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医案集锦(23)——汗为心之液,腋下汗多而红


聂娅、熊继柏医案:
患者,女,22岁。2006年6月6日初诊。患者诉长期口舌生疮,面部颧骨红肿,大便秘结,近1月来出现红汗,以腋下为甚。诊见舌红苔黄,脉数。辩证为心火兼胃火,方用犀角地黄汤合栀子大黄汤加减:
水牛角片30生地30赤芍10牡丹皮15栀子10生大黄5,。10剂,水煎服。(单位:克,下同。)
2006年10月4日二诊:患者服上方10剂后,红汗全止,口舌生疮亦未发,于是停药数月。近日红汗复发,但较前为轻,伴口舌生疮,面部颧骨略见红肿,喉中痰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脉数。予泻黄散合泻心汤加减:
藿香15防风10栀子15黄连10黄芩15生大黄10黄柏15砂仁10甘草10熊胆粉15生石膏20浙贝母40。1剂。
因患者畏惧药苦难吃,故将药品研末,装胶囊,服1个月。
患者药后,电话告知:红汗、口舌生疮、颧骨红肿、大便秘结均已消失,但手足心热,伴腰酸痛,小便黄,予知柏地黄丸加川牛膝、车前子合二至丸以善后。
原按:红汗亦称血汗。《内经》说“诸血者,皆属于心”;《医宗必读》说“汗者,心之液也”。因此,血汗与心关系密切。此患者长期舌疮,兼红汗,是心火亢盛之征;又因脾胃开窍于口,阳明经巡行于面,故口疮、便秘、颧骨红肿,是阳明火旺之象。宜清心火泻胃火。《血证论》说“胃火亢甚,亦能汗血”,故选犀角地黄汤清心凉血、清热解毒。栀子大黄汤泻阳明实热。如此合用,则诸证渐平。此案与上案比较,除了心火亢盛之外,还有胃火旺盛的病机。
最后编辑于 04-15 · 浏览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