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第1章 四马路铜钱刮痧-长篇纪实小说:大医精诚-包氏伤寒百年传承录第一卷 寒门立雪

发布于 04-23 · 浏览 1160 · IP 浙江浙江

第一章 四马路铜钱刮痧-长篇纪实小说:《大医精诚:包氏伤寒百年传承录》第一卷  寒门立雪

作者 包永辉

第一卷  寒门立雪

(1895-1911)20章

第一章 四马路铜钱刮痧  

img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上海英租界 

包育华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今天穿了这双新纳的千层底布鞋。 

黄浦江的风裹着煤灰和腥气,卷过四马路的青石板。他低头看着鞋面上溅满的泥点子,心里直抽抽——这可是离家前,妻子林氏熬了三夜给他赶制的。 

"Chinese doctor,去买件体面衣裳。" 

镶金丝的马车帘子一掀,半块鹰洋"当啷"砸在脚前。包育华盯着银元上那个翘胡子外国老头,突然想起药铺后院里晒着的西洋参——也是这么个皱巴巴的丑模样。 

"谢了,留着给您镶金牙吧。" 

他用鞋尖把银元踢回阴沟,藤箱里的《伤寒论》手抄本突然"咔"地响了一声。箱角桐油纸包着的,是师父临行塞给他的三枚康熙通宝:"遇上要命的急症,铜钱比银针快。" 

"杀人啦!锯腿的洋大夫杀人啦!" 

街角猛地炸起哭嚎。包育华转头就看见个穿西装的买办,正揪着苦力往大英医院里拖。那苦力两脚在地上划出长长的血痕,腰间的麻绳还拴着码头搬运的号牌。 

"三日疟疾就锯腿?"包育华横跨一步拦住去路。买办鼻尖上的金丝眼镜滑下半截,露出两团猩红的眼睑——活像药柜里泡着的枸杞子发了霉。 

"工部局定的规矩!霍乱疑似..." 

话没说完,包育华三根手指已经扣上苦力手腕。列缺穴往下一压,买办突然像抽了筋的蛤蟆,"哎哟"一声瘫在路边。看热闹的虹口阿婆"噗嗤"笑了:"作孽哦,洋奴碰到真佛了。" 

苦力的皮肤烫得能烙饼,偏偏半滴汗都没有。包育华从怀里摸出铜钱,往他脊背上一刮——"刺啦"一声,紫黑的痧痕像毒蛇般窜出来。人群"哗"地退开半丈。 

"桂枝汤加黄芪,现在煎!" 

药铺小学徒刚递来药包,苦力突然"哇"地喷出口黑血。买办挣扎着爬起来尖叫:"死人了!你们..." 

"噗通!" 

苦力自己跪下了,脑门砸得石板嗡嗡响:"神仙老爷!我背上不烧了!"他扯开衣领,原先紫黑的痧痕竟褪成淡粉色。包育华却盯着他指甲缝里的青苔——闸北码头特有的潮气。 

"三碗水煎成一碗,加三片生姜。"他把药包塞给小学徒,"十五文钱记我账上。" 

人群突然裂开道缝。两个戴白帽子的印度巡捕晃着警棍走来,后头跟着穿白大褂的洋医生,胸前的怀表链子亮得扎眼。 

"霍乱病菌携带者必须隔离!"洋医生中国话说得比苏州评弹还溜,"根据《租界卫生条例》..." 

img

包育华慢悠悠系好青布长衫:"《伤寒论》第二百一十六条,阳明病,法多汗..."他突然抄起铜钱在洋医生手背一刮,雪白的皮肤上立刻浮起红痕,"看,你也出痧了。" 

洋医生像被火钳烫了似地缩手。人群里爆出喝彩,几个码头工人趁机架起苦力就跑。买办刚要追,包育华一脚踩住他西装后摆,"刺啦"——后襟裂成两片,露出里头发霉的绸衬里。 

当夜,育华堂后院的煤油灯亮到三更。包育华在账本上记下"桂枝汤十五文",笔尖突然顿了顿。药柜最上层,林氏陪嫁带来的德化瓷罐里,最后一点武夷肉桂正幽幽发香。 

"老爷!"小学徒慌慌张张冲进来,"工部局...工部局来人封咱们的毒药柜!" 

包育华摩挲着铜钱上的康熙通宝四字,忽然笑了:"把麻黄、附子单独装箱。"他指了指墙角满是虫眼的樟木箱,"用这个装。" 

月光斜斜切过窗棂,那本光绪八年的《伤寒论》手抄本正在案头微微反光。第一页上,师父用朱砂笔圈着的"太阳病"三个字红得刺目。 (本章完) 

img

下章预告:

第二章《白虎汤惊动租界》 

工部局查封令下的暗夜逃亡 

孟河派老中医的生死赌局 

藏在怀表里的霍乱菌样本 

本章亮点解析:

1. 铜钱刮痧:展现包氏早期"器械简廉"的治疗特色,为后续"五字物质论"中的"气滞血瘀"调理埋线 

2. 肉桂意象:妻子林氏留下的药材,暗示后续"精字诀"疗法的情感根源 

3. 樟木箱伏笔:虫蛀的箱子透气性好,为第三卷"十八反保药库"做铺垫 

4. 洋医生手背出痧:巧妙展示"六经辨证"的普适性,破除"中医不科学"偏见 


伤寒 (21)

最后编辑于 04-23 · 浏览 1160

回复1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