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解读理解

发布于 17 小时前 · 浏览 345 · 来自 iOS · IP 山东山东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类,宫颈微小浸润癌可分为IA1期和IA2期。IA1期:间质浸润深度小于3mm。IA2期:间质浸润深度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5mm。

而妇科肿瘤医师学会(SGO)对宫颈微小浸润癌的定义是,肿瘤浸润间质的深度在3mm(含3mm)以内,并且强调了必须没有淋巴管或血管的受累。SGO认为微小浸润癌应该几乎无转移潜能。

病理学中关于微小浸润性鳞癌的含义,虽已经突破基底膜并具有局部的侵袭能力,但几乎没有转移的潜能,但仅能在显微镜下诊断和测量,浸润间质深度小于等于5mm。

在宫颈活检中,不应诊断为“微小浸润性鳞癌”,因为小活检不一定能反应浸润病灶的全貌,防止过低诊断,应诊断为:可见小灶浸润性病变,提示临床医生行诊断性锥切,明确肿瘤分期。只有在至少是锥切、子宫全切或宫颈癌根治标本上可以诊断微小浸润。

描述切缘未净:未切净的位置(内口、外口、基底)、残留病变的性质(微小浸润性癌-至少3mm;HSIL-至少1mm)、病变距离切缘的具体距离。

P16的正确解读:

P16+:连续弥漫、核/浆:深/浅。p16-:不着色、孤立、小灶不连续。P16连续弥漫着色的病变2-3年时间内发展为HSIL的可能性增加。

1.P16是客观的生物标志,配合HE使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2.P16结果不能独立作为宫颈病变诊断依据,只是HE诊断的辅助。

3.在以下情况推荐使用:鉴别HSIL与非肿瘤性变化、有疑问的HSIL、不同阅片人有不同意见时、细胞学或是HPv检测有高危病变可能,但组织学没有发现病变。

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

最后编辑于 17 小时前 · 浏览 345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