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127讲:太阳病(150条 · 太阳少阳并病误下证)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学习和交流,另外为大家提供两个学习本免费课程的渠道:
1、喜马拉雅搜索“张胜兵品《伤寒》”,音频课程,正在连载,已更新至250余讲;
2、微信搜索“张胜兵中医”公众号,同步连载音频+文字课程,欢迎一起学习交流。
张胜兵品《伤寒》
第127讲:太阳病(150条 · 太阳少阳并病误下证)
太阳少阳并病现,临床表现各种见,
误下结胸且下利,陷胸四逆两汤献。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3年的1月30日,农历的正月初九,现在是晚上的08:28。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今天我们讲《伤寒论》第150条条文,但是这条条文,历来一家各有争议,也是争论了1800多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解读这条条文。那么我张某人今天斗胆写下一首开篇诗,来解读一下争议了1800年的第150条条文。
150条条文: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好,那么这条条文,非常简短,如果我们仅从字面意思去解读它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去把它白化解:太阳与少阳并病,医生反而误用了攻下的治疗方法,导致结胸的形成,患者出现心下硬满,腹泻不止,汤水难以下咽,烦躁不安。
说白了,也就是说有一个患者,他太阳病未罢,太阳病还没有好,又出现了少阳病,那么称之为太阳与少阳并病。这样的疾病,太阳与少阳并病,本来应该用仲景之前所提到的治疗方法去治疗。但是这里他都没有选用,而是直接误用了下法。下法本是禁用之法,但是这里误用了,于是乎就形成了结胸,以及心下硬,腹泻不止,汤水不下,烦躁不安的这些临床表现,就这么简单。
那么我的开篇诗里说:太阳少阳并病现,临床表现各种见,什么意思?前面两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解读150条条文,而是解读了关于太阳少阳并病的这个仲景所提到的好几种临床表现。那太阳少阳并病,它由于邪气的不同,邪气比例的不同,你看太阳少阳都有邪气,那太阳多、少阳少,太阳少、少阳多,那这也不同。那么临床表现肯定不一样。另外正气的强弱,那么这个患者体质的不同,他的临床表现当然也不同。
所以,我说太阳少阳并病现,临床表现各种见。可以说有各种情况,哪些情况呢?
第142条条文,他说: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那第142条,他也说了太阳与少阳并病,那么他用的什么办法?他用的是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用的是针灸的方法来治疗,而他的临床表现,是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是这么个情况。所以他的临床表现有他的特色,他的治疗方法是用针灸。
那太阳与少阳并病还有没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当然有,请看第146条条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这也是一个太阳与少阳并病的条文。但是,这个这条条文和刚才的第142条条文的临床反应、临床表现完全不同,这里仲景用的治疗方法也完全不一样,仲景给的是用汤药来治疗,是选用了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即柴胡桂枝汤来治疗。
所以146条用的是汤药,和142条完全不同,而都属于太阳少阳并病,有很多情况,而且仲景在这里还没有说完。我在讲第146条条文的时候,明确地指出太阳与少阳并病,由于邪气在太阳和少阳的不同,以及患者体质的不一样,那么太阳与少阳并病的临床表现有可能多种多样的。那么根据对太阳少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可以将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做不同的比例来进行配伍,形成新的柴胡桂枝汤的加减方,来对太阳少阳并病进行治疗。
而本条第150条太阳少阳并病,它也是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用了误下之后成了结胸,那么这个太阳太阳少阳并病可能和之前的太阳少阳并病又有不同,那为什么又有不同呢?我们且看第134条条文。
134条条文: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便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太阳病通过误下之后是可以形成结胸。那太阳病误下之后,表邪趁虚而入,入里化热,与水相结,形成水热互结的结胸证。
那么少阳病误下,能不能形成结胸呢?当然也可以。我们看第149条条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这个什么意思啊?意思就是说小柴胡汤证,少阳病通过误下以后,既可以形成结胸的大陷胸汤证,也可以形成这个心下痞的半夏泻心汤证。还可以什么?不变,柴胡汤仍在,还可以用柴胡汤。
这说明什么?说明患者体质的不同,以及医生误用了下法之后,下的力度的不同可以影响误下之后的结果。少阳病误下可以还是少阳病,也可以成结胸,也可以成心下痞,都存在。因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完全是因为正邪之间的这个此消彼长,如果人的身体体质不同,那么形成的结果完全就不同,而150条是紧接着149条来的。
那么形成结胸,也就是说无论是太阳病还是少阳病,都可以形成结胸。而形成结胸,太阳病和少阳病误下之后形成结胸,都可以用大陷胸汤。
但是本条后面还有一句,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说明了什么?说明了150条条文的太阳与少阳并病,除了这一个用了下法之后,引邪入里化热,加上病人本身有水饮,水热互结形成结胸以外,另外的一部分水分,由于这个下法,医反下之,伤及脾阳,导致太阴虚寒而形成下利不止。
请看273条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也就是说,这个太阴病,按照脏腑辨证的话,是脾阳虚。太阴病,是一个虚寒的病。
而150条条文用了误下法之后,伤及脾阳,因此太阴虚寒,形成了寒湿下利。那么这样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150条所讲的是太阳少阳并病之后,误用了下法出现了热与水结的结胸,又出现了寒湿下利。说明什么?说明太阳少阳并病的这个人本身平素就有水湿在体内,一旦误用了错误的方法,那么外邪,太阳之邪或者少阳邪气化热与水相结,可以形成结胸,而下法伤及脾阳,太阴有虚寒,寒湿下利。这就出现了什么?上有水热互结,下有寒湿下利。而水热互结的热是实热,而寒湿下利的寒是虚寒,因此就出现了上有实热与水相结,下有虚寒,与水下利的这么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就有点复杂,那有点复杂,但是仲景并没有说这是死证。
那么其人心烦,其人为什么心烦?其人心烦是134条已经说了,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说白了,这里的其人心烦134条条文基本上已经解读了,但是有的医家却搞错了情况,搞错了什么?
因为133条原文: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就因为这句话,所以有一些名垂青史的医家认为150条条文是死证, 他们把其人心烦,误以为是133条条文所说的结胸证悉具,烦躁者,这个是死证,他们完全误会了烦躁的意思。133条条文和150条完全不同,150条的其人心烦是134条里面的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为什么胃中空虚,因为下利不止,水浆不下,根本就是脾阳虚了之后都拉出去了,当然空虚。那么胃中空虚,客气动膈,阳气内陷。这个客气和阳气都是指这个邪热之气动了膈,当然会心烦。所以说,这就是我开篇诗,太阳少阳并病现,临床表现各种见,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我把所有的情况,也不是所有的,把所有有规律的这些情况以及《伤寒论》条文里面包含的情况,我都跟大家解读了,而且太阳少阳并病,仲景没有说出来的,言外之意的太阳与少阳并病的比例的不同,临床表现的不同,还可以用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形成不同比例来治疗,这个我早就已经讲过,我在讲柴胡桂枝汤的时候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那开篇诗的后两句就讲的是150条,误下结胸且下利,陷胸四逆两汤献。什么意思?如果误下又形成了结胸,又形成了寒湿下利,那么就只能寒热的方子一起上了,那么大陷胸汤和四逆汤就在一起。大陷胸汤来治疗结胸,四逆汤来治疗什么?来治疗下利不止,水浆不下。用大陷胸汤治疗上有水热互结。用四逆汤来治疗下有寒湿下利,所以最后一句话叫陷胸四逆两汤献,两个方合在一起治疗。
如果说仲景认为这是个死证的话,仲景一定会在后面写“死”或与这相关的字,因为仲景很多条文都与写了“死”的。他这里如果确定100%死证,他一定会写“死”,他既然没写“死”,那么肯定还有一线生机。那么我认为是用大陷胸汤和四逆汤两个方子在一起治疗,或许有转机。
以上是我的解读,全部以经解经,用仲景的原有经文来解读这条经,可以算是有理有据,用的方药也是合乎仲景的理法方药。合方来治疗怪病嘛。合方治大病,合方治怪病。他这就是一个上有水热互结,下有寒湿下利的这么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我要选用大陷胸汤和四逆汤合在一起治疗,我个人认为,没有不可。
那么既然我推翻了前人的很多观点,肯定要有我自己的论据、论点以及这一个道理要讲出来嘛。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剖析一下历代医家错在哪里,怎么错的。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他说:太阳少阳并病为邪气在半表半里也,而反下之,二经之邪乘虚而入,太阳表邪入里结于胸中,为结胸,心下硬;少阳里邪,乘虚下干肠胃,遂利不止。若邪结阴分,则饮食如故,而为脏结,此为阳邪内结,故水浆不下而心烦。
首先成无己在这个地方错在哪里?第一,他错在解读这条条文的时候,对得太严丝合缝了,对的太工整了,他说太阳与少阳并病,如果是误下来的话,太阳内陷就成结胸,少阳乘虚下干肠胃就成下利不止。那按照这个说法的话,那是不是少阳就不能够形成结胸了呢?那么我们举例说明一下,按照他的说法,是少阳下了之后才成的下利,太阳下了之后成了结胸,那么难道少阳下了之后,就不能成结胸吗?显然不对。从149条条文就可以明白,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用了下法之后,它一样可以称为结胸证,是吧?
刚才已经解读了,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你看,柴胡汤证少阳病用了下法,有没有可能成大陷胸汤的结胸?当然可以!所以成无己在这里所说的少阳没有与结胸相关,根本就是不成立的,这是个错误。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些医家不正推反推,引经据典,反倒同意他的说法。刘渡舟刘老非常赞成成无己的这种说法,说太阳误下成结胸,少阳误下成下利不止。哪有这么回事啊。太阳误下一样可以下利不止,少阳误下一样可以成结胸。只是情况不同而已,病人的体质不同,用下法的这一个力度不同,造成不同的结果而已,所以绝对不存在太阳误下就是结胸,少阳误下就是下利不止。这不是等同的,这也是不科学的。
看一下柯琴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里,他怎么说的呢?他说:并病无结胸证,但阳气怫郁于内,时时若结胸状耳。并病在两阳,而反下之,如结胸者,成真结胸矣。结胸法当下,今下利不止,水浆不入,是阳明之阖病于下,太阳之开病于上,少阳之枢机无主,其人心烦,是结胸证具。烦躁者死也。
刚才已经说了,这个烦躁者死是133条所说的,柯琴柯韵伯他把它说到这里,说烦躁则死。这里的烦躁根本就不是结胸证具,烦躁者死。理由是什么,我已经讲过了啊。在134条条文里面,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一样会烦躁,绝对不是第133条所说的烦躁者死。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柯琴为伤寒大家,但是在这里说的是错的,大家必须要前后文对照搞清楚。
再看刘渡舟刘老,他说:成无己的见解很独特,一个在太阳,一个在少阳,太阳少阳并病误下之后,太阳之邪就变成结胸,少阳之邪就出现下利。他很赞成,赞成完了之后,他说:到底用什么方子治疗呢?谁也没有说的很具体,有的说可以用理中汤温一温,反正得要补了,侧重于补法。我个人的见解是,这个可不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呢?因为他心下还有点硬,柴胡桂枝干姜汤有点儿开郁的作用,干姜甘草也有点温太阴的作用,这是个个人看法,提供大家做个参考也不见得对。嘿嘿!刘老说对了,我就不认为你说的对,如果说一个结胸证,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用柴胡剂就能把结胸解决的话,那还得了,结胸柴胡剂是搞不定的,刘老。结胸是水热互结的重证,用柴胡剂来给它开一点郁,就能够把结胸解决?那岂不是隔靴搔痒,能起什么作用?
所以说啊,刘老提的这个东西,我就严重的怀疑,刘老讲这结课的时候是不是糊涂了,一个结胸竟然用柴胡剂能解决?应该怎么样?结胸肯定要用大陷胸汤,而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必须要用四逆辈,如果严重的甚至要用白通汤,通脉四逆汤之类的,我这里说的是大陷胸汤和四逆汤加减,这里这个四逆汤可以把它理解成四逆辈,如果这个人太阴虚得太厉害了,甚至这个四逆汤力度还小了,用白通汤,通脉四逆汤都有可能。所以我说误下结胸且下利,陷胸四逆两汤献。 是指大陷胸汤和四逆汤的四逆辈,就是四逆汤系列合在一起,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来给方。
至于胡希恕胡老对第150条条文的解读,他说了等于没说,啰嗦了半天,根本就没有一句话说到点子上,说到实质上。只是说了一个,这个太阳少阳并病更不能吃泻药,泻药能够造成危笃重症,这病不好治。这个结胸证非攻不可,下痢不止你什么攻,所以这个治病怕这样的,攻补都是两难措手,一治下痢吧,上边堵着呢,结着呢,也没好法,所以他也没出方,而且人又心烦不已,这都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所以这是一个危笃重证,难治!所以他也没出方。这就警戒人了,那么这个病不要随便吃泻药啊。讲完了。那胡老师这么讲的,等于啥都没讲。
回过头来看看我张某人解读的太阳少阳并病现,临床表现各种见。误下结胸且下利,陷胸四逆两汤献。说白了。第150条就是一个太阳少阳并病,误用了下法之后,出现了上实下虚,虚实夹杂的复杂情况。我个人选用大陷胸汤和四逆辈合在一起加减化裁,尚有一线生机。当然这个病肯定是难治之症,但是不等于死症。
所以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时候,看各家《伤寒论》的解读,千万不要迷信于某一个医家的解读,一定要剖析历代医家所有解读,然后再根据《伤寒论》条文前后呼应对照,根据医学知识,再根据你灵活的头脑来分析他们谁错谁对,因为他们都不是仲景本人。但是,不管他们谁对谁错,错也好,对也好,他们已经作古了,我们仍要尊重这些对中医的传承和发扬有贡献的前辈先人们,有了他们的注解,我们后人站在他们的肩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发扬传承中医。
文中对古代著名医家进行解读,对他们的条文进行解读,如果有用词不当的地方,还请大家海涵。张某无意于与古人争锋,只愿只希望能够将条文解释得更为透彻清楚,不至于误人子弟。
好,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大家觉得我讲得好,请点击喜马拉雅,转给喜欢中医,喜欢《伤寒论》的同道或者中医爱好者。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下结课不见不散!
最后编辑于 04-14 · 浏览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