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医案集锦(39)——慢性咽炎为何滋肾阴降火有效?(1)

《灵枢·经脉篇》
说:足少阴肾经……循喉咙;
又说: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挟舌本。
临床上对于一些慢性咽喉炎之类的咽喉疾患,西医常苦无良策,中医采用清热消肿、润喉止痛的方法,疗效亦往往不理想。若我们根据患者咽干、局部干红不肿的情况,而施以滋肾降火润喉之法,常常能得意外之效,这是为什么呢?其道理就在经络的巡行之中!上面引述的《内经》相关论述,即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临床上不仅慢性咽炎,而且上焦口、舌、牙齿等五官之病,多常有因下焦肾阴虚,虚火沿经所致者,治疗的要点在于益肾补精,清降虚火。如《景岳全书》所说:虚火之与假热,其气皆虚……如阴虚生热者,此水不足以济火也,治当补阴,其火乃熄。
虚火之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地黄汤之类是也。注意虚火与下焦的龙雷之火不同。
下面即是一则阴虚火旺的案例。
张某,女,35岁,2006年5月初诊。患者口腔反复溃疡两年,再发加重一周。现证:其口唇内、两颊内等部位,可见散在数个溃疡,周围微红,有少量脓性分泌物,伴腰酸细软,失眠等症状,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阴补肾,滋阴降火,方以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6黄柏6生地黄20麦冬10玄参15山茱萸10牛膝10茯苓10泽泻10怀山药15甘草6。(单位: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5剂,诸证减半,继服7剂而愈。
原按:该患者久病伤及肾阴,阴不济阳,虚火上炎,致使口舌溃破,正如《寿世保元》所说:口疮连年不愈者,虚火也。故予滋肾阴,降虚火而获效。
临床上要注意,虚火上炎所导致的口腔溃疡,与脾胃伏火、心肝之火上炎之实证,在症状表现上明显不同。
虚火上炎导致的溃疡常常是微红、微肿,甚至不红肿,而实火上炎所致的却多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同时下焦肾经虚火所致者,常有典型的肾阴虚、虚火上炎的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当采用“阳病治阴”的方法。即养阴以配阳,滋阴而降火,切不可以苦寒之剂清热泻火。
最后编辑于 04-18 · 浏览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