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6月,发热伴皮疹关节痛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3岁6月,发热伴皮疹关节痛
【主诉】:发热2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2天前开始发现患儿发热,最高T39+,精神状态佳。在家服药氨酚黄那敏,清热解毒口服液仍反复发热来诊。
下图为当日皮疹;



【检查】:3.14日;CRP80.04,WBC13.82↑,中性粒细胞11.1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4↑;
3.18;复查血常规:CRP:221.71↑,WBC:23.79↑,中性粒细胞17.4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4↑,单核细胞1.59↑淋巴细胞百分比17.9↓
3.20;血常规:CRP:120.34WBC:24.08中性粒细胞16.9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4↑单核细胞1.32↑PLT:428
3.23;血常规;CRP;20.38↑,WBC21.31↑,中性粒细胞8.76↑,淋巴细胞11.1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1.1↓,PLT615↑,大血小板数目95↑,
3.26;血常规:CRP:4.85,WBC:21.46↑中性粒细胞8.0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7.5↓淋巴细胞12.36↑PLT567↑,大血小板数目95↑,
4.1日;ESR 49↑,WBC13.3↑,PLT560↑





【临床诊断】: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治疗经过及结果】:3.14日就诊当日皮疹,看皮疹以为是猩红热。开药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林,嘱3天复查,
3.16日复查;仍反复发热,皮疹减轻,出现左膝疼痛,精神状态佳,静脉头孢曲松
3.18日;皮疹消失,仍反复发热,最高T40°,左侧膝疼痛影响走路,出现上臂肘关节对称疼痛,静脉头孢曲松,甲泼尼松龙;
3.23日复查,未再发热,肢体疼痛消失,但血常规仍没恢复正常,考虑白细胞反应性增高,停输液观察,3天复查;
3.26日;再次出现手腕肿胀,四肢关节疼痛;嘱规律服用布洛芬,结合皮疹关节发热情况,考虑JIA?转上级儿童医院检查;
总结与讨论
少见病经验有限,欢迎各位大佬指点。
借助AI,综合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分析
结合影像学报告(双腕、掌指关节及膝关节滑膜炎)及免疫学检查(T细胞亚群异常、NK细胞减少、B细胞偏低),可明确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具体分型需结合临床(可能为多关节型或全身型)。滑膜炎特征
双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膝关节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符合活动性关节炎表现,提示炎症处于活跃期。
关节腔积液(T2压脂高信号):提示炎性渗出,需排除感染性关节炎,但结合免疫学结果更支持自身免疫性病因。
NK细胞减少
CD3-CD16+CD56+%!↓(MISSING)(3.84↓,参考6.53-22.24):NK细胞减少可能加重免疫调节失衡,与JIA活动性相关。
B细胞偏低
CD3-CD19+%!↓(MISSING)(13.77↓,参考13.93-30.49):B细胞略低,可能与疾病活动或免疫抑制治疗有关。
CD4+/CD8+比值正常(1.81,参考1.05-2.53):提示Th/Ts(抑制性T细胞)平衡未完全破坏,但Th细胞绝对值升高仍需警惕炎症进展。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诊断依据
临床标准
关节肿胀/疼痛≥6周(需结合病史)。
年龄<16岁,排除其他疾病(如感染、肿瘤)。
分型线索
多关节型JIA:累及≥5个关节(双腕、掌指、膝关节均受累)。
全身型JIA(sJIA):若曾出现发热、皮疹需考虑,但免疫学结果更倾向多关节型。
治疗建议
一线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短期缓解症状。
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或低剂量口服(控制急性炎症)。
二线治疗
甲氨蝶呤(MTX):基础免疫抑制剂,需监测肝肾功能。
生物制剂:
抗TNF-α药物(如依那西普):针对Th细胞激活的炎症通路。
IL-6受体拮抗剂(如托珠单抗):尤其适用于全身型JIA。
支持治疗
物理康复: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营养支持:补充钙、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血液检查:
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明确分型及预后。
IL-6、TNF-α水平:指导生物制剂选择。
关节超声:动态评估滑膜血流信号及治疗效果。
心脏超声:排除全身型JIA合并心包炎或心肌炎。
早期控制病例:
若早期发现(如仅表现为轻度关节肿痛或低热),并规范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等治疗,部分患儿可在 3-5个月 内症状显著改善,甚至达到临床缓解。
达标治疗策略要求 3个月内疾病活动度降低50%,6个月内达到无疾病活动或临床缓解
家长注意事项
观察症状:
发热、皮疹、晨僵(活动后关节僵硬缓解)。
眼部症状(葡萄膜炎风险,需定期眼科检查)。
避免自行调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需严格遵医嘱调整。
定期复查:
每1-2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炎症指标(CRP、ESR)。
每3-6个月影像学评估关节进展。
目前JIA 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临床缓解的可能性:
少关节型、早期干预的患儿预后较好,部分可实现 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生物制剂(如IL-6抑制剂、TNF-α拮抗剂)的应用使 40%-60%患儿达到长期缓解,减少激素依赖。
无法治愈的表现:
全身型JIA和 多关节型(尤其伴骨质破坏者)易进展为慢性,即使症状缓解,免疫异常可能持续存在,需长期监测。
约30%患儿遗留 关节畸形、视力损伤(葡萄膜炎)或生长发育障碍,需手术或康复干预。
治疗目标:
以 控制炎症、保护关节功能、预防残疾 为主,而非追求“治愈”。例如,托珠单抗治疗sJIA的2年临床缓解率可达 80%。
家长应对建议
坚持规范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定期复查炎症指标(CRP、ESR)和关节影像
关注远期风险:即使症状缓解,仍需监测 眼部(葡萄膜炎)和骨骼发育。
心理支持:慢性病程易导致患儿焦虑,需家庭和医疗团队共同疏导。
最后编辑于 04-23 · 浏览 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