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六经辨证医案集锦(10)——异病同治的基础探讨

发布于 04-12 · 浏览 350 · IP 天津天津
img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是中医治疗疾病时的常见现象,也是中医被诟病的主要部分之一!明明是不同的疾病,却用相同或相近的方法治疗;而明明又是不同患者的同一种疾病,却非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治疗。要命的是还都有中医的道理!这就令人颇为费解了,在今天已经习惯于有表准答案的人们,内心深处是很难理解这样的问题的。

 

我们看看下面这两则医案,就是比较典型的“异病同治”的例子。

 

医案一,阳强案(赵晓琴医案)

向某,男,27岁。

因性交后,阴茎勃起不痿2天,疼痛24小时,小腹下坠,小便困难,阴茎和精索发胀疼痛,腰酸腿软,头晕目眩,全身乏力,有轻度恶心,舌红苔黄,脉弦数。针灸治疗无效。辨证属肝经实火循经下扰精窍;治宜清肝泻火、化瘀通窍。拟方如下:

生地黄30知母12枳壳10黄柏15大黄9滑石30赤芍15甘草6栀子12龙胆草10。(单位:克,下同。)水煎服。

另外用芒硝100克放入温水中坐浴,半小时后阴茎即下垂,服上方3剂,阴茎变软,后用知柏地黄丸善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

 

医案二,血精案

程某,男,53岁,农民,1993年11月4日初诊。诉房事射精呈现血红色2年,加重1年,常因劳累后症状明显。伴见心烦易怒,口苦时作,小便时有淋漓不尽,舌红苔黄,脉弦。

辨证为证属肝经湿热,下扰精室,血络受损之血精证,治宜疏肝泄热,化瘀止血,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5栀子10黄芩10柴胡10车前子10生地黄10泽泻10当归10茜草10紫草10三七粉3(冲服),每日1剂,7剂。

11月12日复诊,诉血精已经未见,且诸证好转,守方再进6剂。

11月19日三诊,患者自诉诸证尽消,诊后嘱服六味地黄丸半个月,以资巩固。

 

<谨注>:这两个病例,一为阳强,一为血精,之所以都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而愈,道理何在呢?

毛以林教授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疾病的空间定位,这方面主要是指肝经的巡行区域;

二是病机,二者均属湿热为患所致。

可见这两个医案是异中有同,都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又同中有异,如医案二之方剂,明显融入了四乌贼一芦茹丸之意和三七粉,意在加强止血化瘀的作用。

疾病病位的空间属性和病机,无疑是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向,对我们于疾病的认识和处理,具有原则性的指导意义。

其次,本集锦所选医案多偏于“粒子性”,也可以说是“线性”;实际上,经络还似乎具有“波相性”,即“场性”。蔡长福老师的医案,多为注重经络的“波粒两相性”且多经络的空间、表里错杂性!而毛以林教授所搜集的医案,则多为“粒子性”医案,即经络的“线性”医案。

血精 (1)

最后编辑于 04-12 · 浏览 350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