啊,我用的是甘草泻心汤原方啊,一点止血的药都没加,我之前加了那么多止血的药,它都止不住血,我现在不止血了,我就用甘草泻心汤原方。结果他的血还止住了,大便只有一两次了,他说,这辈子啊,从来没有这么的舒爽。
于是乎,他在没有告知我的情况下,默默的做了一面锦旗。在我去北京出诊的时候,他从内蒙到了北京,把锦旗送给了我。告诉我,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出远门,因为他不再每天拉几十次了,不再害怕出门了。
而我仅仅只是抓住了他的舌头上有个小溃疡,很小的一个小溃疡,这个小小的细节使我立刻想到了《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狐惑病,因此我就判断他是脾胃气虚,兼有湿热郁滞。
这个病案给了我很大的刺激,如果我们单从今天所讲的《伤寒论》的条文来看,它是不适合用甘草泻心汤的,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到他有个溃疡,而且他一旦有溃疡,他的这个结肠炎发的就严重,把这个关联起来,我们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甘草泻心汤进行对比和揉和,就发现。此人非甘草泻心汤不可。
来,我们看看今天的条文,158条,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甘草泻心汤主之。
我的这个病案和这个里面可以说完全不相同,因为我这个病案呢,这个病人是拉血,一天拉几十次,并不是拉这一个没有消化的食物,他也没有心下痞,他也没有干呕,心烦不得安,都没有。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甘草泻心汤这个方子,我们学习它是从158条条文来学习的。但是我们只要掌握了其背后的机理,即使他的临床表现和这个不完全相同,我们也可以参考用它,因为我们学方的目的是要掌握其病因病机,而不是照本宣科来套方。
至于《金匮要略》里面关于甘草泻心汤的描述啊,什么默默欲眠,目不闭呀,这些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啊,他也通通的没有。他只是在舌尖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溃疡而已。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的发病也跟狐惑病不完全相同。但是他的病因病机确实跟甘草泻心汤是一致的,它就是脾胃气虚,兼有湿热郁滞,因此我们只需要掌握脾胃气虚和湿热郁滞即可,我们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伤寒论》或者《金匮要略》的条文来生病,来套方。我们学习仲景的条文,重在条文背后的深意,而不在条文本身。所以如果学到了这一点,学到了这一个层面的话,那么正如仲景所说啊,思过半矣。
另外还有一个病案,我妹妹接诊的,我妹妹张利芳,她接诊了一个病人,西医诊断脉口腔扁平苔藓。她就问我,她说这个病很少见。我说《金匮要略》里面关于狐惑病,这个扁平苔藓,你可以用甘草泻心汤试一下嘛,结果呢,又达到了一剂知,二剂效,三剂愈的这么一个奇效案例。
又有一次,有一个口腔癌的患者,他说他是一个长期口腔溃疡,几十年的口腔溃疡,长期复发,一直没有治愈。后来呢,到医院做检查,说是口腔癌,我一想,我管你口腔溃疡还是口腔癌,反正你是狐惑病范畴,我就用甘草泻心汤。结果呢,又是奇效。
还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例外阴癌,他表现为阴道外面烂掉了,我一想,反正中医又没有癌症,天下无癌,中医无癌。你是烂掉了而已嘛,我就按照狐惑病,甘草泻心汤来治,又是奇效。
还有一次,我接诊了一名男性患者,他说他耳朵里长期流脓。用了龙胆泻肝汤,用了丹栀逍遥丸,用了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丸,都搞不定,后来我跟他一号脉,一看舌象就是一个脾胃虚弱的患者嘛。脾胃虚弱,外加长期流脓,这不就是兼有湿热郁滞吗?甘草泻心汤,又奇效。
又有一次,有一个皮肤病的患者,他的皮肤长期流水,痒,西医诊断为湿疹,怎么样都好不了。那么按照中医来说呢,他可以用除湿胃苓汤来治疗,结果除湿胃苓汤效果不理想,后来我一想,他这一个舌边有齿痕啊,一看就是脾胃气虚,这就是又有湿热外泄,甘草泻心汤,可想而知又对证了,效果又奇好。
还有一次接诊的一位女性朋友,西医诊断为焦虑症啊,几个月都睡不着觉,给她吃一些抗焦虑的药,刚开始还有点作用,后来又没有效。她找中医治疗,那么很多其他的中医就给她开了丹栀逍遥丸,越鞠丸啊,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效果都不理想。
后来呢,我就想到她的临床表现和这个狐惑病里的甘草泻心汤很像,比如说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跟这几个对的非常的好,在我观测其舌体胖大,最有脾胃气虚,于是乎我就投了甘草泻心汤。没想到只吃了几剂,效果就非常的好,就能够自然而然的睡眠,睡觉啊,这个焦虑状态啊,就像改头换面一样。
基于甘草泻心汤的这个成功案例实在是太多了,我在这里列举不完了,我希望大家通过这个甘草泻心汤治疗这些疑难杂症,能够悟出一些,在《伤寒论》条文以外的一些心得体会,正如仲景在小柴胡汤里面所说的啊,不必悉具,但见一证便是。那么对于甘草泻心汤也是这样的,你不要把所有的条文对好了,再用这个方,你只要看到一两个症状跟它相似,再把病因病机一推,如果和甘草泻心汤的病因病机相吻合,你就可以用甘草泻心汤,你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就可以治疗仲景没有治过的疾病。
因此啊,我们学习《伤寒论》,学习经典,一定要悟到哪一层呢?于无字处读经典,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这节课到此为止。如果大家觉得讲的还不错,请大家把我的课程推荐给你的好朋友、亲戚、同行啊,或者普通老百姓,为推广发扬中医药做出那么一点点贡献!
好,这节课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不见不散。
最后编辑于 05-02 · 浏览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