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透析,自由生活 | APD开启“肾”康新时代
当下,终末期肾病(ESRD)疾病负担持续加重,2010年全球共261.8万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预计到2030年,全球接受RRT治疗的患者将增加到543.9万。其中,亚洲患者数目增长迅猛,从2010年的96.8万增长到216.2万1。此外,ESRD新发病例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糖尿病肾病成为ESRD首要病因,高血压肾病紧随其后,二者共同构成“代谢性肾病”主导的新疾病模式2。而中国新增血液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比例也已超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与此同时,ESRD人群呈低龄化发展趋势。据2022年CNRDS数据显示,我国超60%腹膜透析(PD)患者处于20~60岁的劳动年龄阶段4,意味着患者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也对医疗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图1 ESRD疾病谱与PD年龄谱
面对低龄化、人群庞大及社会回归需求强烈等一系列挑战,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凭借其高效、操作便利及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显著等独特优势5-7,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以“治疗即生活”理念重塑透析生态。

图2 APD治疗一体化治疗概念图
提升治疗效率,优化透析效果 APD治疗有多种模式,可针对患者不同体型、残余肾功能及腹膜转运特性制定个体化透析处方8,并可通过调整腹透液浓度、留腹时间、交换次数、使用艾考糊精腹透液等增加超滤量5,9;通过白天湿腹、增加留腹量、留腹时间等增加小分子溶质清除5,实时优化治疗过程,提升透析充分性5,较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更具灵活性8。且美国、加拿大及荷兰三个多中心队列研究发现APD与CAPD对患者残余肾功能保护效果一致,表明APD在高效透析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残余肾功能保护能力10-12。

图3 APD和CAPD疗效对比
降低并发风险,保障透析安全 APD能精确控制腹膜透析液流量,可在确保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同时,精准地给予患者适宜的个体化透析量。同时,APD透析液滴注在仰卧位进行,可将腹腔内压力降至安全范围,与CAPD相比,APD腹膜内压可降低50%以上16-18,故APD可作为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的透析方式5。

图4 不同床头角度与平均腹内压测量值
正常腹内压约为5~7mmHg,病态肥胖患者基础腹内压水平较高,约为9~14mmHg。床头抬高至30°和45°患者,腹内压平均分别高出4mmHg和9mmHg19。
ESRD患者20:
- 干燥状态:
仰卧位时,平均腹内压为9.4±5.4mmHg,直立位时升高至16.4±6.9mmHg。
- 充盈状态:
仰卧位时,平均腹内压为12.8±4.8mmHg,直立位时升高至21.6±6.9mmHg。
此外,APD所需的连接和断开操作次数更少,通过减少接触污染的可能降低腹膜炎发生率;APD患者疲劳感更低,生活质量更高,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减少感染发生16。而APD短时留腹、灵活处方等优势,可解决腹膜高转运患者超滤困难问题,降低患者死亡风险5。

图5 APD和CAPD安全性对比
优化治疗策略,改善疾病预后 与血液透析相比,PD患者肾移植后5年死亡率降低11%24。作为肾移植前后重要治疗手段,PD可有效预防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保护患者肾功能。而APD因其高效透析、灵活管理、有效并发症防控等优势,在肾移植围术期更具治疗价值,能有效维持患者良好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同时保持社会功能,等待肾脏移植过程。且相关研究25显示,APD治疗生存率优于CAPD,APD 患者第1-3年生存率较CAPD分别高出20%、13% 和 14%。
简化透析流程,提升生活品质 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APD同样表现卓越。APD以机器代替人手进行自动化腹透。只需连接APD机,便可进行自动换液,整个过程简便易行,患者工作量大大减少17。故APD患者生理健康总分(PCS)、肾脏疾病总分(KDCS)、症状、影响和负担评分等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CAPD 患者24。且APD在夜间患者睡眠期间进行,不影响患者白天的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社会融合度和生活质量。APD患者在社交生活及闲暇时间与家人的互动方面,优于CAPD患者,社交状态更佳,APD治疗尤受年轻人青睐27,28。此外,APD 还能有助于提高患者就业率,减轻照护者负担,促进患者社会回归,让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价值与意义26 。

图6 APD治疗生活质量更优
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APD治疗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远程患者监控(RPM)系统的加持,为ESRD患者APD治疗带来新突破,通过集成信息管理、处方调整、数据传输、自动分析、在线监测等功能,实现对APD患者远程实时监测,满足患者居家治疗时医护远程监控和指导的需求,使居家腹膜透析治疗更加智能、安全、精准、高效5。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重塑了终末期肾病的管理范式,不仅有效应对患者对高质量腹透的诉求,更可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使智慧居家透析成为可能,推动腹膜透析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持”范式转变,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Liyanage T, et al. Lancet. 2015 May 16;385(9981):1975-82.
2. Burrows NR, et al.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2;71:412–415
3. 2024 CNRDS
4. 2023 CNRDS
5.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6) : 388-399.
6. 倪兆慧,等.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5,4(01):10-13.
7. 史春夏, 等. 中国血液净化, 2020,19(2): 99-102.
8. 王红艳.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6):870-872.
9. Cnossen TT,et al.ASAIO J,2012,58( 2) : 132-136.
10. HOLLEY JL, et al. Perit Dial Int, 2001, 21(3):302-305.
11. JANSEN MA, et al. Kidney Int, 2002, 62(3):1046-1053.
12. MOIST LM,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00, 11(3):556-564.
13. Haijiao Jin, et al. Ther Apher Dial. 2023 Jun;27(3):464-470.
14. Yang C, et al. Clin Nephrol. 2018 Jun;89(6):422-430.
15. Cnossen TT,et al. Perit Dial Int. 2011 Nov-Dec;31(6):679-84.
16. 袁伟杰,等.现代腹膜透析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7. 梅长林,等. 自动化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J].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8. Roumeliotis A, et al. International Urology and Nephrology. 2021 Jun;53(6):1149-60.
19. De Keulenaer BL,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09 Jun;35(6):969-76.
20. Al-Hwiesh A, et al. Perit Dial Int. 2011 May-Jun;31(3):315-9.
21. Girimaji N, et al. Ther Apher Dial. 2023 Apr;27(2):320-327.
22. Maiko Kokubu, et al. Sci Rep. 2020 Oct 30;10(1):18763.
23. Johnson Dw, et al Nephrol DialTransplant.2010 Jun;25(6):1973-9.
24. Karkar A, et al. Perit Dial Int. 2023 Jul;43(4):301-314.
25. A Ramos Sanchez, et al. Kidney Int Suppl. 2008 Apr;(108)-S76-80.
26. 高兰英,等,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4,41(02):176-180.
27. Domenici A, et al. int J Nephrol Renovasc Dis. 2021 0ct 7;14:385-392.
28. Bieber sD,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14 Jun;63(6):1027-37.
最后编辑于 04-24 · 浏览 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